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跟上21世纪信息化的步伐,高校档案信息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档案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变化,如何优化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阐述优化高校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出发,指出其重要性;又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档案 资源建设 现状分析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176-01
高校档案是高校教育事业的组成之一,主要包括了:教学、科研、党群、行政、财会、基建、外事、仪器、出版、产品生产与研发等十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突出准确定位、突出馆藏特点、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档案信息资源,就必须优化高校档案的信息资源建设。
一、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
高校档案馆建设以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因此,要利用网络化实现“存储数字化、管理现代化”的目标,为高校档案馆的高效运作提供坚厚的后备保障。优化高校档案信息建设,可以实现“大容量、明导向、高效率”的资源共享,有利于高校档案工作的地位的提升,有利于高校档案管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合理地开发和利用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充分体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
二、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
(一)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不被重视,缺少资金投入和高端设备配置
大多数领导认为高校应以教学为中心,应该在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的物力财力。然而,要想采用现代化地管理手段来管理档案信息,需要很多高端的信息处理设备和网络通信设施,利用高配置、大存储容量、稳定性好的服务器、计算机来实现档案信息的收集、保存、处理和使用。但一般来说档案部门财力薄弱,经费有限,购置如此高端的设备,确实是难题。在有些高校,为了基础设施建设达标,配置了大量的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低性价比的硬件设备,无视软硬件的平衡匹配,造成资源、财力、物力的浪费。另外,还有部分领导认为,纸质档案更适合阅读,有着固有的阅读群体,不急于进行档案的信息资源建设。
(二)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体系不完善
日前,我国颁布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国家档案局关于发布(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等多种政策,提倡采用网络化的管理方法,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存储数字化、管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虽然各高校通知了政策精神,但宣传力度不大。此外,对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体制不够完善,调控手段和约束机制不够严格,以至于档案数据不集中,不完整,利用计算机无法检索到所有的档案目录。
(三) 缺少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人才
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相对于高校的其他工作人员而言,工资待遇比较低,职称评定比较难,个人的切身利益有待提高,因此,真正具备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才能的人才不想进行这方面的工作。而对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因此,我国缺乏精通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高技能人才。
三、 优化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
(一) 强化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意识
增强高校工作人员尤其领导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对高校发展的必要性,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二)加强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配置高端设备
借助地方政府网站或高校官网平台,将档案数据和社会公众网、行业广域网、内部局域网连接起来,实现相关资源业务网上办理,加大资金投入,为高校档案信息建设配备高配置、大容量、稳定性好的服务器、计算机。结合高校自身情况,合理调用财力物力,考虑软硬件设施的平衡分配,对全局进行统一规划,分阶段实施,实现资金合理高效的利用。
(三)加强完善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体系
认真学习国家档案局制定的相关标准,根据《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的规定,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文件归档标准,吸取传统馆藏体系的精华,保证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健全归档制度,优化档案储存成分和信息资源建设结构,重视档案资源的收集,保证档案资源的完整。收集档案要打破传统模式,扩大接收范围,延长接收时间,并制定相关的保障措施。
(四)加强人员培训,培养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的人才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进度受其工作人员素质的直接影响。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要求其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的、系统的档案管理知识,具备对信息采集、分析、处理的能力。此外还要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数据库、网络通信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还要引导工作人员及时充电,全面提升其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信息管理水平。重点进行岗位培训,把信息化知识培训纳入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中。完善人才政策,引进大批具有专业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才能的专业人士,创建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人才发展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待遇,研究吸引、稳定信息化人才的政策、措施,在职务晋级、职称评审中关注长期在档案信息化一线工作而又肩负重要责任的人员,建立起一支掌握和运用信息化档案技术的骨干队伍。
四、 结语
为了响应国家档案局对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管理现代化”的要求,跟上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步伐,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满足读者需要,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在高校教学管理、教学活动和各项工作考核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景高;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开发[J];《档案通讯》;2003第5期:第19页
[2]任振朝;浅谈档案与文化[J];《北京档案》;1998年第8期;第29页
[3]谷丽萍;《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10期:第111-112页
