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油画创作中表现方式的创新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的油画创作教学中,油画创作的表现方式也开始呈现出多样的方式和形式。尤其是在当下网络传播高速发展的今天,图像信息的形式变化万千,全球的油画艺术交流也是十分频繁的。在以往的油画教学方面,不少教师会侧重抓学生的基础,忽视了表现方式的创新。本文旨在探讨油画教学中如何挖掘学生的油画创作性和表现方式的创新,以相关艺术家作品为敲门砖,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提高油画创作能力。
  关键词:油画创作  表现方式  改变  创新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8-0047-03
   专业的美术院校在油画创作课程授课前,都会有一系列相应的造型训练的课程,比如素描、油画静物、油画风景、油画人体等相关课程的一系列推进式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往往不少专业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写生和专业基础的训练,这个偏向“打基础”的教学侧重点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我们首先要明确“打基础”是为了更好的去创作表达,而不仅仅是为练就技术而作画,课程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到油画创作上,油画创作教学可以从改变表现方式入手。
   一、积极引导学生改变画面中的常规思维
   常规思维顾名思义即正常的事物邏辑关系,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要勇于打破事物正常的逻辑关系。肖像油画是我们较为熟悉的一种常见的表现方式,比如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肖像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及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两张作品已经将人物的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甚至是无法超越的;创新唯有改变常规逻辑,例如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里特的代表作《戴黑帽的男人》,这张画作于1964年,是一副自画像,但是他用一只偶然飞过脸前的鸽子挡住人物的面容。鸽子无疑成为画面中的主角,而人物面部完全被鸽子遮挡这种表现方式,如果是在古典时期的绘画中是绝对不容许出现的,但是在现当代油画创作中,这种反常规逻辑的表现手法是经常被运用到的。
   (一)跟马格里特学习空间错觉
   马格里特之所以在美术史上被称为是“超现实主义的绅士”,一方面是他的很多画中出现带绅士礼帽的男子,另一方面还是要回归到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上,那就是画面中常常出现信息是反常理的。他把我们现实中的形象进行转化,这种转化有的是矛盾空间,有的是空间错觉。比如表现矛盾空间的有其著名作品《错误的镜子》,画中描绘了一只硕大的眼睛以及投射在眼睛视网膜上的白云蓝天,从艺术家的角度出发,表示了眼睛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因为它本身只是自然界镜像的一种反映,而不是自然本身,世界上没有眼睛能够看到绝对的真实,绘画在某种程度上被称为幻术,与艺术家的表现是契合的。马格里特另外一幅《骑士》表现了空间上的错觉,画中的树林中出现了一位年轻女性骑士形象,马的形象在树干中显现以及在树的间隙中消失,艺术家主观的处理已经让观者分不清到底是马在树前还是树在马前了,这点也充分体现了艺术家作品的独特魅力。
   (二)跟达利学习改变常规逻辑
   萨尔瓦多·达利是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世界级名作《记忆的永恒》运用写实手法描述了一个改变常规思维的场景,三个停止行走的时钟被画成像面一样柔软的物体:一个挂在树枝上;一个呈九十度直角掉落在方台旁,好像马上要熔化掉似的;另一个横卧在像婴儿脸的奇妙生物上。荒凉的海湾背景衬托下,营造出一种时间停止的感觉。达利油画的魅力在于主动改变画面中的常规思维逻辑,为观众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油画世界。
