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中职学校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探析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r06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艺术类中职学校建设研学旅行基地的现状和意义,针对研学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完善研学基地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优质研学导师团队、精心设计研学课程、严格做好基地安全管理工作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艺术类 中职学校 研学旅行 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8-0017-03
  “研学旅行”在我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春秋时期,孔子率若干弟子周游列国、遍访都邑。“游学”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游学博闻,盖谓其因游学所以能博闻也。”司马迁从20岁开始就游历名岳山川;郦道元考察河道沟渠,搜集风土民情,撰写《水经注》;唐代诗人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明代徐霞客游历山川,撰成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从古至今,研学旅行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设想,我国研学旅行开始快速发展,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推进研学旅行基地建设。
  一、艺术类中职学校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现状
  继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后,研学旅行的认识基本达成一致,并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2017年,《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将研学旅行等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可见,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实践学习。
  研学基地是开展研学旅行的重要载体,随着研学旅行相关政策的出台,各地方对建设研学基地进行积极的探索,但针对学校建设研学旅行基地的研究还比较少,针对中职学校建设研学基地的研究更是缺乏。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以“研学旅行基地”为主题词进行搜索,查到文献共686篇,发表时间均在2014年之后,多为旅游景区、图书館、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建设研学基地。以“研学旅行基地”为主题,并含“高校”关键词进行搜索,查到开发高校研学旅行基地资源相关文献共14篇,时间均在2018年之后,说明开发学校研学旅行基地资源的观念正逐渐被认可,总体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以“研学旅行基地”为主题,并含“中职学校”关键词进行搜索,查到文献共3篇,时间在2019年之后,其中1篇期刊是对中职学校研学课程体系构建进行初探,1篇硕士论文是对中职学校导游服务专业研学旅行人才培养进行研究,1篇硕士论文是基于研学旅行的中职教育综合实训研究,暂无对中职学校建设研学基地的研究。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把中小学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要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在当前背景下,行业专业特色鲜明、艺术类专业师资力量相对充足、艺术类课程形式内容丰富的艺术类中职学校建设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艺术类中职学校建设研学旅行基地存在的问题
  (一)基地设施建设不完善
  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对研学旅行的定义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然而,部分艺术类中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学校规模小,场地有限,无法达到地方研学旅行基地的接待量。“食、住、行、游、学”没有形成完整的配套产业,基地内部的服务缺乏专业性,教室和实训实习基地比较老旧和落后,达不到研学基地的标准。加上学校经费有限,仅凭学校力量来完善研学基地设施建设是很难的,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等各方的支持与帮助。
  (二)优质研学导师团队紧缺
  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学生需要研学导师在游览、研学、生活、安全等多方面给予指导与帮助。这就对研学导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研学导师需要具有专业的知识水平、讲解技巧和职业素养,还要善于研学辅导和游览组织。艺术类中职学校的许多教师来自剧团、表演一线,实践经验丰富,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相对缺乏,且研究能力不足,难以形成优质的研学导师团队来推进研学工作。
  (三)研学课程开发基础薄弱
  学生在研学旅行中,重点在于“学”,这需要学校注重研学课程开发。研学课程设计要贯彻教育性原则,注重课程设置、内容安排和过程引导,最终达到研学的目的。目前,大多数艺术类中职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能力还较弱,而且缺乏研学服务的实践与经验,很难设计出科学有效的校本研学课程。
  (四)基地安全管理难度大
  艺术类中职学校建设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面对的对象是中小学生群体,年龄较小,尚不具备判断安全隐患及有关风险的完全能力。他们参加研学旅行,在基地集中食宿、集中学习,参与人员众多,且自理能力较差,给饮食、住宿、医疗、贵重物品保管等带来很大的挑战,还有可能出现各种突发状况,管理难度很大。
  三、艺术类中职学校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措施
  (一)完善研学基地配套设施建设
  研学基地作为研学旅行的重要载体,完备的配套设施是保证研学旅行效果的前提。国家发布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等政策,对研学旅行及基地的建设进行明确的规定。艺术类中职学校建设研学旅行基地,需要对学校资源进行评估和规划。研学基地建设要做好“食、住、行、游、学”的安排,形成一条产业链,住宿舒适,饭菜多样、丰富、卫生,校园内游览路线标识清晰、富有趣味,消防设备设施齐全、定期更新,校园文化浓郁、具有特色,准备专门的储物柜保管好学生携带的贵重物品,让研学旅行的中小学生有良好的服务体验。教室合理规划,教学设备满足现代化教学所需。实训实习基地更换老旧设施,增加多媒体设备,使其具有特色性、创新性、易操作性和安全性。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长,如美术类专业学生参与美化校园任务,在校园墙上绘上校园文化,设计游览路线标识,改进井盖、厕所外观,打造专属纪念品,既可节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投资成本,又可以给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教学实践的机会。建设研学旅行基地需要大笔经费,学校应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申请资金支持;也可吸收社会资金注资,加强校企合作,以完善研学基地配套设施建设。   (二)打造优质研学导师团队