[4]陈淑香;新时期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J];中国水运;2007(04)
黄新和(1975—),男,汉族,湖南湘潭市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关键词]高校档案 资源建设 现状分析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176-01
高校档案是高校教育事业的组成之一,主要包括了:教学、科研、党群、行政、财会、基建、外事、仪器、出版、产品生产与研发等十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突出准确定位、突出馆藏特点、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档案信息资源,就必须优化高校档案的信息资源建设。
一、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
高校档案馆建设以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因此,要利用网络化实现“存储数字化、管理现代化”的目标,为高校档案馆的高效运作提供坚厚的后备保障。优化高校档案信息建设,可以实现“大容量、明导向、高效率”的资源共享,有利于高校档案工作的地位的提升,有利于高校档案管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合理地开发和利用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充分体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
二、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
(一)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不被重视,缺少资金投入和高端设备配置
大多数领导认为高校应以教学为中心,应该在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的物力财力。然而,要想采用现代化地管理手段来管理档案信息,需要很多高端的信息处理设备和网络通信设施,利用高配置、大存储容量、稳定性好的服务器、计算机来实现档案信息的收集、保存、处理和使用。但一般来说档案部门财力薄弱,经费有限,购置如此高端的设备,确实是难题。在有些高校,为了基础设施建设达标,配置了大量的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低性价比的硬件设备,无视软硬件的平衡匹配,造成资源、财力、物力的浪费。另外,还有部分领导认为,纸质档案更适合阅读,有着固有的阅读群体,不急于进行档案的信息资源建设。
(二)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体系不完善
日前,我国颁布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国家档案局关于发布(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等多种政策,提倡采用网络化的管理方法,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存储数字化、管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虽然各高校通知了政策精神,但宣传力度不大。此外,对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体制不够完善,调控手段和约束机制不够严格,以至于档案数据不集中,不完整,利用计算机无法检索到所有的档案目录。
(三) 缺少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人才
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相对于高校的其他工作人员而言,工资待遇比较低,职称评定比较难,个人的切身利益有待提高,因此,真正具备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才能的人才不想进行这方面的工作。而对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因此,我国缺乏精通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高技能人才。
三、 优化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
(一) 强化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意识
增强高校工作人员尤其领导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对高校发展的必要性,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二)加强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配置高端设备
借助地方政府网站或高校官网平台,将档案数据和社会公众网、行业广域网、内部局域网连接起来,实现相关资源业务网上办理,加大资金投入,为高校档案信息建设配备高配置、大容量、稳定性好的服务器、计算机。结合高校自身情况,合理调用财力物力,考虑软硬件设施的平衡分配,对全局进行统一规划,分阶段实施,实现资金合理高效的利用。
(三)加强完善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体系
认真学习国家档案局制定的相关标准,根据《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的规定,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文件归档标准,吸取传统馆藏体系的精华,保证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健全归档制度,优化档案储存成分和信息资源建设结构,重视档案资源的收集,保证档案资源的完整。收集档案要打破传统模式,扩大接收范围,延长接收时间,并制定相关的保障措施。
(四)加强人员培训,培养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的人才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进度受其工作人员素质的直接影响。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要求其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的、系统的档案管理知识,具备对信息采集、分析、处理的能力。此外还要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数据库、网络通信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还要引导工作人员及时充电,全面提升其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信息管理水平。重点进行岗位培训,把信息化知识培训纳入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中。完善人才政策,引进大批具有专业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才能的专业人士,创建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人才发展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待遇,研究吸引、稳定信息化人才的政策、措施,在职务晋级、职称评审中关注长期在档案信息化一线工作而又肩负重要责任的人员,建立起一支掌握和运用信息化档案技术的骨干队伍。
四、 结语
为了响应国家档案局对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管理现代化”的要求,跟上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步伐,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满足读者需要,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在高校教学管理、教学活动和各项工作考核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景高;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开发[J];《档案通讯》;2003第5期:第19页
[2]任振朝;浅谈档案与文化[J];《北京档案》;1998年第8期;第29页
[3]谷丽萍;《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10期:第111-112页
[4]陈淑香;新时期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J];中国水运;2007(04)
黄新和(1975—),男,汉族,湖南湘潭市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