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若有虎,甭往山上行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ko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住在山区,知道一座座山连着一座座山,我们的一生爬过很多的山,知道山那边还是山。
  生活的道路,让有些人感觉像翻山,连绵的群山怎么走也走不出,怎么翻也翻不完,因为他们把山看得太大太重了,挡住了行进的视线;生活的道路,也让有些人感觉风光无限,因为他们把翻山当作了一种乐趣,或者说,他们压根儿就没把山当成山,且行且欣赏。
  甭往虎山行
  大概很多人小时候就听说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句话,多么勇敢,我当时听了热血沸腾。长大后才发现,若是没有打虎的本领,却偏向虎山行,那就是小兔子给老虎上供——找死啊!
  虎山,一定要慎行。
  我当年上的那所高中很普通,普通到一年考不出几个学生。
  同学阿伦,学习不错,也很用功,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前三名,老师和家长皆对他抱了很大的希望。
  更让人羡慕的是,阿伦除了成绩好之外,在写作方面也有很高的天分,几乎每次作文课,他写的文章都是我们班的范文。
  老师一手拿着他的作文稿,一手扶着眼镜,在讲台上来来回回地走,边走边读。那样子,和孔乙己就差一件长衫的距离,特别逗,我至今记忆犹新。
  “孔乙己”声情并茂的朗读,也为阿伦的作文添了色彩。课下,有好几个同学争着抄他的作文,抄完之后贴在墙上,不断地模仿学习。


  阿伦虽然平时成绩风光,可惜临场发挥不行,兴冲冲上考场,悻悻然败下阵。第一年高考,他没有考上。
  回学校复读,老师们对待他就像对待特殊病号似的,吃住行都给予照顾,辅导上还给他开小灶。学校和老师们这么辛苦,也是指着他能考上个名牌大学,给我们学校放个卫星。在我们的校史上,还没有一个考上过名牌的,他是最有希望的。
  他平时的成绩越发地好,可是到了高考,他“旧疾”重发,成绩还不如头一年。
  他不甘心接受这样的结果,继续复读。因为有了前两年的经验教训,第三年他特意学习了如何来战胜自己轻松赴考。哪想到了高考,他感冒了,重感冒,昏昏沉沉地就上了场。结果,可想而知。
  这次失利,严重挫伤了阿伦。
  他认为是命运故意发难,开他的玩笑,这对他来说太不公平。他开始研究命运,想寻找一条人人都能得到光明和公平的路径。
  有人说他疯了,让高考给折磨疯了。我不大相信。
  他写了几篇文章,想发表,可是找不到门路,也不知道怎么投稿。听说我做媒体后,就骑自行车跑到我的老家,找我父亲说了说他的想法,并要了我的电话。
  第一次他给我打电话,很简单,就说他喜欢写作,写了几篇稿子让我帮他发表。
  我把电子邮箱给他,让他把稿子发给我。他说好。
  过了几天,他又给我打电话,问我收到他的稿子了没有。
  我说没有,他说那再发一遍吧。
  你看,多好,没毛病。
  可是,当我把这件事儿说给同学听的时候,同学让我别太当真,他说阿伦病得很厉害,家里所有的钱都给他看病了,他没有电脑,也没钱上网。
  之后,阿伦没再给我打电话,我也始终没见到他和他的稿子。
  我很想见见他,也很想见见他的稿子,看看他是否真的病了,看看他写的稿子,描述的是什么样的人生。
  如果他真如同学所说,疯了,那他真就是被高考和写作两座大山给困住了。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不仅要有冒雨顶风爬山的精神,还得有适时掉头扭身下山的机智。山上有山上的风光,山下有山下的景致,能使人生得意的,才是属于自己的好风光。
  绕过“火焰山”
  作难的时候,人常用“世上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自励。仔细想想,那就是句骗人的鬼话。人生一世,过不去的山多了,没有必要强过,真要倒在山上,那就什么戏也没了。
  比起这句话,我更喜欢条条大路通罗马。过不去,绕一下嘛。
  前两天回老家,遇到了我邻居家的小妹,她开着豪华的越野车,一衣一饰也都价值不菲,遇人笑容可掬。我差点没认出来,这和当年那个木讷的笨丫头差别也太大了。
  我们有近三十年没见了。当年,她初中没上完,就到县里的一个工厂做工。活儿不累,工资也过得去,很安稳。可她感觉这样下去活得太没趣了,没挑战也没前途。正是出国劳务热的年代,于是,她辞了工作东去日本了。
  到了日本,她进了一家服装厂做工。她很喜欢这份工作,上班兢兢业业,下班仔细地研究日本服装业的发展和制作方面的技术。三年下来,她不但挣到了一笔可观的劳务费,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一门不同于国人的制衣手艺。
  回到国内,她拿挣到的钱投资开了一家小服装厂。服装一面世就火了,很多年轻人都特别喜欢她做的衣服,零散的客户络绎不绝,大宗的订单也接踵而来。她工厂也开了一个又一个。
