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硫普罗宁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硫普罗宁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113-01
临床上,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肝病。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变化以及老龄化时代到来,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为了进一步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效果,笔者收集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现将研究报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上述患者均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2]。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8例对照组,其中,22例男,16例女;患者年龄在33-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5±5.1岁);平均病程(4.2±0.5年);38例研究组,其中,25例男,13例女;患者年龄在41-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5±2.2岁);平均病程(3.6±0.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在积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硫普罗宁治疗,一天三次,一次口服150mg;38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一天一次,一次10mg。连续治疗三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总肝固醇、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综合处理,计数资料以(x±s)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无显著差异性,治疗后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治疗前、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均有少部分人群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不影响继续治疗。
3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指的是除酒精以及其他确切的损肝因素导致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细胞脂肪过度沉积的病理综合征。随着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的高升以及肝纤维化、肝硬化疾病进展,会出现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在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还对人们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进展呈现多样化趋势,比如说,脂肪肝、脂肪肝炎、肝癌等等。现阶段,非酒精性脂肪肝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慢性疾病,积极探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治疗方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理如下:由于肝细胞内脂肪酸氧化利用率下降,导致脂肪酸过度聚集。由于低密度蛋白的分泌与合成机制受到影响,导致脂肪酸蓄积过量。另外,游离脂肪酸合成增加,也是诱发该疾病的重要因素。轻度脂肪肝一般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均可帮助肝脏组织恢复到正常水平。在肝功能出现损害时,需要进行药物治疗。迄今为止,还没有治疗肝脏疾病的特效药物。肝病临床治疗新指南建议,结合肝病病期以及疾病活动程度,可以合理选择1-2种中西药物(甘草酸制剂、维生素E、还原性谷胱甘肽等),能有效缓解患者肝损害程度。阿托伐他汀属于还原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生成,降低之蛋白水平与总胆固醇水平,进而有效降低肝细胞中脂肪聚集,降低肝细胞纤维化程度。现代医学证实,他汀类药物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内皮细胞功能,进而降低肝组织损伤带来的应激反应[3]。硫普罗宁属于新型甘氨酸衍生物,能有效保护肝组织及细胞功能。硫普罗宁的肝解毒功效比较强大,能有效修复肝损伤,促进有机体肝细胞的修复与合成。相关研究资料证实,与护肝片相比,硫普罗宁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保肝、降脂作用显著提升[4]。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有效保护患者肝脏、调节患者免疫力。通过本文研究证实,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提示两种药物联用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 祝峻峰,林彦,李勇,等. 疏肝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6):213-215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71-73.
[3] 袁刚,曾传莉. 壳脂胶囊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60 例[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1,(1):25-26.
[4] 赵建军,托乎他西,张志蜂. 硫普罗宁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3):113-114.
作者简介:王振华,男,(1984.10.10-),籍贯:江苏常州,汉族,本科;职称:住院医师;主要研究消化系统疾病。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硫普罗宁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113-01
临床上,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肝病。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变化以及老龄化时代到来,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为了进一步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效果,笔者收集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现将研究报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上述患者均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2]。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8例对照组,其中,22例男,16例女;患者年龄在33-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5±5.1岁);平均病程(4.2±0.5年);38例研究组,其中,25例男,13例女;患者年龄在41-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5±2.2岁);平均病程(3.6±0.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在积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硫普罗宁治疗,一天三次,一次口服150mg;38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一天一次,一次10mg。连续治疗三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总肝固醇、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综合处理,计数资料以(x±s)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无显著差异性,治疗后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治疗前、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均有少部分人群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不影响继续治疗。
3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指的是除酒精以及其他确切的损肝因素导致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细胞脂肪过度沉积的病理综合征。随着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的高升以及肝纤维化、肝硬化疾病进展,会出现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在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还对人们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进展呈现多样化趋势,比如说,脂肪肝、脂肪肝炎、肝癌等等。现阶段,非酒精性脂肪肝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慢性疾病,积极探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治疗方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理如下:由于肝细胞内脂肪酸氧化利用率下降,导致脂肪酸过度聚集。由于低密度蛋白的分泌与合成机制受到影响,导致脂肪酸蓄积过量。另外,游离脂肪酸合成增加,也是诱发该疾病的重要因素。轻度脂肪肝一般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均可帮助肝脏组织恢复到正常水平。在肝功能出现损害时,需要进行药物治疗。迄今为止,还没有治疗肝脏疾病的特效药物。肝病临床治疗新指南建议,结合肝病病期以及疾病活动程度,可以合理选择1-2种中西药物(甘草酸制剂、维生素E、还原性谷胱甘肽等),能有效缓解患者肝损害程度。阿托伐他汀属于还原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生成,降低之蛋白水平与总胆固醇水平,进而有效降低肝细胞中脂肪聚集,降低肝细胞纤维化程度。现代医学证实,他汀类药物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内皮细胞功能,进而降低肝组织损伤带来的应激反应[3]。硫普罗宁属于新型甘氨酸衍生物,能有效保护肝组织及细胞功能。硫普罗宁的肝解毒功效比较强大,能有效修复肝损伤,促进有机体肝细胞的修复与合成。相关研究资料证实,与护肝片相比,硫普罗宁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保肝、降脂作用显著提升[4]。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有效保护患者肝脏、调节患者免疫力。通过本文研究证实,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提示两种药物联用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 祝峻峰,林彦,李勇,等. 疏肝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6):213-215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71-73.
[3] 袁刚,曾传莉. 壳脂胶囊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60 例[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1,(1):25-26.
[4] 赵建军,托乎他西,张志蜂. 硫普罗宁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3):113-114.
作者简介:王振华,男,(1984.10.10-),籍贯:江苏常州,汉族,本科;职称:住院医师;主要研究消化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