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刺激分子B7.1和葡萄球菌肠毒素A膜表面共修饰瘤苗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跨膜型葡萄球菌肠毒素A( SEA-TM)和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型mB7.1(mB7.1-GPI)二种免疫分子膜表面修饰瘤苗的抗肿瘤作用是否优于单种免疫分子膜表面修饰的瘤苗.方法构建pcDNA3.1(+)/mB7.1-GPI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中国仓鼠卵巢上皮细胞(CHO)中,表达和纯化mB7.1-GPI.通过蛋白转染法将SEA-TM、 mB7.1-GPI单独或共同锚定到EL-4肿瘤细胞膜上,制成瘤苗,观察这些瘤苗刺激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和分泌白细胞介素(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量及抗肿瘤作用.结果 mB7.1-GPI和SEA-TM能单独或共同锚定在肿瘤细胞膜上,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在体外有刺激小鼠脾细胞增殖和分泌IL-2、IFN-γ的功能.mB7.1-GPI、SEA-TM、mB7.1-GPI+SEA-TM锚定肿瘤细胞,制成的瘤苗, 能抑制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和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mB7.1-GPI和SEA-TM双锚定瘤苗,显示出比单一蛋白锚定瘤苗更强的抗肿瘤作用.结论用蛋白转染法将 SEA和mB7.1二种免疫分子同时锚定到肿瘤细胞膜上所制成的瘤苗,其抗肿瘤作用优于单种免疫分子锚定的瘤苗。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过程中白介素-1β(IL-1β)的变化及重组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rhIL-1ra)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用ELISA法测定了8名健康人和22例接受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并且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达心肌梗死溶栓(TIMI)3级的AMI患者血浆IL-1β水平的动态变化.(2)在兔心肌缺血50 min再灌注4 h的模型上,观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起源于肺动脉(ACAPA)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ACAPA的影像学表现.11例均行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Echo)和心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例行电子束CT(EBCT)检查.结果10例为左冠脉起源于肺动脉,1例为右冠脉起源于肺动脉.11例胸片均未确诊,Echo诊断3例,EBCT诊断1例.心血管造影全部诊断正确,其中左冠脉异常起源者左冠脉均发自主肺动脉后
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技术对HLAⅡ类HLA-DRB1*、DQB1*等位基因进行特异性个体扩增,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基因的多态性分布情况。
目的 探讨慢性颅内静脉压增高状态下硬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与血管超微结构改变的关系.方法选Wistar雄性大鼠24只(实验组12只;对照组12只),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端-端吻合,同时结扎上矢状窦,建立慢性颅内静脉压增高的动物模型;90 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硬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的表达和血管生成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壁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B组的硬脑膜血管中VE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