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手机短信文学的审美特性及其表现出的审美转向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手机短信文学完成了短信与文学的结合,成为另一种“网络”电子文学形式,表现出鲜明的审美特性。它以“短”著称,以“笑”为利器,更“狂”的是实现了文学创作和传播的无限可能。同时,手机短信文学在审美倾向上也表现出一些显著的变化:多审美感官代替单一审美感官、从思考意义到感受快乐、需要与欲望相混淆。
  [关键词] 手机短信文学 审美特性 审美转向
  [Abstract] Artistic conception is a unique category of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which runs through the ancient Chinese aesthetics and has become the core area of classical aesthetics.As a theoretical category, only firstly to probe its origin and build up the history of its development that we can better grasp the pul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theory and understand the inherent in deep.The formation and evolvement of the theory on artistic conception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a long historically gradual progres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sort out the contextof the theoretical formation and evolvement over the years.
   [Key words] artistic conception formation evolvement
  
  手机短信文学作为继网络文学之后的又一新文学现象再次引起了文坛的关注和讨论。手机短信文学完成了短信与文学的结合,成为另一种“网络”电子文学形式,表现出鲜明的审美特性,既表现出传统的审美特性也体现着后现代的审美特性。同时,手机短信文学在审美倾向上也表现出一些显著的变化,这与当下的消费社会和审美的大众化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探讨手机短信文学所体现出的审美特性和审美转向对于当下的美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手机短信文学的审美特性
  手机短信文学又称为短信文学或手机文学,短信是其基本的规定之一。作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一种手机文字通讯服务,短信包括短信息——SMS(ShortMessageService)和多媒体短信息——MMS(MediaMessageService)两类。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短信文学由最初的单纯文字信息传递到通过手机联网来创作和传播各种短信或彩信文学作品,甚至还能轻松实现手机到互联网和互联网到手机的文学传递,人们则可通过收发短信或彩信、手机上网、手机接听(手机语音接听文学〈IVR〉)等多种方式来阅读和创作,这就为手机短信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绝对可能,同时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表现出了鲜明的审美特性。
  1、短
  中国著名作家韩少功认为“手机短信是通过电子技术传播的文学零食,相对小小说、小小散文,手机短信文学可谓是超短或极短文学。”①那么短就是短信文学最明显的特征。手机短信文学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进步,但也受制于手机屏幕字数的要求,要在70字内使用自由的表达方式表述最多的内容,当然如何戴着镣铐跳舞,在局限中破茧而出,散发出自身的迷人光芒,就要浓缩浮躁的文字,呈现精华。故而如何在方寸之间尽显精彩,就需要更多的用心思索,需要把握瞬间的灵感闪现。
  短信文学的短小精悍使得创作和阅读变得轻松方便。虽然价格优势促使了它的流行,但它本身能在精炼的形式中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才是它异军突起的更重要原因。短信作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创作出表达感情或见地的作品发送给对方,经常是作者一瞬间捕捉到的灵感记录,绝不是空洞无味的文字拼凑。经典的诗歌创作,甚或是生活中捕捉的精彩对话或独白,人生中感悟的格言或警句,都可以付诸于短信,用概括的艺术形象达到对现实的审美反映。所以,短信文学的简短精粹,使今天繁忙的人们有可能轻松地走进文学创作和阅读。每个人仿佛都变得风趣又温情脉脉,人们找到了情感的出口,分享着表达的快乐和语言的乐趣。“用最真挚的语言,给你祝福!用最幽默的语言,让你快乐!用最生动的语言,使你感动!”短信文学就这样用它的内在品质满足着现代人们的情感需要。
  2、“笑”