  研学基地打造优质研学导师团队,是保证研学质量的关键。艺术类中职学校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邀请有丰富经验的研学导师来学校开设讲座,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开展多渠道的学习,如进入研学旅行机构实践锻炼、网上培训等,并结合学校特色及专业特点积极开发校本研学课程与教材,开展丰富多样的研学课题研究,加强团体协作,形成浓厚的学习工作氛围,打造优质研学导师团队。学校还可面向同系统单位、社会招募研学导师,借助优秀的团队来强化师资力量。如广西艺术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应充分发挥文旅融合的资源优势,采取跨界合作的方式,在文旅体系内或面向社会来招募优秀研学导师。研学导师还可以发展在校学生成为“小导师”,让在校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加强所学技能的应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增强其对所学专业、未来职业的认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升艺术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三)精心设计研学课程
  科学有效的研学课程是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研学课程需要结合研学对象特点与需求,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科学设计。学校积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重点培养教师的研学课程开发能力。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广泛邀请教育专家、行内专家来协作与指导,注意吸纳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建议。研学课程开发应确定清晰的主题,这是研学基地的魅力所在,并充分考虑研学对象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兴趣爱好的學生开设不同的课程,体现出研学的教育性、多样性与效率性。课程主题结合学校历史、专业特点设置,内容应体现学校和地方特色。以广西艺术学校为例,该校开设戏曲表演、杂技与魔术表演、舞蹈表演、音乐表演、播音与节目主持、美术设计与制作等专业,建议以“民族技艺”为主题,让中小学生穿上民族服装,体验民族舞蹈、民族歌曲、戏曲、器乐等,突出研学体验,在做中学、在学中乐,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既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又能提高学生的美育水平,达到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艺术类中职学校设计科学的研学旅行课程,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艺术的功能,让更多青少年和家长在感知、体验、理解、想象文化艺术的过程中,感受艺术带来的乐趣,而且还可以促进学校办学,提高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树立艺术类中职学校良好的形象。
  (四)严格做好基地安全管理工作
  做好研学基地安全管理工作,是基地发展的生命线。在整个研学过程中,必须牢记安全原则。根据研学线路和研学主体的特点,对研学基地、研学设施、研学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方案、应急预案,明确安全保障责任;构建完善有效的安全防控机制,确保学生安全。在校园内外公共领域要安装足够量的监控设备,对研学基地进行全方位的监管。配备能够处理突发疾病的校医,以备不时之需。在研学开始,研学导师就研学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对中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详细列举注意事项,传授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确保接下来研学课程的顺利进行。学校应配置相当数量的安全员,可以让在校学生参与,也可吸收物业人员、家长、志愿者等不同群体,共同保障研学旅行的安全。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研学基地是研学旅行的重要载体。同时,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美育工作,把中小学的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艺术类中职学校应抓住机遇,敢于挑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建设研学旅行基地为切入点,适时调整服务模式,加强学校建设,提升社会影响力,树立品牌意识,努力开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加欣.我国研学旅行的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9(7).
  [2]四川劳动保障杂志出版有限公司.劳动保障研究会议论文集(五)[M].成都:四川劳动保障杂志出版有限公司,2020.
  [3]崔蓬克.我国职业教育媒体形象研究:基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日报》中相关报道的多维度话语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0(9).
  [4]白扬易.高校A级旅游景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探析:以华夏民族文化风情园为例[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5).
  [5]许迎霞,朱江,董晓鹏.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以鞍山市图书馆研学基地课程设计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7).
  【作者简介】苏 凤(1990— ),女,汉族,广西玉林人,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广西艺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和中职语文教学。
  (责编 王思玉)
其他文献
赫梯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建立在学习和借鉴安纳托利亚本土文明和周边文明的基础上.作为一支外来迁移者,印欧赫梯人在他们的历史上通过吸收、翻译、改编乃至创造,结合他们自身的需要,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文学发展道路,这成为公元前两千纪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最为突出的成就之一.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为例,论述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从个人价值准则、社会价值取向和国家价值目标三个层面的课堂渗透教育进行阐述,为教学提供参考.
