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尔斯曼的超现实主义魔法与心理学肖像
我将心理学应用于摄影,更注重于摄影本身的过程。在纪实的过程中你无法介入,我也无法成为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和目击者。我希望通过提问让我的对象兴奋起来,完成更有趣的表达。
——菲利普·哈尔斯曼
20世纪中以来,随着媒体和视觉文化产业的发展,肖像摄影领域出现了很多优秀摄影师。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ippe Halsman )以精通心理学,能够用影像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被摄人物的本质著称。拉脱维亚人哈尔斯曼1941年从欧洲逃亡到美国,继承超现实主义的旗帜,借助自由释放的潜意识,创造出摄影史上别具一格的荒诞影像。同时他也是美国最成功的肖像摄影师。1940-1970年的三十年间,他共为《生活》杂志拍摄了101幅封面人物照片。1945年被推选为美国媒体摄影师协会(ASMP)的第一任主席,并于1975年获得该协会的终身成就奖。1958年被美国《大众摄影》杂志评选为世界十大摄影名家之一。出版过《哈尔斯曼的跳跃影集》、《达利的胡子》、《菲利普·哈尔斯曼论摄影意念的产生》等书籍。
菲利普·哈尔斯曼与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的合作跨度长达30年。两位艺术家都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巴黎蒙巴那斯艺术区开启了艺术之旅,也都在二战期间逃亡到美国,二战之后世界艺术的中心从巴黎转向纽约,他们两位在美国相识,因为在超现实主义方面的共识,开始一起以游戏的心态和方式,将各自癫狂的想法、荒诞的梦境,用影像的艺术探索方式共同演绎出来。1954年哈尔斯曼出版《达利的胡子》一书,是这一合作的精彩集合。超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源泉是佛洛依德对潜意识的挖掘和精神分析学。对视觉符号的解读,是从意识的表面挖掘潜意识的一个通道,也是精神分析的手段。1951年达利提出要哈尔斯曼拍摄一幅他曾经画过的速写,由女人体搭建的骷髅头。性与死亡是艺术永恒的主题。性的视觉符号——优美的女性裸体,因骷髅形象的搭建,而指向了恐怖的死亡极端。在黑暗的背景色衬托中,位于画面边角的达利西装革履,头戴礼帽,手拄文明杖,神色惊恐,如同闯入地狱的绅士。这幅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用七位女性裸体搭成骷髅后直接拍摄,再经过二次曝光将达利合成进去,仿佛是一个男人怪诞的噩梦,将美丽与惊悚、欲望与毁灭等隐藏的矛盾关系进行了视觉化展现。地狱景象虽然荒谬,却揭示了理性与真实的一面,极致欲望将走向死亡,但对欲望的追求又是人性真实的一面……这正应和了1924年安德烈·布雷东(André Breton)的超现实主义宣言:超现实主义是真实与幻想、理性和非理性的混合体。
哈尔斯曼精通7门语言,在德国学习工程学,在20世纪30年代毕业后却在巴黎成为了一名摄影师。他很快就为《Voild》、《Vu》、《Vague》这样的杂志工作,其作品开始参加摄影展览,并获得评论:“菲利普·哈尔斯曼很可能成为目前法国最优秀的肖像摄影师”。他在巴黎拍摄了大量的文化名人,发明并制造了一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4×5英寸双镜头反光相机,并在一生中使用。
早在巴黎拍摄人像时,哈尔斯曼已经开始研究心理学,他在传记中写到:“奇怪的是我所见到的每张面孔上似乎都隐藏着另一个人。这个秘密的显露是稍纵即逝的。后来,我抓住这种显露的发现,想不到成了我一生追求的目标和特别的嗜好。我成了一个发掘被摄者内心世界的人。”哈尔斯曼善于观察人,他希望自己能够像他热爱的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用心理学的深度和公正的人生观去研究人的本质,用影像揭示出被摄人物内心深处隐藏的真实心理空间。
哈尔斯曼从1949年到1959年多次拍摄好莱坞明星玛丽莲·梦露,创造了多幅广泛传播的梦露经典影像。1952年,哈尔斯曼到梦露的家里为《生活》杂志拍摄封面。他的摄影笔记写着:“我开车到洛杉矶郊区,梦露住在一个两居室公寓中,她的客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让我感觉到她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我没想到在她的房间里看到有一幅Eleanora Duse(伟大的意大利女演员)的照片和很多书:陀思妥耶夫斯基、弗洛伊德、费边社会主义(19世纪后期英国改良派的社会主义思潮)的著作。地上还摆着两个哑铃。” 哈尔斯曼利用房间内墙和柜子之间的狭小空间,为梦露设置了一个黑白对比的简约背景。梦露双肩微耸,形象动人。哈尔斯曼不仅给公众呈现了一个性感的梦露,也展现了一位充满活力“自强不息”的女性。哈尔斯曼为梦露拍摄的这幅传世照片,为我们观察这个人物提供了心理解读的出发点。