  当年那个因为做不出算术题而流泪的小丫头,转头成了蜚声业内的女老板,生产的服装销往十几个国家,举手投足都带着国际明星范儿。


  在她的廠里,有不少员工都是大学生,她们无不仰慕这位能干的美女老板。
  和小妹一样,我的一个邻家弟弟也不善于读书,明明很努力了,就是不出成绩。他不想继续为难自己,干脆弃学从商了,开了家蔬菜超市,顾客比肩叠踵,天天数钱都数得手软。
  你看,人生的路何止千万条,如果邻家小妹和邻家小弟都像阿伦一样,借不到芭蕉扇还硬要翻火焰山,怕也只能倒在半山腰了。
  很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和教训是,实在不能越过的山头,就要绕着走。绕一路,一样开阔了眼界,长了经验,增了智慧,下一个山头也就好过了。   看山不是山
  看山不是山,不单单是艺术的高境界,更是人生的大境界,是对自己和山的深谙。
  看山不是山,就不会对山产生畏惧,就会轻松地跨越一座又一座的山。
  阿辉是我的发小,他学习一直很好。
  我们上初中的时候,流行学习好的考中专,这样可以早早解决国库粮问题,早早分配工作挣钱补贴家用。
  阿辉就考了中专,毕业后分配到我们县城的一个好企业。接着说媒的也上了门。可谓一顺百顺。
  遗憾的是,没过多少年,中专生就不吃香了,厂里再分配来的都是大学生。阿辉不甘落后,想继续深造,再考文凭。
  像阿辉这样的人,曾经是学霸,现在也能独当一面,领导知道,一旦考试成功,他们就飞了,所以,不太愿意让他们考。
  阿辉找到领导,说他非考不可,领导就说,你若非考就得辞职。
  那个时候,铁饭碗多么珍贵啊,可是阿辉下定了决心,说扔就扔掉了。
  没费什么劲儿,阿辉当年就考上了名牌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市里的一个好单位,当年没敢孤注一掷扔掉铁饭碗和他一起考的中专才子们,悔青了肠子。
  在新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阿辉又想考研究生。他去找领导,领导很欣赏上进的人,说如果他能考上,学费全由单位报销。
  信手拈来,阿辉考上了研究生。毕业后,尽管有几家单位想挖他,但因为所有的学费都是单位出的,他不能辜负领导的一番好意,于是就又回单位上班了。
  上了没两年,他又想考博士,再去找领导汇报。
  领导这回不乐意了。单位没有哪个岗位需要博士,阿辉这是压根没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准备飞走呀。
  阿辉向领导申请多次未获批,工作开始懈怠。领导一看这,只好答應他,条件也不多:第一,把工作辞掉;第二,把单位分的房子退回;第三,把单位给付的上研究生的费用退回。
  人到中年,这三条搁谁身上都得掂量掂量。毕竟,现在的博士生也不是香饽饽了,工作不见得那么好找。再说,还得退掉房子,现在买套房子多贵啊,一个穷书生到哪儿弄几百万去?
  但阿辉横了心,一心考博。
  时间如山上的风,忽地一吹就过去了。现在,阿辉已经博士毕业,不但找到了更好的工作,而且单位还给安排了更好的房子,顺带解决了老婆的就业问题和孩子的上学问题。
  眼馋吧?可这世上,有几个人有阿辉这样的决断力呢?往往瞻前顾后的,一辈子也就稀里糊涂地过去了。
  老百姓常说,“人都没有前后眼,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着”。这下一步真是用眼看出来的吗?用眼看到的,只是眼前的舒适和安稳,山后的奇秀和瑰丽,只有用心才能看得到。
  我们都想看到更好的风光,可往往一想到攀登的艰辛、行路的不易,就犹豫了,就害怕了,就移不动身子、迈不开步子了。
  看山不是山,把山看作人生路上的必然,一座一座地翻,行进起来也就不会觉得难,更不会随便在一山脚下安营扎寨,举步不移,错过人生好风景。
  山那边还是山,这一座座的山,是人生需要一个个迈过的坎,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个的太阳初升地。太阳今天落了明天又升,每过一个山头,就能看到一轮不一样的太阳,它永远在山那边等着我们。
  漫长的路上终会孕育出希望,无论山有多高,无论山有多少,我们都要有信心一座座地超越它,一直走向远方。
其他文献
那天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去曼彻斯特,大巴载着我们一路走的都是类似于乡村公路的小道,真的是看醉了我。  一幅幅童话般的美丽景致,在眼前闪过,从遥远的大前方飘忽而至,又躲到你的身后,悠然而去。身在其中,欲醉欲仙,真的是有一种悠然自得在英伦的诗意和惬意。  世界上的美景很多,如大不列颠乡村这般醉人心扉的地方,却并不多。因为,乡村是英国人留下的一条老命,也是一条同样牵着我们心素的老根。  英国人是最早在自己
期刊
