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痣皮肤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hua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患者皮脂腺痣的皮肤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特征。

方法

2016年1 - 12月将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83例皮脂腺痣患者,按年龄分成4组,采集、分析其皮肤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图像特征。

结果

< 10岁组21例,皮损在皮肤镜下表现为橘色背景下独立分布、较为一致的黄红色、球块状结构,似鹅卵石样排列,伴血管增生、扩张;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皮脂腺发育不全,仅见幼稚毛囊。10 ~ 20岁组28例,皮肤镜下可见聚集分布、与毛囊无关、大小不同的黄色圆形、卵圆形结构,伴毛细血管扩张;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真表皮交界处及真皮浅层葡萄串样皮脂腺结构,中央为管状/柄样结构,外周为簇集分布、鱼籽/蛙卵样增生的皮脂腺小叶,其上方表皮往往呈疣状/乳头瘤样增生。21 ~ 59岁组30例,影像学表现同10 ~ 20岁组。≥ 60岁组4例,影像学特征主要为乳头瘤样增生。

结论

皮脂腺痣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疾病,不同年龄阶段影像学表现不尽相同;在皮肤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下均具有特征性结构,可作为有效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观察硒对小鼠特应性皮炎样表现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等分为缺硒组(0.01 mg/kg)、正常硒组(0.25 mg/kg)、过量硒组(3.00 mg/kg)和对照组(0.25 mg/kg),4组小鼠先用缺硒饲料饲养4周后,再分别以缺硒、正常硒、过量硒和正常硒饲料喂养4周。此后,3个致敏组(缺硒组、正常硒组、过量硒组)采用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特应性皮炎样表现。激发期间监测小鼠
目的探讨卡泊三醇预处理对外用氨基酮戊酸(ALA)后裸鼠正常上皮中原卟啉IX(PpIX)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6只BALB/C裸鼠随机等分为ALA组和卡泊三醇+ ALA组,卡泊三醇+ ALA组预先外用卡泊三醇软膏3 d,3 d后两组均外敷ALA,此后2 ~ 7 h内每小时每组处死3只小鼠,取背部实验区皮肤组织,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裸鼠正常上皮组织中PpIX含量,倒置荧光相差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冰冻切片中P
患者男,28岁。因咳嗽在当地诊所肌内注射林可霉素注射液并口服咳嗽停颗粒、红霉素治疗,1 d后自头面部出现红斑,迅速波及躯干、四肢,3 d后在全身红斑基础上出现大量密集针尖至粟粒大小脓疱,伴全身皮肤灼痛、发热。皮肤科检查:全身90%以上体表面积弥漫水肿性潮红斑,充血明显。发际、面部、四肢屈侧、躯干皱褶部位(腋下、腹股沟)红斑基础上可见大量针尖至粟粒大小黄白色脓疱。双下肢肿胀,未见口腔黏膜及生殖器黏膜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血清胃泌素释放肽(GRP)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瘙痒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6 - 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的61例CSU患者和59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标本,根据慢性荨麻疹活动度1周评分(UAS7)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评估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和瘙痒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与健康对照血清GRP含量,分析CSU患者GRP水平及其与疾
目的评价《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2016年发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文献报告质量,为规范临床论文写作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临床试验报告的统一标准(CONSORT)2010声明设计评价表,对《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2016年发表的临床RCT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94篇文献,其中2007—2011年45篇,2012—2016年49篇。纳入文献中,前言、讨论部分报告较规范,方法和结果部分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