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观察及实验依据

来源 :中国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q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干预措施对双硫仑样反应(DLR)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测定小鼠DLR模型血清乙醇及其产物乙醛水平的变化,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RGSH)治疗DLR的机制.方法 三组DLR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措施,分为地塞米松+维生素C组(DC组)、RGSH组(RG组)、地塞米松+维生素C+RGSH联合治疗组(DCG组),于给药后观察并比较患者心率降至90次/min时间、胸闷和呼吸困难症状消失时间、皮肤潮红消褪的时间.实验制作C57BL/6小鼠DLR模型21只,随机分为三组,于建模后30 min分别给予5%葡萄糖(AGS组)、地塞米松+维生素C(ADC组)及RGSH溶液(ARG组)腹腔注射(0.01 mL/g),于注射后不同时点分别白眶静脉采血,留取血清标本后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小鼠血清乙醇及乙醛水平.结果 临床观察发现,DC组心率降至90次/min时间、胸闷和呼吸困难症状消失时间及皮肤潮红消褪时间(min)分别为57.68±14.38、61.67±15.00及56.00±10.21,RG组分别为38.67±15.41、48.00±9.78及40.33±11.09,DCG组分别为29.41±10.88、37.94±8.85及32.94±7.72;与DC组比较,RG组及DCG组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RG组比较,DCG组心率降至90次/min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闷、呼吸困难消失及皮肤潮红消褪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实验显示,模型(M)组小鼠血清乙醛(mg/100 mL)水平2.96±0.52高于对照(S)组2.07 ±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0.5、1.0、1.5、2.0h,ADC组血清乙醛(mg/100 mL)水平分别为2.83 ±0.34、2.69-±0.12、2.49 ±0.26和2.11 ±0.15,AGS组分别为2.76 ±0.40、2.58 ±0.18、2.31 ±0.61和2.10±0.30,ARG组分别为2.22 ±0.40、1.79 ±0.19、1.73 ±0.25、1.66 ±0.25;ADC组血清乙醇(mg/100 mL)水平分别为155.69±47.47、129.35±28.33、94.47 ±41.49和61.85±10.35,AGS组分别为168.08±29.25、146.31±23.66、90.82±29.41和71.75 ±31.07,ARG组分别为122.52±15.31、71.13±13.05、54.58±13.58和44.54±13.15.ADC与AGS两组间血清乙醇及乙醛水平在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DC及AGS组比较,ARG组血清乙醛水平于RGSH干预后明显降低,各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DC组比较,ARG组血清乙醇水平于1.0h及1.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h,P<0.01;1.5h,P<0.05),于0.5h及2.0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GS组比较,ARG组血清乙醇水平于RGSH干预后降低,各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5h、1.5h、2.0h,P<0.05;1.0h,P<0.01).结论 RGSH可迅速改善DLR患者临床症状,比维生素C、地塞米松的传统治疗方法起效快;RGSH与维生素C、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效果最佳,优于单独应用RGSH.RGSH治疗DLR的机制可能与其直接参与乙醛代谢,降低血清乙醛和乙醇水平,清除白由基,抗氧化,恢复蛋白质和酶活性,保护及恢复生物膜功能等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郑州市2020年1月21至2020年2月11日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急诊医师在工作中诊断新冠肺炎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回
目的 验证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法对敌草快中毒快速检测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体外配制出不同浓度敌草快尿液样本,模拟不同中毒程度患者尿液情况,然后利用连二亚硫酸钠还原作用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脓毒性休克患者呼吸频率(RR)设定对动脉血和中心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CO2-ga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一医院收住的脓
急性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acute traumatic coagulopathy,ATC)或创伤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trauma-induced coagulopathy,TIC)、低体温、酸中毒和炎症反应对创伤患者有巨大威胁,
急性肺栓塞(APE)是住院患者第三位的致死原因,仅次于中风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同时APE的预后迥异,其中大约11%的患者表现为猝死.因此,如何识别高危患者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改
目的 探究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急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江苏省苏州市科技城医院治疗的7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早产儿血清Tau蛋白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分娩
目的 评价瞬时无波形比值(iFR)与血流储备分数(FFR)的相关性及影响诊断一致性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5月至2019年4月接受iFR和FFR检测的冠心病患者,探
目的 探究miR-92a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作用及机制.方法 6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组和模型+ miR-
目的 探讨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年入上海长征医院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LR水平将患者分为低PLR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