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点城市群营商环境评价及比较研究

来源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us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群是新发展阶段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优化城市群内城市营商环境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之一.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从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七个维度构建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六大重点城市群的城市营商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城市群之间城市营商环境差距较大,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城市营商环境水平相对较高;同时,部分城市群内城市营商环境差距也较大,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内城市营商环境差距最大.分项指标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城市多数指标均大幅度优于其他城市群,但相应城市之间的两极分化程度也更为严重.建议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东北地区城市群之间协调发展,并根据城市群的营商环境优势,有针对性地从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法治环境、政务环境等角度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实现“一城市群一策”的目标.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打虎”实践是在“三反”运动中由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直接领导下开展的一次大规模反腐活动.针对新中国成立初期贪污腐败的严峻形势,中共中央成立了专门负责“打虎”的组织机构进行指示引导,批转典型经验,提出具体办法,纠正工作偏向,并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追赃定案,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推动“打虎”活动的不断深入.“打虎”作为新中国治理腐败的重要尝试,通过严惩腐败,涤荡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达到了遏制腐败、思想改造、教育群众、正风肃纪的预期效果,既为革故鼎新的新中国创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氛围,又为
探索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需要回答一系列合法、建设和发展等根本问题.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合法依据、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研究逻辑、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理论渊源、中国特色新闻学的话语体系建设、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学术规范、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学术评价、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学术流派、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研究方法、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平台建制和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创新方向等是其中的十个重要问题.
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趋于鼎盛,书籍之路盛况空前.日本正仓院文书中所存的4份与第12次遣唐使有关联的书目,表明遣唐使携归日本书籍并非个人任意行为,而是举国之力有计划地搜求阙本,所抄写的经书均为日本国内所缺书籍.以举国体制编制阙本目录、遣唐使极力搜集书籍、朝廷直接参与写经事业、佛教界精心保管珍贵的唐本,这一切使日本的佛教书籍与时俱增,从而催生奈良时代“一切经”数目巨大的奇观.
作为生逢末世光耀千古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荡气回肠的人生经历,令其自传文本具有无可比拟的史学价值的同时,还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多元特色.其自传文本国家话语定位与自我身份塑造的契合,个体人生遭际与时代历史史实的互文,角色形象演绎与追慕诗史之旨对应的家国、历史与叙事三维一体的套嵌模式,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自我身份认同和个体人格特性.他以超越个人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把士大夫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发挥到了极致,令其自传文本以浩然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气势胸怀,臻于中国古代文人风骨气节的至高点,凸显了国族危机下士大夫的政治选择与
当前新闻传播学的主流范式仍由美国传统学派主导.传播学科从脱胎于社会科学之初,就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强烈的现实需求,美国传播学主要流派发展与更迭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应当明确中国新闻传播学本土化需求和现实挑战,厘清学术研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在充分理解新闻传播学的学科特殊性后,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返本开新,经世致用,进一步激发中国新闻传播学者的学术自觉与想象力.
作为宣传的新闻、作为商品的新闻、作为专业的新闻和作为交往的新闻共同构成中国特色新闻话语体系.与传播、说服相区分,作为宣传的新闻指新闻报道的目的 是宣传,或者说宣传是结合新闻报道来开展的.中国特色新闻话语体系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产生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客观条件,其话语实践则主要体现在报道内容和报道类型上.国有媒体特性和一系列规定动作、禁止动作等政策要求从体制上保障了作为宣传的中国新闻话语体系,也彰显了其具有特色的倾向性、鼓动性与指导性特征.
《清俗纪闻》是研究江户时代日本与清通商往来、了解当时中国江南民情的重要资料.跋文附载的7名江浙清人既是清俗绘图的画工,也是被询问的清商.《清俗纪闻》非《清朝探事》的续编,其编纂的首要目的 是为了更有效地把握清人的生活习俗,进一步推进与清商的通商贸易.为此作序的林述斋等人深受儒家华夷观的影响,主张“华夷变态”,把满族统治者视为夷狄,认为从江浙风俗“可以观唐宋遗风”.现存的彩版本、墨版本均为六册十三卷,且为宽政十一年(1799)新镌的窃恩馆藏版印刷或据此藏版进行补刻而成.
“党管媒体”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确保维护所代表的各阶级利益、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回答了“如何实现无产阶级革命胜利”“怎样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淬炼中孕育“党管媒体”的理性自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强化“党管媒体”路径,在改革开放中推动“党管媒体”建章立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赓续完善“党管媒体”机制日渐成型.回溯中国共产党“党管媒体”理念的百年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新闻党性观、党报理论、全党办报、政治家办报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不断形成与发展都
近些年,中国经济出现了三个趋势性变化:一是中国经济的内向化趋势,二是消费取代资本形成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马车,三是消费率偏低并且呈下降趋势.中国经济的内向化趋势主要是由国内经济结构升级和国际经济关系大变局共同作用形成的,其中,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中第三产业占比持续超过第二产业,是中国经济内向化的主要国内原因.中国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偏低而且还呈波浪式下降的趋势,主要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造成的.这就提示我们,实施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势在必行,而要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实现“三个共同”,即共同提高、共同奋斗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国要实现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不是少数人的共同富裕,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强调过程和结果都要公平,而且我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制定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共同富裕要紧紧围绕增进经济增长的充分性、发展的平衡性以及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这三个方面做文章,这注定是个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过程.为此,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普惠性人力资本投资,改善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统筹城乡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