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茶凉本正常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r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走茶凉,一个古老、敏感,却又人人绕不开的“热词”。竖看,千年长叹不衰;横看,男女老少皆知。民之生老病死、起落荣辱,官之当权退位、高升低就,几乎无不生发“人走茶凉”的感慨。
  正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走茶凉本正常。
  商务茶。人与茶都是商业行为、利益关系。逐利而来,利去而散。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走茶凉是必然的商务法则。退休后第一件事,先把纯商务关系的微信朋友和联系电话一概清理,不待人家茶凉,自己先泼水,于人于己都清静。
  同事茶。在任时,朝夕相处,请示汇报,沟通联络,交往多多。有领导,有下属,有工作中的同事,有同事中的朋友,但这只是工作行为。你离开了,同事依旧要前行,要生存,要事业,要发展,挥手作别便是。没人欠你的,没人有责任继续对你热络。茶凉本自然,交往少了更正常。但同事之谊,上司也好,下属也罢,当然不会失败到杯杯茶凉。
  朋友茶。基本不凉,反而会因为你时间陡然宽裕,天南地北,呼唤诚邀,遥送“热茶”,变得越来越热乎。在真正的朋友那里,茶凉实乃个别。
  知己茶。完全没有功利得失的杠桿,人生无多,当然无凉。
  实际上,人生即如一场旅行。一起坐过几站的,认识了;共同走过一个阶段的,成为同事;时间更长又相投的,成为朋友;心心相印的,成为知己。每个人都在根据相互之间的关系行事,各茶各缘。
  所谓人走茶凉的感叹,一是缺乏换位思考,忽略了这世上除了你,还有别人,大家都一样要生活,世间本无凉,凉从己心生,己心不凉,世间无凉;二是无底气、不自信,自怨自艾,自弱自怜。实际上男女老幼,早晚不同,人人将一样走过;三是心态没太摆正,期许过高,甚至有点道德绑架。
  其实,人卸下职务后,最美的生活形态反倒是人走茶凉后的超然。选择自己喜欢的茶具,沏上一杯最喜欢的热茶,凝神杯中———绿茶悠然,令人心静如水;白茶淡泊,教你宁静致远;红茶醇厚,护你五内俱热;普洱浓郁,让你珍惜情暖;苦茶爽冽,使你神清气爽。如此,浅酌自品,守心自暖,茶香自知。此际,任何人的茶凉与否,除了淡淡的一笑、真正的理解和深深的感恩,你还会真的在意吗?
其他文献
死里逃生rn我是北京43中的66届老高三学生,1968年去的北大荒.我去的是黑龙江边上的勤得利农场,上八岔岛时,我是2排的副排长.当时,中苏关系特别紧张,苏方经常在江上找我们的麻
1986年,湖南临湘县下发文件:对长期在乡镇中小学工作的骨干教师,其家属子女有特殊困难的,予以“农转非”。五里牌乡教育党支部研究,把“农转非”条件定为:教龄在30年以上,中等职称,教学骨干,家庭特殊。我1951年参加工作,教龄35年,小学高教,老伴做过大手术且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因此,我家完全符合“农转非”条件。五里牌乡有五个指标,六个人争。这时,有人想利用关系排挤我。紧急关头,我拿出了自己1981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我到中学当老师。1975年夏,我被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现为聊城大学)录取,终于能圆自己的大学梦了。但在高兴之余,我也有些发愁。我的爱人在农村教书,周末才能回家;大女儿已经上小学,还有个五岁的儿子。我如果去上学,家中老人身体不大好,没有能力照管两个孩子。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决定将女儿留在家里,带着儿子去上学。报到那天,为了省几块钱的车票钱,我骑自行车去的。车子后面驮着铺盖、脸盆等
1961年,我24岁,在石家庄平山县南甸中学教导处工作。初春,有人给我介绍对象。我岁数不小了,也该考虑这事了,况且母亲一再催促。但我知道,说媳妇是一辈子的大事。说个好媳妇,自己这辈子幸福,老人也跟着高兴;说个不称心的媳妇,自己一辈子受罪,老人也天天生气。但怎样才能说个好媳妇呢?我反复思考着这事……  我喜欢看书,可在书上也没看到这方面的经验。想想我们中学的三十多位老师,年岁大的任老师、年轻的王老师
我们情窦初开的年代,社会环境尚容不下男女情感,情书理所当然要打入“另册”,回信地址栏通常含蓄地写着:内详。  凡人难以免俗。我当时也给车间团支部书记、意中的女友、现在的太太写过一封情书,为此绞尽脑汁,翻遍了能借鉴的所有资料。  开头是严肃认真的工作汇报:“最近开展‘比学赶帮超’劳动竞赛,大家出大力,流大汗,积极性非常高。”然后另起一行:“看到你连续几日组织团员青年义务劳动,又带头做重活,已好几天没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要活到100歲  现在,89岁的文洁若还住在北京木樨地的那套老房子里。自从1983年搬到这里,她和萧乾先生在这儿共同生活了16年。1999年萧乾先生去世后,她自个儿又在这儿住了17年,加起来有33年了。  文洁若家是打通的两间书斋,她和萧乾曾为它起名“后乐斋”,化用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子,她还专门把这句话写成一幅字裱了起来。孩子们都在国外,她一个人生活,脑子清明得很,耳不聋,
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在快要退休的時候,就分三个阶段为自己规划了生命历程,使日子过得有方向、有目标、有乐趣。  第一阶段,1990年我55岁时,规划自己到2007年生命历程三步走。第一步,到1995年60岁时圆满退休;第二步,再过七八年,活到全国的平均年龄。由于刚从岗位上退下来,身体还好,有人让我补差,有人劝我炒股,但我一概谢绝。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是坚持读书和写作,发表了两百多篇
我死了以后,不要骨灰,也不要盒,烧完了,家里人就回来了,不要带东西回来。跟很多没有家的老百姓骨灰一样,混在一起。我在农场的时候,去火葬场搬骨灰,那骨灰有火燃烧的磷脂味道,然后倒在水田里面,那个稻子长得特别好。我死了以后,骨灰倒在稻田里,也不要江河湖海,不要搞這个,死的终极就是这样的。如果立块碑,就刻上“爱,怜悯,感恩”。爱所有的人;怜悯世界上做这么蠢、这么残忍的事情;感恩,多谢前辈对你这么好,多谢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对于“宝”一般理解为智者、指路明灯等,但这种角色设定可能不利于后辈的成长,也会给自己带来过大的压力,从而无法获得悠闲的晚年生活。那么,老人们应该如何做好家中宝呢?专家表示,有两类典型的家中宝,一是镇宅之宝,二是开心宝,全看老人如何选择。  镇宅之宝必须得“请”  “家有一老”中的“老”肯定特指年龄,而这一年龄的限定,在目前我们可以大概将其定在退休后。老人们退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