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胆碱酯酶与病情变化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解放军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y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烧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03例大面积烧伤(TBSA≥30%)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本院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烧伤总面积分为30%~49%TBSA组(77例)、50%~79%TBSA组(70例)、≥80%TBSA组(56例),提取伤后第1、3、5、7、9、11、14、21、28、35、42天及对照组血清ChE数据,比较对照组和病例组及各病例组间血清ChE活性的差异,以及伤后21d各病例组血清ChE活性(伤后21d达到最低值)下降幅度的差异,并分析各时点烧伤面积与血清ChE活性的相关性。另根据预后将203例烧伤患者分为生存组(172例)和死亡组(31例),比较两组各时点血清ChE活性及伤后21、28d血清ChE活性(伤后21、28d达到较低值)下降幅度的差异。结果除伤后第1天,其他各时点病例组血清ChE活性均低于对照组(8.18±1.15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第21、28天,30%~49%TBSA组血清ChE活性明显高于50%~79%TBSA组和≥80%TBSA组,且50%~79%TBSA组明显高于≥80%TB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点不同烧伤面积组血清ChE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hE活性与烧伤面积在伤后第3、5、7天呈明显正相关(P<0.01),在伤后第14、21、28天呈明显负相关(P<0.05,P<0.01),而在其余各时点无明显相关性(P>0.05)。伤后第21天,30%~49%TBSA组血清ChE下降幅度(1.18±1.70kU/L)小于50%~79%TBSA组(2.20±2.01kU/L)和≥80%TBSA组(3.35±1.89kU/L),且50%~79%TBSA组下降幅度小于≥80%TB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预后分组的结果可见,生存组伤后21d血清ChE活性降至最低值(4.89±1.48kU/L),而死亡组伤后28d降至最低值(4.21±1.37kU/L);伤后28d,生存组血清ChE活性(4.92±1.46kU/L)明显高于死亡组(4.21±1.37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伤后第21、28天,生存组血清ChE活性下降幅度(分别为2.26±1.93、2.43±1.87kU/L)明显小于死亡组(分别为3.61±2.20、4.22±1.94k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患者伤后血清ChE活性明显下降,且存在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伤后21d达最低值。烧伤面积与血清ChE活性呈负相关,且伤后14、21和28d相关性较高;血清ChE活性下降幅度越大,患者预后越差。血清ChE活性在反映烧伤严重程度和预测患者转归方面有一定价值。
其他文献
"债因"自罗马法以来,一直是作为控制除要式契约以外的契约发生效力的重要工具,像合意契约、要物契约就是因具有"债因"而受到法律保护;而简约因为无债因,所以根本就不发生债的
<正>小时候在山的一头看另一面,看到的总是蜿蜒盘腾的公路巨蟒一般咬噬天边,高大的山峰更如女娲断鳖足立于四极,挡住一切视线。每每至此,一个伛偻的背影总会荫在我身后,问:"
期刊
1.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细胞、细菌和病毒核酸提取方法研究核酸提取是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和DNA传感器开发的关键步骤,核酸提取中残留的盐和其它有机污染物给DNA生物传感器的开
医学留学生教育是反映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部分。为了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人才,吉林大学通过关注医学留学生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教材以及联合多种教学模式的途径有
<正>1五积散及方解五积散出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在二陈汤基础上形成的有名方剂。药物组成:白芷、川芎、甘草(炙)、茯苓(去皮)、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芍药、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