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缘何那样卓越?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0月,随着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的相继宣布,令世人期盼已久又仰慕已久的最高奖项——2007年度诺贝尔奖的奖项授予情况终于揭晓,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奥利弗·史密西斯、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物理奖授予法国科学家艾尔伯·费尔和德国科学家皮特·克鲁伯格;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文学奖授予英国女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明尼苏达大学的赫维茨、芝加哥大学的罗杰·迈尔森以及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中心的马斯金;和平奖授予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小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按照传统,除和平奖颁奖仪式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以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都于2007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今天,诺贝尔奖的地位是那么显赫和令人向往。可以说,诺贝尔奖已经成为科学工作者和广大民众心目中最高的卓越才能的象征。那么,为何诺贝尔奖具有那么卓越的地位、成为国家和科学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极致呢?笔者认为每年一度的诺贝尔奖之所以具有那么辉煌的魅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诺贝尔奖成了一种最高成就和权威的化身。
  诺贝尔奖拥有着格外的瞩目性和权威性。这种瞩目性和权威性同其他因素综合起来产生光晕效应,于是它就意味着尊严、财富和奖赏。长久以来,人们形成了这样一种固定看法:“一个科学家如果摘取了这项桂冠,无论人们对他有怎样的评价,它在科学上的地位差不多是牢不可破了。”正因如此,诺贝尔奖几乎没有漏掉一个公认的最有成就的科学家,它成为许多科学家的毕生追求。在世人看来,拥有了诺贝尔奖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成就。
  其次,诺贝尔奖成为测量国家科学成就的最重要指标。
  100多年来,诺贝尔奖牢牢确立了它在国际科学界的权威性。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水平和成就高低的重要标准。今天,诺贝尔奖不仅成为评价一个科学家的巨大成就的权威,而且由于它总是能及时跟踪科技前沿的发展,从而在客观上引导了未来科学研究的方向。因此它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实力最为重要的潜规则。
  再次,诺贝尔奖项极为丰厚。
  诺贝尔奖金在最早的时候,每项奖金约合3万美元。近年来已经维持在1 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水准上。这个数目无论是在起初还是今天看来都具有相当的诱惑力。因为它可以使一个科学家在数十年内不需要任何其他收入而继续科学研究。这样丰厚的奖励无疑具有较大的驱动性,也使其地位更加凸显。
  当然,我们在看到诺贝尔奖辉煌光圈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不足。譬如在奖项设置上的单调性、奖项人数的局限性、“马太效应”或者“累积优势”使得同一科学家多次重复获奖,而更多的一流科学家不得不连续坐冷板凳。但无论如何,诺贝尔奖依然能够从一个特别的视角体现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这一奖项在科学领域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部分体现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变迁,它拥有至高无上的卓越地位。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责任编辑 张 鹤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针对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了很多富有创见性的教学方式。可是,由于部分教育者理解的偏颇,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形而上学现象。因此,教育者只有以“理性”的眼光辩证、全面地看待新课改与传统教育,寻求到看似对立的矛盾双方的契合点,才能真正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    时至今日,新课程改革已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在教学方面的改革呈现出有趣的“钟摆现象”,即从原来教师“独白灌输式”的教学,摆向了一种
一位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带来愉快的人呢?”智者微笑着说:“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第二句话是
一、信息化资源概述信息化资源就是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产生并日益广泛应用。对信息化资源的概念界定在学术界有多种说法。广义的解释把信息内容、信息技术设施和人力资源都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