我将心理学应用于摄影,更注重于摄影本身的过程。在纪实的过程中你无法介入,我也无法成为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和目击者。我希望通过提问让我的对象兴奋起来,完成更有趣的表达。
——菲利普·哈尔斯曼
20世纪中以来,随着媒体和视觉文化产业的发展,肖像摄影领域出现了很多优秀摄影师。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ippe Halsman )以精通心理学,能够用影像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被摄人物的本质著称。拉脱维亚人哈尔斯曼1941年从欧洲逃亡到美国,继承超现实主义的旗帜,借助自由释放的潜意识,创造出摄影史上别具一格的荒诞影像。同时他也是美国最成功的肖像摄影师。1940-1970年的三十年间,他共为《生活》杂志拍摄了101幅封面人物照片。1945年被推选为美国媒体摄影师协会(ASMP)的第一任主席,并于1975年获得该协会的终身成就奖。1958年被美国《大众摄影》杂志评选为世界十大摄影名家之一。出版过《哈尔斯曼的跳跃影集》、《达利的胡子》、《菲利普·哈尔斯曼论摄影意念的产生》等书籍。
菲利普·哈尔斯曼与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的合作跨度长达30年。两位艺术家都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巴黎蒙巴那斯艺术区开启了艺术之旅,也都在二战期间逃亡到美国,二战之后世界艺术的中心从巴黎转向纽约,他们两位在美国相识,因为在超现实主义方面的共识,开始一起以游戏的心态和方式,将各自癫狂的想法、荒诞的梦境,用影像的艺术探索方式共同演绎出来。1954年哈尔斯曼出版《达利的胡子》一书,是这一合作的精彩集合。超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源泉是佛洛依德对潜意识的挖掘和精神分析学。对视觉符号的解读,是从意识的表面挖掘潜意识的一个通道,也是精神分析的手段。1951年达利提出要哈尔斯曼拍摄一幅他曾经画过的速写,由女人体搭建的骷髅头。性与死亡是艺术永恒的主题。性的视觉符号——优美的女性裸体,因骷髅形象的搭建,而指向了恐怖的死亡极端。在黑暗的背景色衬托中,位于画面边角的达利西装革履,头戴礼帽,手拄文明杖,神色惊恐,如同闯入地狱的绅士。这幅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用七位女性裸体搭成骷髅后直接拍摄,再经过二次曝光将达利合成进去,仿佛是一个男人怪诞的噩梦,将美丽与惊悚、欲望与毁灭等隐藏的矛盾关系进行了视觉化展现。地狱景象虽然荒谬,却揭示了理性与真实的一面,极致欲望将走向死亡,但对欲望的追求又是人性真实的一面……这正应和了1924年安德烈·布雷东(André Breton)的超现实主义宣言:超现实主义是真实与幻想、理性和非理性的混合体。
哈尔斯曼精通7门语言,在德国学习工程学,在20世纪30年代毕业后却在巴黎成为了一名摄影师。他很快就为《Voild》、《Vu》、《Vague》这样的杂志工作,其作品开始参加摄影展览,并获得评论:“菲利普·哈尔斯曼很可能成为目前法国最优秀的肖像摄影师”。他在巴黎拍摄了大量的文化名人,发明并制造了一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4×5英寸双镜头反光相机,并在一生中使用。
早在巴黎拍摄人像时,哈尔斯曼已经开始研究心理学,他在传记中写到:“奇怪的是我所见到的每张面孔上似乎都隐藏着另一个人。这个秘密的显露是稍纵即逝的。后来,我抓住这种显露的发现,想不到成了我一生追求的目标和特别的嗜好。我成了一个发掘被摄者内心世界的人。”哈尔斯曼善于观察人,他希望自己能够像他热爱的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用心理学的深度和公正的人生观去研究人的本质,用影像揭示出被摄人物内心深处隐藏的真实心理空间。

哈尔斯曼从1949年到1959年多次拍摄好莱坞明星玛丽莲·梦露,创造了多幅广泛传播的梦露经典影像。1952年,哈尔斯曼到梦露的家里为《生活》杂志拍摄封面。他的摄影笔记写着:“我开车到洛杉矶郊区,梦露住在一个两居室公寓中,她的客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让我感觉到她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我没想到在她的房间里看到有一幅Eleanora Duse(伟大的意大利女演员)的照片和很多书:陀思妥耶夫斯基、弗洛伊德、费边社会主义(19世纪后期英国改良派的社会主义思潮)的著作。地上还摆着两个哑铃。” 哈尔斯曼利用房间内墙和柜子之间的狭小空间,为梦露设置了一个黑白对比的简约背景。梦露双肩微耸,形象动人。哈尔斯曼不仅给公众呈现了一个性感的梦露,也展现了一位充满活力“自强不息”的女性。哈尔斯曼为梦露拍摄的这幅传世照片,为我们观察这个人物提供了心理解读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