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天,你路过一家商场时突然有短信进来——去年这时,你在商场给太太买过生日礼物,今年日子又近了,要不要再次光临7短信还说,根据你日常购物喜好,我们帮你挑了备选礼物,可以进来看看。更有吸引力的是,如果你在20分钟内进入购买,会给一个很大的折扣。”这是李开复为我们描绘的未来某一时间的情景。可能最开始你会觉得这非常神奇,确实是在讲未来,但是如果你有时间略微回想,你会发现,其实这样的。隋景已经初露端倪,绝非空想未来。是的,这个生活中的小细节,是在一个大时代的背景下。
21世纪,互联网迅速崛起,深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2008年,互联网在北欧国家的普及率达到90%以上。2011年,中国网民突破4.5亿。随着互联网用户逐渐从地域上扩大到全球,从年龄上扩大到30岁以上,从城镇到农村,从大厦到高山,从绿地到冰川……这个庞大到无以复加的群体,使得联络、发布、分享、获取、消费、生产,各种各样的需求都得以在互联网上实现。聚合了人,聚合了需求,聚合了内容,当互联网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时,一场变革所需要孕育的条件,就已经成熟。
或许首先是这样,走在行业前列的巨头们,苹果、Google、lBM,甲骨文……看到了互联网水银泻地般的发展趋势。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将互联网内容从固定在桌面上的十几二十英寸的屏幕中解放出来,让这些内容更加自由地流通与互动。他们开始思考,深度互联网用户需要的是什么……这些思考所闪现的火花或者结晶,你能够看到的是一连串熟悉的词句:iPhone、iPad、Android、平板,还有一些你在逐渐熟悉的词句:ARM、Tegra……以及一些你知道,但并不熟悉的词句:云计算、iCloud……它们有些是具体的产品,有些是具体的服务,有些是虚无的概念,并且还有一些尚待实现的理念。它们纷繁复杂,不一而足,但它们都抱有相同的目的——让互联网的内容更加自由地流通与互动。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多元、碎片的时代——移动互联时代。在这个时代,互联网内容的生产不再依赖于云端,每一台移动互联设备以及每一个移动互联用户都可以生产互联网的内容,在这个时代,互联网内容的获取与互动不再依赖于十几二十英寸的电脑屏幕,4英寸的手机、10英寸的平板、7英寸的MlD、5英寸的MP4,或是50英寸的-平板电视……都可以是呈现互联网内容的屏幕;在这个时代,互联网内容的流通不再依赖于有线电缆,它们在天空中通过3G网络与Wi-Fi网络从世界来到全球去;在这个时代,互联网的节点不再是电信主机,而是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设备,手机可以是分享平台,平板可以是生产平台;在这个时代,你是主角,我也是主角,互联网飘在云端,却也环绕在每个人周围……这是一个复杂、多元、碎片的时代,这个时代,正在拉开大幕。
iPhone移动互联时代的开启者
2011年的秋天,所有人都在热烈讨论着刚刚发布的iPhone 4S。回想4年前iPhone一代的问世,时间如飞而逝。iPhone,作为苹果公司有史以来最神奇的产品,如果说它伴随并催生了这个奇妙无比的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想必是不为过的。
“苹果绝对不可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取得成功。即便是在苹果充当先驱的个人电脑领域,苹果在与微软的竞争中也仅仅维持着5%的市场份额。”著名博客作者约翰·德沃拉克(John C.Dvorak)在Marketwatch这样说道。2007年1月9日,乔布斯才在Macworld大会的讲台上,手持一个以屏幕为主体、正而仅有一枚物理按键并不可更换电池的非主流手机,宣称一种全新的手机操作系统和触控方式出现,“这是一款融合移动电话、可触摸宽屏iPod,并具备桌面级电子邮件、网页浏览、地图导航以及娱乐于一体的全新因特网通信没备,它会带来全新的智能手机理念”。自打iPhone发布日伊始,业界的评论就未曾停止过,来自媒体、业内同行和用户的声音不断地对这个即将降临于世的产品刷新着评论列表。“iPhone没有任何机会抓取大量市场份额,没有机会。这是款补贴后售价仍然高达500美元的产品。”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认为这款售价高昂的手机没有机会,而时任摩托罗拉CEO的爱德·詹德尔(EdZander)被问及如何应对苹果进入手机市场时,满怀信心地说:“他们如何应对我们?”
