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财税分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yu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推进“营改增”的进程愈演愈烈,增值税在我国的税收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我国的财政收入具有决定性影响。我国现行“财税合一”的模式使得增值税在财务会计上遵从于税法,同时增值税在会计处理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回顾多数文献都认为应对增值税当前存在的问题,“财税分离”模式是最优方法。文章在“营改增”的大环境下,探讨“财税分离”模式当前环境下的可行性研究。研究认为,在当前的环境下,不适宜进行改革。
  关键词:增值税;财税合一;财税分离;“营改增”
  一、增值税现状
  增值税是以商品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开始进行“营改增”后,增值税所涵盖的行业范围扩大。在原范围的基础上,提供应税服务也开始征收增值税。在2015年,应税服务的范围可能将剩余的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以及生活服务业全部纳入,从而消灭营业税,实现全部行业、全部地区的“营改增”。
  二、目前增值税会计处理的问题
  通过查阅文献和对比了各国对增值税处理的方法,发现实施增值税的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都是以税法为导向的“财税合一”的模式。增值税的会计的核算遵从税法的安排。这样对于增值税的日常核算缺乏相关的会计规范,相对来说更加随意。从增值税的现状来看,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一)不符合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要求
  1.同一企业内的存货成本缺乏可比性
  当前我国的购进抵扣法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为控制核心的,由于进货渠道不同,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购入同样的存货,分别取得的是增值税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这就导致了企业对于存货的入账成本缺乏可比性。
  2.同一企业内的销售成本缺乏可比性
  当前我国对于出口货物实行的“免抵退”的政策,但是实际出口时抵扣或退税的税率要比之前征税的税率抵,这就使得不予抵扣或不予退还的税额计入到销售成本。而我国对于内销货物的销售成本不含税。这个差异导致了出口和内销的销售成本不可比。
  3.同一货物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缺乏可比性
  对于同样的货物,由于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取得的发票不一样,使得小规模纳税人将价与税共同计入成本进行核算,而对于一般纳税人将价格(含价外费用)计入存货成本、增值税计入应交税费,价税分离模式。这就导致不同类型的企业缺乏可比性。
  (二) 不符合配比原则
  实行“购进扣税法”对于进项税和销项税的确认原则不同,而且当期购进的货物在当期不一定全部销售,这就导致了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配比。
  (三)坏账损失中的增值税会计处理不恰当
  企业购进的货物如果发生非正常损失等,购进货物时的进项税额应当转出。但是企业由于销售货物而发生坏账损失,这部分坏账损失中所包含的销项税额却不予退还。这样会造成企业的坏账和增值税的双重损失。
  三、改进方法
  社会上大都比较赞同的观点是:在增值税“费用论”的基础上,建立“财税适度分离”的会计模式。也就是说企业在计量、确认应交增值税(包含各个明细科目)以及申报纳税的各个环节上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执行;而在会计上对于收入、成本、资产、报告等方面的确认与计量不受税法的约束,只遵照会计准则来执行。前者属于税务会计的范畴,而后者属于财务会计的范围,二者相对独立。
  具体来说,在“财税分离”的模式下,借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除了设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同时设置“增值税费用”和“递延进项税额”科目;将进项税纳入存货成本,将销项税纳入产品销售收入,从而使增值税得以进入利润表。使本期增值税费用与本期销售收入实现配比;期末对增值税的披露内容重新进行规定。对增值税费用化处理增强了财务报表的可比性,不仅使一般报表使用者得以全面了解企业的营利过程,而且能为政府制定和调整增值税政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四、可行性分析
  尽管诸多学者包括笔者在内都认为,增值税进行“财税分离”模式的改革,可以使增值税的会计处理更具标准化,是会计信息更加明晰,增值税的征管高效化。但是基于我国当前的环境和发展现状,并不能迅速将“财税分离”的会计处理模式普及开来。具体原因如下:
  1.增值税税制问题
  如果增值税想要进行“财税分离”,需要以财务会计为基础进行计算。另外,直接法中的一些方法对增值税的记录起到更加有效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它的征管并不像所得税那样借助会计资料,而完全依靠“发票”制度,以“发票”为基础的方法计算简单,不仅对于纳税人还是征收机关,其都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所以在不改变以“发票”制度为基础的模式下,我国目前的环境下无法真正实现“财税分离”模式。
  2.增值税理论研究的偏颇
  很多学者到目前为止仍然认为,增值税并不属于生产流转环节中纳税人生产成本的组成部分,纳税人在财务报表中也不赞同将其归为费用支出,企业是充当的是“代理人”的角色,代政府征税,代消费者缴税。这种代理说被普遍企业所接受,进企业为了避免成为增值税税负的承担者,会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缴纳税款,进而形成一种纳税人之间的监督。“代理说”更多反映企业的纳税义务,而不能反映企业的增值税负以及由此而体现的纳税人意识。
  3.我国法律及制度背景的影响