盖据《春秋左传》:“(卫灵公)使华寅肉袒,执盖以当其阙。”公元前522年,卫国发生内乱,卫公让袒胸的副车车夫华寅拿着有把的雨盖当做盾牌,遮蔽车上的空隙处,以抵挡敌人的乱箭。可见在春秋时期,便已经有了有把的雨盖了。这种雨盖之所以能当盾牌用,可见它是比较结实笨重的。  据《说文》解释,古代的雨盖是用比较柔软的草编织的。  现在客家方言中,把雨伞称之为“雨盖”,可见雨伞起源于春秋时期有把的雨盖。  笠据
期刊
在我们身边,不乏有感情已经走到尽头,彼此不再有爱,只剩下争吵、怨怼的夫妻,常常会因为孩子不离婚,凑合着在不快乐的婚姻里潦草度日;或者,已经协议好离婚,但是孩子还小,为了给他完整快乐的童年,假装彼此恩爱,等孩子成年了再告诉他父母早已离婚的真相。  这样对孩子真的好吗?  以前采访过一位摄影师。他32岁,害怕结婚,甚至不敢进入稳定的亲密关系,交往过的女朋友最长时间不超过两年。我们在谈到原生家庭的时候,
期刊
酷暑难耐,日日躲在空调房里,一身的“空调病”。我们实在应该学学古人是如何消暑过三伏天的。  “心静自然凉”——调整心态  先秦时,人们便总结出了一套办法,《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是这样说的:“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显然,这里的“使志勿怒”是其核心:夏天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动辄生气发
期刊
“我想离婚了。”  看到柚子在屏幕上打出这行字的时候,我吓得差点从电脑桌前摔下来。  想当年,柚子老公大柠是我们集体羡慕的模范男友。他们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大柠对柚子照顾得那叫一个无微不至。  大学毕业后,柚子和男友一起去了上海。柚子因为专业和学校的优势,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外企的工作,薪水丰厚。而大柠,抱着一个大专毕业证,在人才济济的上海,花了好长时间,才找到一份月薪2800元在游戏工作室打杂的工作
期刊
被过度关注的高考终于结束,真正的选择可能刚刚开始。  读了12年书的孩子们,在他们短浅苍白的经历中,几乎没什么事能自己做选择,老师家长的要求,都是听话就好。  现在可能真要做选择了,可他将来想做什么,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连他自己都是一团模糊。  经常能看到关于哪些专业更热门的推荐,有些做成排行榜,列举出就业情况和收入数据,好像上大学就是直奔着就业和收入。  我认识一个男生,当初报考综合性大学,被
期刊
中国近7成女性名下有房  2017《女性生活蓝皮书》显示,被调查女性中近7成(69.6%)名下有房,并且房产状况呈现出个人和家庭收入、学历、职业差异。个人收入越高,女性名下有房产的比例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女性名下有房产的人数比例越高;学历越高,女性名下有房产的比例越高;个体或合伙经营者、公务员、事业单位女性名下有房比例前三。(《中国财经报》)  看到了吧,女性不僅会花钱也很会挣钱。  父母玩手机,
期刊
“老村长”是戏称,所以我加了引号。其实,这位发小从没做过官,也没读多少书,但在我眼中,他是我们村最有水平的人。  发小的小名叫菖子,当然,这个“菖”字是我瞎猜的。根据是他还有个弟弟叫林子,似乎是要组成一个植物系列。农村的小名很多是雷同的,比如北方的“换”或南方的“招弟”,一听就知道是女孩。但也有大量小名千奇百怪,你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个所以然。在农民眼中,越低贱的生物生命力越强,所以很多小名,就是
期刊
不起眼的精神虐待,又叫“冷暴力”,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只有在身受其害时才会发现难以忍受。受虐者不确定能否获得他人理解,所以只得默默承受。  夫妻间的精神虐待  夫妻间的精神虐待常被大事化小,受到否定或疏忽。精神虐待的手法一般不着痕迹,旁观者容易将其解读为两人之间单纯的冲突或“打情骂俏”,实际上那是企图在精神上甚至肉体上毁掉另一个人,而这种企图有时的确会得逞。  当发现“所爱的人”不符合自己的
期刊
A我小时候最喜有人来家做客。远客来,必备酒饭。母亲会取出广口瓶仅有的江玉柱(干贝)、香菇泡发;挂在墙上的带鱼,已经让岁月醺得透了明,地下汪着一堆油,有哈喇味,我却喜欢;硕果仅存的自制香肠,豆腐丝拌小葱,清炒时令菜,烹炒一桌。我期望着来客“快点吃呀!”“快点走哇!”  父亲用“西凤”或“竹叶青”待客,是年节发票供应的。清寒的天,酒壶烫过的酒,与饭菜的香混合着,有一种喜气,抑制不住的。不知为什么只记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