自19世纪初奇幻文学诞生以来,恐惧始终是奇幻文学研究的核心议题.20世纪相关理论研究不断丰富,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对奇幻文学中恐惧的生成机制进行了阐释.目前,国内外学界对此尚乏系统性的整理,本文尝试从庞大纷杂的各类奇幻文学理论中爬梳出四家经典论述——弗洛伊德、洛夫克拉夫特、罗杰·卡伊瓦、罗杰·博泽托,以线索明确的专题呈现,梳理其论证逻辑,指出各理论的侧重点.在系统呈现各视角的基础上,勾勒恐惧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时代迁移,并对比主题学的方法,探求四种经典视角在揭示何为奇幻文学方面的意义.
东方民间文学是东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各国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间文学遗产.经过几代东方文学研究专家学者们的不懈努力,东方民间文学研究从一棵小草长成了一片广袤的森林,终于有了今天日新月异的面貌和深厚扎实的学术话语基础.同时,东方民间文学也渐渐与东方作家作品、东方文艺理论等共同构成了东方文学研究的核心支柱.
期刊
虚拟朝圣是中世纪朝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世纪晚期乃至文艺复兴欧洲的文化记忆建构具有特殊意义.《曼德维尔游记》是中世纪欧洲流传广泛的东方游记,对包括远东在内的多条朝圣路线与细节进行了极富创造性的空间演绎.本文将其放入中世纪虚拟朝圣传统中进行解读,试图论证游记作为圣地指南与道德象征的传播魅力,进而揭示朝圣叙事传统对近代早期世界观念与东方想象的深远影响.
本文将纳博科夫小说《普宁》的文本生成置入20世纪中期美国文学出版业不断发展的历史语境,探讨纳博科夫与美国文学市场之间的关系,揭示作家对文学市场态度的转变过程;同时聚焦《普宁》文本生产动机,写作、发表过程与市场因素的互动,讨论作者采取的市场化文本生成策略,勾勒出纳博科夫作为畅销作家的形象;指出面对市场化潮流,作家并非一味迎合出版商,而是有退有进,创作出独具艺术特色的作品,赢得了大众及批评家读者的双重认可,达到了雅俗共赏的目的.
英国黑人小说家埃瓦雷斯托在《幽灵旅伴》中再现了欧洲早期非洲旅居者的幽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英国黑人形象则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黑女士.黑女士的形象自出现以来便多次在文学作品中复现,并且由此获得主观真实性.她的可能存在以及莎士比亚对其美貌的赞美,能够颠覆欧洲社会中"以白为美"的种族化审美,从而避免黑人女性异化和物化的命运.同时以黑女士为代表的非裔幽灵在欧洲大陆的存在史能够帮助当代英国黑人移民的获得他们所急需的归属感.
《力士斯威尼》是艾略特首次将"神话方法"运用于诗剧创作的结果."神话方法"促成了该剧的整体构思,但同时也是该剧未能写完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艺术创作原则,"神话方法"虽然与艾略特当时构建的诗剧观有契合之处,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矛盾.《力士斯威尼》的文本生成过程见证了艾略特与叶芝和奥登的诗剧创作理念与方法的对话与商榷.对《力士斯威尼》的重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20世纪上半叶"诗剧复兴"运动中的三位重要代表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和所采取的不同路径.
作为莎士比亚的第一部悲剧,也是唯一一部描绘帝国晚期罗马人与哥特人互动的作品,《提图斯·安德洛尼克斯》因种种原因并未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这部悲剧有许多极富意味的场景和台词,反映了剧作家对晚期罗马文明的诸多思考.剧作家一方面从内部解析了衰落中的罗马文明,并以女性角色的残躯来象征这种衰落,另一方面又描绘了与罗马人接触的两类哥特人,他们展现了一种两面性:作为野蛮力量,他们对罗马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伤害,作为同盟,他们最后协助罗马人恢复秩序并尝试融入罗马文明.将这些置入到时代语境中考察,这部悲剧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摘 要】本文分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提出挖掘教材德育资源进行德育教学、改善师生关系进行道德引领、联系生活实际延伸德育范围、开展学习活动深化学生德育认识、进行社会实践构建德育文化氛围等做法,以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渗透德育 高中语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8-0031-02  学校是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