   在日常的油画训练中,应多鼓励学生进行“反常规”的训练,结合学生自身经历和兴趣点,尝试在画面中运用“矛盾空间”“梦境空间”以及“反常规透视”训练,并在生活中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切入点,这些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独特的审美。
  二、积极引导学生改变和经营画面中的空间关系
   空间是画面中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决定了画面中的前后关系,在以往的油画静物、油画风景等课程学习中,对于空间的描绘是相对客观的。纵观西方美术史的发展,尤其是在现代美术史中不难发现,好的艺术家在油画创作当中更多的介入自己的构图以及改变画面中常规的空间关系,比如塞尚的作品,被誉为“现代绘画主义之父”的塞尚,之所以如此重要,也是因为他在观看方式与经营空间位置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一)主观经营画面的空间关系
  在当下科技发展的时代,图像的获取已经是轻而易举了,用手机打开相机应用点击拍照即可获取到照片中的图像,但照片中的图像往往是不够“艺术的”,往往缺乏艺术化处理,这也是很多艺术家钟情于实地现场写生,而不是对着照片进行创作的缘故。塞尚也是其中的一位,其不爱使用照相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圣维克多山》;他一生中曾描绘过多达七十几次圣维克多山的风景,而且是深入浅出的研究过绘画的中的构图与空间问题。《圣维克多山》画的是位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一座山,画面中由几片黄绿相间麦田、远处的山峰和近处的树枝三部分组成。观者看这幅画时,会明显感觉到山的高大巍峨,但事实上塞尚写生地点距离山有十几公里之远,这是因为塞尚主观加强对山高大特征的描绘。与此同时,塞尚在画面的上方加入了树枝和树叶,这个主观行为大大增加了画面的纵深感,也体现了塞尚多视点的观看方式。
  (二)主观经营画面中的构成关系
  构成是画面中结构基础,而构成一词最初来自于建筑领域,在常识中,我们知道结构决定了建筑的内部构造与外部面貌。一座完整的建筑,其外表、形式、材料、颜色构成了一件完整的作品,这一原则在油画领域也同样适用。
  塞尚的另一张经典作品《玩纸牌的人》同样体现出画家高超的自主经营构图的能力。这张作品表面上看来只是描绘着两个对立而坐的人,中间正对观者摆放着一张桌子。整个画面并没有过多描绘人物的细节,但是画面中精妙的布局和构成给人强大的力量感。画中两个人物以及手臂形状从两边向中间延展,与桌上竖起的酒瓶精妙地形成了“W”字形,使画面获得一个稳定的结构。罗杰·弗莱在《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一书中提到该幅作品,“此书中写道塞尚似乎最大限度地抛弃了一切不必要的东西,只留下纪念碑式的精粹”。   塞尚的作品告诉我们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关注画面中的构图与空间关系,尽可能对照片以及相关素材进行“改编”,多画小稿和改变画面中的构成关系,以获得最为巧妙的构图方案。更多的利用所学构成知识,去置换照片中的位置关系,而不是原封不动的进行“照搬”,否则的话是很难在油画创作方面获得进步的。
   三、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改变色彩和比例关系
   色彩是画面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决定了整个画面的色彩关系和情感表现。在艺术创作中我们不必完全遵守事物本身的颜色,适当的对事物颜色进行改变和创新,反而能够更加贴切地表现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思想。
  (一)培根主观改变画面色彩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著名的后现代画家,他的代表作品《教皇系列》是对西班牙著名古典时期画家委拉斯开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的再创作,但培根大胆改变了教皇原本代表着权威的深红色,把教皇的衣袍改成深紫色,并且对教皇的面部进行夸张表现,原本一个严肃的教皇形象,在培根的笔下,表情变得狰狞,他张着嘴,露着牙齿,还戴着镜框,表现出一种恐惧的表情,另外整个画面的色调,由原本正统的古典褐色色调变为了带有强烈主观意识的黄紫色调。
   (二)博特罗改变画面的比例关系
   比例正确是支撑人体结构的基础,在美术造型基础课上,我们的学生在高考阶段已经掌握了基本人物造型的比例。在油画创作课程当中,适当的将人物的比例进行改变或者艺术化处理,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著名的后现代南美地区画家博特罗,他的作品就是以主动改变人物的形态比例而著名的,例如他的《经典再现系列作品》就是在原有世界名画的基础之上,将人物的比例缩短和夸张肥胖,人们对他的印象就是“画胖子的画家”。尤其是他的《蒙娜丽莎》是对于达芬奇经典作品的再创造,他笔下的蒙娜丽莎,不同于达芬奇的那样神秘与端庄,诙谐的色彩与平涂的笔触给人以扁平化的感觉,肥硕的脸庞与小巧的五官形成鲜明的对比。纵观他的作品,不难发现所有人物的形态都被过度夸张,甚至不乏少许讽刺意味。博特罗除了人物画以外,他的静物画以及其他系列作品中都充满了浑厚肥硕而精致的体积感。
