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的绝世风华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zq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漆、使用漆的国家,早在新时期时代,古人就开始用漆了。
  在各种工艺重器中,漆器总是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它不张扬,也绝不低调;外表光滑,却手感温润;不华丽,却摄人心魂。第一次看到这件剔犀云纹漆盒,就被它惊呆了。无论是它的器形、大小、颜色、工艺,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完美,看久了,眼中甚至有泪。这正是“美得惊心动魄”!
  这个漆盒为木胎,胎表面用黑、朱两种色漆分别鬃饰,堆漆肥厚,漆光蕴亮。器身满雕如意云纹,刀口深达1厘米,刀口剖面可见朱漆三道,每道相隔2毫米。盒底光素,漆呈紫黑色,左侧近足边缘有针刻“张成造”三字款。
  剔犀是用两种或三种颜色的色漆,在器物表面有规律地把每种色漆刷上若干道,直到积累起一定的厚度,再用刀剔出云勾、回纹等图案,从而在刀口的剖面形成不同颜色的色层。在众多剔刻的图案中以云纹最为常见,大家也称这种技法为“云雕”。
  张成是元代杰出的漆工,与杨茂齐名。据《嘉兴府志》记载:“张成、杨茂,嘉兴府西塘扬汇人,剔红最得名。”由此可见张成的作品在当时极负盛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张成、杨茂的剔红器,却未见剔犀器传世。而屯溪张新吾捐献、安徽博物院馆藏的这件剔犀云纹漆盒,从制作、漆质以及款识来看,确系出自张成之手,是研究元代剔犀器的实物。这件剔犀传世精品是一件当之无隗的漆器国宝。
其他文献
机器人:未来空间的主宰?  1 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一场骆驼赛中,机器人正在鞭打一只骆驼。这是迪拜首次在骆驼赛中使用机器人。原来这一操纵骆驼的任务常常由一名10岁左右的印度小孩来担任。但由于这种做法会引起争议。所以在此次比赛中。当地开始使用机器人操纵骆驼比赛。    2 全球唯一会骑车的机器人“村田顽童”现身北京,不可思议的是。它的骑车技能甚至高出人类!该机器人能骑行在与车轮同样宽度的平衡木坡道上,
当奥运圣火由204个铜花瓣燃放时,这个夏天无疑是属于英伦的。它再一次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这片土地,它再一次提醒全世界的人们,这是一个坚守传统与引领潮流并存前行的国度。  英国的每一次发声,都对世界进程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牛顿、瓦特、莎士比亚……历史上那一个个耳熟能详的伟大名字自不待言,而近50年来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万维网,就出自英国人蒂姆·伯纳斯之手。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这个时代,其意义不亚于工业革命
健壮的彝族阿哥站在山岗上,隔着青山细流,对心中爱恋的阿妹唱着热辣辣的阿都高腔。这是在布拖最常见的动人风景,而更美的风景将会在火把节的时候一起到来。我们此行正好赶上当地一年一度隆重的火把节。有人说,布拖的火把节其实也是手工艺展示节。  偶遇百褶裙  本来想等看了火把节,再根据火把节上的线索去寻访布拖的手工艺,没想到刚到的那天下午就偶遇了一个制作彝族传统服饰红蓝百褶裙的作坊。  布拖县城的街道十分宽敞
“当你每天都感觉不到进步,你的艺术生命就结束了。”童永全将此定为座右铭,致力于艺术创作,他大胆地将雕刻与唐卡题材结合,开拓了唐卡艺术新领域。  2012年9月中旬,四川工艺美术精品展在成都锦江大礼堂开展。其中一展台上的几幅“唐卡”作品使得众多观者驻足赏评,引来啧啧称赞。此“唐卡”非彼唐卡,内容虽为藏传佛教典故,却是用木材、铜材抑或青玉制成。脱离唐卡的平面展示效果,该作品运用了浮雕技艺,颇具立体感,
说到古老的传统手艺,前天在磐安的小巷子里看到一个老阿婆的织带手艺。阿婆看上去有七八十岁,满脸的皱纹,花白稀疏的头发被风吹得乱糟糟的,一副饱经风霜的样子。我举起相机,抬头冲着我笑的阿婆似乎在配合我的动作,马上低头开始编织。镜头里,阿婆不受任何干扰,就像一个完全沉浸在角色中的演技精湛的演员。  萌彩蛋  从没发觉自己是鸡蛋的狂热爱好者,翻箱倒柜后才发现,不知不觉中,收藏了好多可爱的蛋!看着满满一盒,不
“彩凤鸣岐”七弦琴系出名门,乃“中华第一制琴师”雷威所斫,距今已有千年。关于古琴渊源,民间曾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琴神”雷威曾经历一场刻骨之情,他将自己如诗的情感赋诸此琴之中,谓之“琴”者,“情”也。传说的真实与否已无从考证,但美丽的故事愈加渲染了这把古琴的美轮美奂。  “彩凤鸣岐”在八国联军入侵时流落民间,后为民国琴学泰斗、著名古琴学家杨宗稷重金收购,杨宗稷赞其“凤毛麟角矣”。杨宗稷病逝后,古琴历
看一本书就像一次旅行,书签记录每次停歇。将书签夹于书内,置于书外的挂饰就是旅途中的那个我。   1.剪两片6cm×8cm的方形棉布,一条长15cm的棉绳和两片圆形棉布。   2.设计出小清新的桃心图案,以十字绣的针法将图形绣在棉布上。   3.将两片棉布车缝,留出返口衔接收口即可。  宅女游记  材料与工具:素色棉麻布(绣图案用)、印花麻布(绣图案用) 、布用复写纸、配色印花布、布用硬衬、DMC绣
小时候喜欢看童话,童话里都有这样一个小木屋,高耸的烟囱、烧得劈啪作响的壁炉和雕花的小木床,王子和公主幸福地居住在那里。儿时,便梦想着自己能做回童话木屋的主人。国内有这样一群大男人,30开外,沉稳干练,忙碌于工作,却又童心未泯,闲暇时,便爱用草席、圆木棍、雪糕棒、竹片造一座小木屋,留住手艺,留住童梦。我用坚持行走江湖见过太多材质高档的微缩模型,却很少被深深打动,似乎总差那么一点灵气。“微缩木屋得有情
收集玩物的藏家不少,但能玩上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葫芦庐主赵伟做到了。  葫芦器,是一种将天然美与人工匠意合为一体的传统工艺品。  葫芦器,也称匏器。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难以想象会有数量如此庞大的葫芦。老话说“按下葫芦起了瓢”,可当葫芦的天然美与人工匠意合二为一时,便出现“按下葫芦起了匏”的景观,制作这些匏器的便是葫芦庐主赵伟。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葫芦在赵伟家是绝对的主角,屋顶、墙上、桌上、地上,几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二十四    当最初的一缕丝线从黎族织女手中如水流出,当最初的一块黎锦在碧绿的琼岛灿然浮起,它开始改写一个民族的文明史。    海风拂过海南黎村,婆娑椰林下,身着艳丽民族服饰的黎族妇女三三两两席地而坐,怀抱腰织机,弓着腰,伸直脚,错纱、配色、综线、絮花……一缕缕色彩斑斓的棉线,如同一道道彩光,在她们手中变得灵动,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棉纺织品之一——黎锦。  这是一种神奇的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