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enying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山县夏镇一中西校(以下简称夏一西校)从吹响课堂教学改革号角之日起,就一路高歌猛进,持续前行,并取得了让人惊叹不已的成绩。尤其是刘静校长及其老师们构建的“自学·释疑·达标”课堂教学模式,被有关专家称之为教学上的核心技术,已被山东省内外不少学校“无偿”拿去且应用于他们的课堂,并产生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刘静校长自小在农村长大,深知老百姓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相对困难,而夏一西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让他们更好地接受优质教育,是刘静校长久怀于心的梦想。放眼现实,夏一西校的师资水平与大城市的名校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要想实现这一梦想,无异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在现有师资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大大提升,甚至超越某些城市名校学生?经过多方调研,刘静想到了课堂改革,在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上动起了“干戈”。
  在刘静看来,所谓的优质并非是绝对的。你有你的优势,我有我的优势。我无法和你比教师学历之高,也无法与你比生源之优,可我可以与你比改革的精神,比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比实际的教学效果。
  构建一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深层次的学习与研究,也需要教育智慧,还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
  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可刘静校长和老师们矢志不移,一往无前,终于在“上下而求索”中构建了属于夏一西校的“自学·释疑·达标”的课堂模式。
  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在变革了新的学习方式之后,不但拥有了巨大的学习热情,习得了会学善学的方法路径,学习成绩也持续上升。而老师的其内在素养也在“教学相长”中“水涨船高”。
  夏一西校的课堂教学,唤醒了师生沉睡的潜能,以至让潜能一跃而起,形成极具能量的生命张力,从而让教与学的水平持续攀升的同时,师生的优质生命状态也在形成。
  在课堂教学改革取得节节胜利的同时,刘静并没有沾沾自喜,更没有裹足不前,他又构建了“引领·自觉·成功”的教師成长与发展模式、“自学·释疑·达标”的课堂模式、“自主·精细·人文”的启明德育模式、“自发·多维·开放”的启明课程体系以及“自我·多元·分级”的学生评价体系,逐步形成了稳定成熟的“321”实体育人模式。这一具有全息特征的育人模式,几乎涵盖了学校教育的全部内容,从而让夏一西校全方位地进军到当今中国学校教育的前沿阵地。
  改革没有休止符,在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的同时,刘静带领师生又在“开启明天的辉煌”。相信刘静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齐鲁名校长,带领他的老师们,一定能够让夏一西校走向“更上一层楼”的境界。
  (作者系山东教育社编审、原总编辑,中国教育报社记者)
  责任编辑:杨静
其他文献
沈昌祥  浙江奉化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6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应用数学专业,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密码工程、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系统软件安全(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等)、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重大科研项目二十多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奖十多项。这些成果在信息处理和安全技术上有重大创造性,多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全国全军广
作为区域的重要引擎,特大城市的变化关系到区域发展的进退。作为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载体,为增加其竞争能力,特大城市自身需要不断地功能重组与提升。区域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特大
纵观国内外社区博物馆的实践,可以认为社区博物馆是传统博物馆范围与界限在特定条件下的扩展。社区博物馆诞生于对传统博物馆的反思,其中贯穿着对于博物馆功能与职能的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