   (三)夏加尔主观改变人物透视关系
   透视,指在平面或曲面上描绘物体空间关系的方法或技术,最初是广泛运用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作品。但到现代派油画中,透视是允许改变的,因为在当下的油画创作中,透视关系是服务于艺术家油画创作的。
   夏加尔的《生日》是20世纪绘画中最具想象力、最能诠释不朽爱情的一幅作品。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夏加尔生日这一天,女友贝拉手捧着一束鲜花来到画室给他庆生场景,画中的贝拉脚步轻快,身穿一条白领黑色长裙,有着一头美丽的卷发,神采奕奕的眼睛与夏加尔双目对视,仿佛诉说着情话,脸上满是幸福,夏加尔迫不及待地漂浮在空中,转头与爱妻深情亲吻。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人物的比例关系是经过艺术化处理的,尤其是飘在空中的夏加尔,他的上半身躯干和脖子夸张体态,其实最终的目的都是为创作主题进行烘托。画面中一切不合逻辑的地方,比如空中的夏加尔、夸张扭动的脖子、反透视的桌子和餐盘,都是画面中的闪光点,也进一步反映了艺术家们都是十分善于改变画作中人物的比例、颜色与透视关系,并且能够合理的与创作主题相契合。
   总的来说,在油画创作课程中,如果要启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在学生画草图、打腹稿的过程中,就应积极的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改变所画事物的比例和颜色,甚至可以适当的根据创作需要给予夸张的表现。从小的比例关系上,鼓勵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将人物的手、脚或五官的某个部分进行强烈夸张或缩小,做一系列练习,把以上练习结合到日后的油画创作中,尽可能地多设想、多实验,会使画面产生较有创新意味的效果。
   四、积极引导学生采用综合材料和其他工具进行创作
   综合材料,它主要包括人工材料和自然材料两大类。人工材料有金属、塑料、报纸、布料等,自然材料有木材、树叶、沙石、兽骨等。其物质属性主要表现在综合材料的肌理、颜色、质感、空间等方面,综合材料与油画材料结合也是目前油画创作寻找的新方向,其代表画家有基弗、塔皮埃斯、博伊斯等。
  (一)综合材料与油画创作的结合
   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画家安塞姆·基弗的作品中,经常使用油彩、树枝、稻草、石头,甚至是钢筋等综合材料。综合材料的质感各不相同,在画面中所形成的肌理效果也各有差异。比如学生在创作油画风景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石头、沙子、树叶与油画材料进行结合,可以产生比较厚重的画面效果,也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绘画工具的多样丰富画面语言
  综合材料的介入画面,一方面解除了油画材料的单一性问题,另一方面多样综合材料的使用,体现了画面的装饰性效果。除了综合材料以外,我们在进行油画创作的时候还可以多运用其他的工具,例如丁字尺、马克笔、丙烯颜料、色粉笔等等。这些工具可以在画面中帮助我们达到特定的画面效果,往往这种不同材料的效果可以给画面增色不少。
  五、结语
   在油画创作课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看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先打开学生的思维和眼界,让学生吸收到更多油画创作的表现方式和构图语境,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改变画面的常规逻辑、色彩与比例以及如何经营画面中间的构成关系去进行相关的油画创作。在材料方面,应鼓励学生从绘画材料方面寻找突破口,从材料的选取与运用方面来说,应多尝试实践各种材料的使用与结合,努力拓宽与油画材料结合的其他综合材料,从而在油画创作道路上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个性和相关作品。
  参考文献:
  [1]鲍诗度.西方现代派美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339.
  [2]罗杰·弗莱.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64.
