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中资金回流问题研究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bixia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金回流作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中的核心证据,其不同于资金往来.由于利益的驱动,资金回流常与开票费用挂钩.本文通过对资金回流“证据”体系进行分析,明确资金回流证明不仅仅是对数据的简单归集,它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
其他文献
为了考察基层公务员职业生涯高原对情绪耗竭及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采用公务员职业生涯高原问卷、情绪耗竭问卷、工作-家庭冲突问卷及心理脱离问卷,对335名基层公务员进行调查.结果 表明,职业生涯高原与工作-家庭冲突呈显著正相关;情绪耗竭在职业生涯高原与工作-家庭冲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脱离在职业生涯高原与情绪耗竭之间起调节作用,并且能够调节职业生涯高原通过情绪耗竭影响工作-家庭冲突的中介效应.
自然人是“容忍义务”的主体,在其履行义务的过程中,应当合理界定权利与义务的边界,同时应当遵循伦理价值及和谐友爱的价值观.本文主要分析了“容忍义务”的概念、来源及“容忍义务”的立法情况,“容忍义务”的民法学基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中“容忍义务”的一般规定,为更好理解适用《民法典》奠定坚实基础.
“套路贷”犯罪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但从实务操作层面构建“套路贷”犯罪数额具体计算规则的论述比较有限.本文在对“套路贷”犯罪相关司法解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套路贷”犯罪过程性特征,尝试地对“套路贷”资金收支关系和犯罪停止形态判断综合分类,并从犯罪单元事实划分和罪数处断两个维度,细化和完善“套路贷”犯罪金额计算具体操作规则,以期对“套路贷”犯罪刑法规制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意思表示作为民法的核心要素,其真实性和自由性对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的认定极为重要.通谋虚伪行为也称虚假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法理基础在于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为虚假意思表示,行为虽表面符合民事法律行为构成要件,但因当事人内心真意并非追求行为发生的法律效果,因此归于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延续了我国原《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款对虚假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的规制,否定了虚假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但虚假民事法律行为常常伴随多方主体实施虚假行为以及虚假行为涉及第三人的利益情况,需要进一步探究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