是的,较传统智能手机而言,iPhone的颠覆可谓是“毁灭性”的:缺乏物理按键让0wERTY一族诟病,不能换电池受到商务人群抨击,而所谓多点触控更是被诸多业内同行冠以华而不实之名。彼时的业界老大诺基亚依然固执地推崇着小屏幕的数字键盘智能手机,而席卷全球的Windows Mobile则继续将“同质化”发挥到极致。似乎作为一名初来乍到者,iPhone并不能让大佬们提起兴趣,因为苹果还太嫩了。没错,当时看来,的确如此。
但iPhone似乎和全世界不看好它的人开了个玩笑,其受欢迎的程度超乎想象:在2007年6月29日发售日前24小时,在美国各大城市的苹果专卖店前排队争相购买iPhone的人群形成了壮观的景象;在发布之后,iPhone顷刻间便占领了美国智能手机市场1/4的份额;而到了2007年下半年,iPhone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便轻松突破了400万部,面对全球疯狂的粉丝们,AT&T甚至不得不推出“每人仅限购买一台iPhone”的限购令……一名网易网友曾在2007年6月30日从美国来电:“在美国AT
21世纪,互联网迅速崛起,深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2008年,互联网在北欧国家的普及率达到90%以上。2011年,中国网民突破4.5亿。随着互联网用户逐渐从地域上扩大到全球,从年龄上扩大到30岁以上,从城镇到农村,从大厦到高山,从绿地到冰川……这个庞大到无以复加的群体,使得联络、发布、分享、获取、消费、生产,各种各样的需求都得以在互联网上实现。聚合了人,聚合了需求,聚合了内容,当互联网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时,一场变革所需要孕育的条件,就已经成熟。
或许首先是这样,走在行业前列的巨头们,苹果、Google、lBM,甲骨文……看到了互联网水银泻地般的发展趋势。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将互联网内容从固定在桌面上的十几二十英寸的屏幕中解放出来,让这些内容更加自由地流通与互动。他们开始思考,深度互联网用户需要的是什么……这些思考所闪现的火花或者结晶,你能够看到的是一连串熟悉的词句:iPhone、iPad、Android、平板,还有一些你在逐渐熟悉的词句:ARM、Tegra……以及一些你知道,但并不熟悉的词句:云计算、iCloud……它们有些是具体的产品,有些是具体的服务,有些是虚无的概念,并且还有一些尚待实现的理念。它们纷繁复杂,不一而足,但它们都抱有相同的目的——让互联网的内容更加自由地流通与互动。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多元、碎片的时代——移动互联时代。在这个时代,互联网内容的生产不再依赖于云端,每一台移动互联设备以及每一个移动互联用户都可以生产互联网的内容,在这个时代,互联网内容的获取与互动不再依赖于十几二十英寸的电脑屏幕,4英寸的手机、10英寸的平板、7英寸的MlD、5英寸的MP4,或是50英寸的-平板电视……都可以是呈现互联网内容的屏幕;在这个时代,互联网内容的流通不再依赖于有线电缆,它们在天空中通过3G网络与Wi-Fi网络从世界来到全球去;在这个时代,互联网的节点不再是电信主机,而是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设备,手机可以是分享平台,平板可以是生产平台;在这个时代,你是主角,我也是主角,互联网飘在云端,却也环绕在每个人周围……这是一个复杂、多元、碎片的时代,这个时代,正在拉开大幕。
iPhone移动互联时代的开启者
2011年的秋天,所有人都在热烈讨论着刚刚发布的iPhone 4S。回想4年前iPhone一代的问世,时间如飞而逝。iPhone,作为苹果公司有史以来最神奇的产品,如果说它伴随并催生了这个奇妙无比的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想必是不为过的。
“苹果绝对不可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取得成功。即便是在苹果充当先驱的个人电脑领域,苹果在与微软的竞争中也仅仅维持着5%的市场份额。”著名博客作者约翰·德沃拉克(John C.Dvorak)在Marketwatch这样说道。2007年1月9日,乔布斯才在Macworld大会的讲台上,手持一个以屏幕为主体、正而仅有一枚物理按键并不可更换电池的非主流手机,宣称一种全新的手机操作系统和触控方式出现,“这是一款融合移动电话、可触摸宽屏iPod,并具备桌面级电子邮件、网页浏览、地图导航以及娱乐于一体的全新因特网通信没备,它会带来全新的智能手机理念”。自打iPhone发布日伊始,业界的评论就未曾停止过,来自媒体、业内同行和用户的声音不断地对这个即将降临于世的产品刷新着评论列表。“iPhone没有任何机会抓取大量市场份额,没有机会。这是款补贴后售价仍然高达500美元的产品。”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认为这款售价高昂的手机没有机会,而时任摩托罗拉CEO的爱德·詹德尔(EdZander)被问及如何应对苹果进入手机市场时,满怀信心地说:“他们如何应对我们?”
是的,较传统智能手机而言,iPhone的颠覆可谓是“毁灭性”的:缺乏物理按键让0wERTY一族诟病,不能换电池受到商务人群抨击,而所谓多点触控更是被诸多业内同行冠以华而不实之名。彼时的业界老大诺基亚依然固执地推崇着小屏幕的数字键盘智能手机,而席卷全球的Windows Mobile则继续将“同质化”发挥到极致。似乎作为一名初来乍到者,iPhone并不能让大佬们提起兴趣,因为苹果还太嫩了。没错,当时看来,的确如此。
但iPhone似乎和全世界不看好它的人开了个玩笑,其受欢迎的程度超乎想象:在2007年6月29日发售日前24小时,在美国各大城市的苹果专卖店前排队争相购买iPhone的人群形成了壮观的景象;在发布之后,iPhone顷刻间便占领了美国智能手机市场1/4的份额;而到了2007年下半年,iPhone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便轻松突破了400万部,面对全球疯狂的粉丝们,AT&T甚至不得不推出“每人仅限购买一台iPhone”的限购令……一名网易网友曾在2007年6月30日从美国来电:“在美国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