  [3]曹兴梅.夏加尔笔下贝拉形象研究[J].美与时代,2019(08):63.
  [4]原春鸣.油画创作中创新方式的探索与表现[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06):32-32,34.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正在转化为"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但目前对超大规模经济体问题的研究还停留在概念层面上,且存在概念不明晰、视角多元和研究对象模糊等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可以从供给、需求和供求互动的视角出发,系统研究超大规模经济体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并由此提出我国利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transfusion-dependent β-thalassemia,TDT)和镰状细胞病(sickle cell disease,SCD)是全球最常见的单基因疾病。SCD是血红蛋白的遗传缺陷,会导致红细胞变成月牙形。这些细胞可以溶解并阻塞小血管,从而剥夺人体组织中的氧气。该疾病可引起极度疼痛并损害肺、心脏、肾脏和肝脏。β地中海贫血是一种血液疾病,可减少血红蛋白的产生。
人工智能伦理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对人工智能伦理必要性的讨论,发展到对人工智能伦理基础理论、重要问题,以及伦理框架、原则和相关政策的研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伦理研究已开始进入新的阶段,即通过一种"可计算的伦理"来打通伦理原则与技术实现之间的鸿沟.面对伦理原则技术落地中的困境,从"软"机制到"硬"机制的转变已初现端倪,已有的探索包括人工智能伦理实验、伦理即服务(EaaS)等,相关研究都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框架与分析方法,但实践中的效果有待观察.人工智能伦理是一项集成多种技术指标、协调多种利益诉求的活
目的:探索自雇佣者抑郁症状的类别、转变,并进一步分析公平感和家庭观念对抑郁症状潜在状态及转变的作用。方法:选取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T1)和2018年(T2)中1355名自雇佣者,采用CFPS中的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简表(CES-D 8)、不平等量表(IS)与家庭观念量表(FCS),使用潜在转变分析(LTA)探讨抑郁症状的变化模式以及公平感和家庭观念对其变化模式的作用。结果:根据LTA及各条目得分情况,借助程度命名法分为低抑郁症状组(n=774)、过渡组(n=497)和高抑郁症状组(n=84
“阅读+艺术”的跨界融合阅读模式,是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新形态之一,因其极具艺术性趣味性、时尚性、互动性而受到大学生群体的青睐。本文通过对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图书馆“以艺为媒”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进行举例分析,梳理今后完善优化“阅读+艺术”阅读推广活动模式的几点启示,推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向个性化、专业化、长效化发展。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历史沿革为例,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统一的历史经验,分析二者有机统一的必要性: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深入”和“浅出”的统一,以及理论阐释功能和战略预判能力的统一。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理支撑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行专题式教学模式,是促进高校思政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统一的实践路径。
基于“特殊环境、特殊人群”基本办学现实,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三网融通”不断优化教学方式“1+X素质”融合课程设置、“四方四共”重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人工+智能”架构层级管理方法等,将职业教育的理念和共享资源“送教入监”,重塑特殊人群教育改造新方法,积极探索与创新并完善特殊环境下特殊人群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设计说明织与编将纤维材料塑造出过去、现在、未来,与生态原材料共同演绎;在服装设计中加入了垃圾袋和清洁球等元素,既是一种对环境生态保护的思考,也是一种女性被生活束缚的反抗表达。设计作品结合立体裁剪的方式,尝试运用非常规材料进行多元化表现,既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创新。
摘要: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疫情环境下的教学要求,线上教学也不仅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我们高校声乐课在疫情期间也采用“云教学”来完成“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云教学”同时为声乐课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后疫情时代,我们不但要储备在线教育资源,指导学生学习,还要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和驾驭这些资源的能力,高校声乐课的教学模式也随之需要革新。  关键词:“云教学”
迷你南瓜生长势中等,叶片深绿色,茎蔓长2.0~2.5米,节间短,分枝中等,主、侧蔓均可结瓜,且适应性强,生长快,产量高,个体小,色泽金黄,口感好,适宜长途运输和长期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