  从法律层面上来讲,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也就是成文法系,在大陆法系下,法律以制定法的方式存在,包括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机关颁布的行政法规等。从我国现行的体制来看,财政部下设有税政司和会计司,也就是说是我国的税收工作与会计准则制定都是由财政部来完成的。再这样的条件下,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必然不可能完全脱离税法的影响,两者实现真正的独立也难以达到。
  4.国际范围内缺乏借鉴
  当今国际范围内实施增值税的国家中,仅有英国制定了增值税会计准则,尽管该准则对增值税的会计处理有了统一的规范,但在它的表述中可以看到,它也是将增值税视为最终由消费者承担,其会计处理也是体现企业是纳税人,也就是代理人,而不是负税人。它的处理同样遵从增值税价外计税的流转形式。相比之下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均没有对增值税会计进行研究。我国要进行改革,能够借鉴的比较稀少。
  5.我国目前的增值税还未稳定
  相比于所得税由产生到现在经历了百余年,而且“财税分离”模式是在所得税的征管各方面完全稳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而“营改增”改革到目前为止没有改革完毕,再这样的不稳定的局势下实行增值税的财税分离势必造成征管混乱。另外,增值税所实行的多档税率使得增值税的征收会对市场运作和纳税人的资源配置决策产生一定的干扰,对“财税分离”模式改革起到了阻碍作用。
  五、总结
  “财税分离”模式是目前解决增值税的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最好的解决方法。但是由于当前“营改增”改革的进行使得增值税并未处于稳定的时期,而且在制度、法律、经验等方面都没有得到全面的统一。所以在当前的环境下,进行“财税分离”模式改革还是比较有难度的。(作者单位: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盖地.增值税会计:税法导向还是财税分离[J].会计研究,2008(06).
  [2] 唐皎.我国增值税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3.
其他文献
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都在努力找寻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这一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无疑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论文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探讨,着重探
摘 要:食堂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生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学生群体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校应该积极加强对食堂部门的良好管理,从食堂质量、食堂财务以及食堂安全等方面做好学校食堂的管理工作。以中职学校的食堂财务管理工作为例,本文将具体探讨当前中职学校食堂内部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应该采取的改善措施等相关内容,期望能够以财务管理工作为基本,更加有效的提升中职学校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资金活动就像一个人血液的流动,它一方面可以循环往复,另一方面还能持续的吐故纳新,并与企业生产形势相吻合,企业资金流动的稳定性与高效性是企业能够持续
2月5日,ST雅砻(证券代码: 600773,全称为西藏雅砻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资产重组公告,计划向上海市闸北区国资委定向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上海北方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以
时隔1年,中铝再度巨资购入力拓股权。2009年2月12日,中铝、力拓发布公告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中铝将向力拓注入195亿美元巨资。其中将用72亿美元用于认购力拓集团发行的可转债,
本文通过找出成渝地区中小企业物流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要求企业高度重视物流战略在发展中的作用,重视物流观念的变革,全面提升该地区中小企业物流运作
摘 要: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和现行税法对收入项核算与纳税差异性较大,尤其是税法不断修改完善,收入项会计核算和纳税差异的调整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收入项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在所得税问题上的主要差异进行分析,深刻阐述企业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关于收入项会计与纳税差异的相关规定。  关键词:企业收入;会计与纳税;差异;调整  新企业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存在诸多差异,本文从收入确认与计量两个方面分析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与所得税
2008年越南经济形势急转直下,正在经受着十分严峻的金融危机考验.越南经济形势逆转的原因,除了有偶发的外在因素冲击外,更重要的是自身经济体制与政策的原因,包括资本项目的
EVA模型是由美国的约尔·思腾恩(Joel Stern)与贝内特·思图尔特(Bennett Stewart)最先创立的,目前,EVA已在全球数百家企业中应用,许多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西门子、索尼、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的开放,并购在中国企业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手段所扮演的角色越加凸显的重要.2012年3月12日,优酷股份有限公司和土豆有限公司共同宣布双方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