  席勒说:“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也才完全是人。”②人需要通过娱乐调节平淡枯燥的生活,排解郁闷无聊的心情,放松紧张疲倦的身体。如果说手机短信文学以“短”实现了对现代人们的征服,那么“笑”就是其不可缺少的利器。娱乐性强的短信文学能适应各类欣赏者的口味,没有人会拒绝能使自己感到快乐和幸福的事情,所以以“笑”为标志的手机短信文学就大放异彩。但,我们在各式各样的短信中“快乐着别人的快乐,幸福着自己的幸福”时,取得娱乐效果的“笑”时,要求短信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这样才会有审美性,才有魅力和深度。我们主张风趣但是拒绝粗俗,欢迎幽默大驾光临,最好是人们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看法的体现,这样才构成“经典”。如:“小鱼:妈妈,岸边那些整天呆坐的人在干嘛?鱼妈妈:他们呀!一次次收线,一次次失望,他们是被咱们垂钓的人。”“有人问乌龟长寿的秘诀,乌龟缓慢地说:我靠两种坚持活下去——忘掉过去和等待未来。”这样的短信是人们生活中的体验和情感的聚拢成形,震撼着当今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人们的心灵,使社会和人生更为豁然清晰的图景立现眼前。
  现时代强大的生存压力和程式化的生活模式需要短信文学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我们需要“笑”来缓解紧张的生活,我们需要轻松和情趣的调剂。幽默类的手机短信文学使出十八般武艺,把人们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做戏剧性的反映,使得惊喜连连,情趣浓浓,快感酣畅淋漓。
  3、狂
  凭借先进技术尤其是彩信技术的发明和推广,手机以小小躯体覆盖了整个互联网同时又保持了自身的优势,它轻巧多姿而又无所不能,因此短信文学的生产和传播具有最大的可能性。而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短信文学就成为了全民总动员,用巴赫金的一个词来形容,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就是“狂欢”。手机短信文学在最大程度上完成了文学的无所不能,其号召力更是所向披靡,可谓“狂”的有理。总之,,某种程度上短信使文学变成了无障碍的生产和传播,使得大众参与了文学的创作和阅读,成为了现代社会大众消费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现代社会中的人们需要找到倾诉和发泄的渠道,而手机短信文学这一文学新形式,为他们提供了快捷和欢乐。他们可以不是作家,可以不是学者,甚至可以是农民,一样可以写作,一样可以随时随地的创作和阅读,可以向他人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种文学创作和阅读的无限可能增加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更赋予人们情感生活的新动力。如果说审美就是一种特殊的、即与人生本体最切近、最易相通的人生实践,那么手机短信文学就是人自觉地意识自己存在的一种探索,人自觉地意识自己所从事的活动,进而就有了追问的意义,进而追问自己存在的意义,这种对生命的自觉,就使人对生活具有了境界。
  二、手机短信文学表现出的审美转向
  1、多审美感官代替单一审美感官
  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短信文学不再是单媒体的交流工具,它与网络结合,而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甚至虚拟现实中的触觉、嗅觉、动感等,几乎所有人类拥有的可能的感觉接受方式在网络中都得到了利用,而手机短信文学也借助于此,使得感觉的多维度构成了全方位的信息交流,使得短信文学所构造的艺术世界具有高度的逼真性和高度的信息含量。
  由于链接方式的改变,手机短信文学的世界是一个四通八达、立体交错、没有中心的世界,创作者和阅读者成为主体,即大众主体性。在这个世界中,理论上没有了信息的限制,没有阶级结构的等级限制,真正的实现了平等。同时,手机短信文学借助艺术表现和结构手段等与多元复调的当代艺术精神的最根本核心的天然默契,使多审美感官代替相对单一的审美感官成为可能。当然这种并存与融合并不只在精神方面,在形式方面也成为了可能。作者是文本的话语控制者,构成话语的最根本、最内在、最隐蔽的基础消失了,所有这些为艺术的多元复调理想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2、从思考意义到感受快乐
  “文学应该具有一种永恒的精神守望,它的国民教育功能不能丢失,它的现代性应该体现在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反思上。”③有人认为“不求天长地久,只图一时拥有”也许就是当下消费社会某些人某种审美心态的真实写照,通过文学来证实自己的追求和价位其实就是由思考意义转变到感受快乐。
  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促使了社会审美意识出现转型似乎是一种必然,同时浮躁、冷漠、急功近利的世纪转型期的人们的心态也促使渴望消解、平衡、互补的审美情绪的产生。而戴冠青更是认为从雅到俗,再从俗到雅呈波浪型曲线发展的审美走势本来就是审美意识发展的客观规律。诚然,手机短信文学的大众化、平民化倾向使得文学由殿堂走向民间,由雅到俗,既然这种转变有因可循,同时是现代人们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情感表达和宣泄,那么正确的看待这种转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3、需要与欲望相混淆
  大众文化的品质就是与科技相依赖的机械化、模型化、复制化,与市场相依赖的产业化、商品化、消费化。④而本雅明更是认为“生产工业化就是流水线上的节奏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的节奏,它在大街上和大众中得到应和。”⑤手机短信文学所体现的就是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一个事例。
  消费时代的趣味被视为一种典型的虚假趣味,因为它不是消费者内在审美需求的本能表达,而是受欲望驱使的一种被动的反应。消费时代的审美趣味以符号消费为主,和时尚联系在一起,而时尚文化的审美特点就是:大众主体性、设计性和扬肉身性,力图通过自我表现的感性途径来炫耀自己的肉身感性存在,炫耀自己的生命活力、性感魅力、气质魄力。这种审美极不稳定,追求的是个性与独特性,但最终在传媒制造出来的欲望中走失。因为,虚假信息的导向和以符号消费为主手段的消费行为不直接指向人的生命需求,而是必然的与非理性纠缠在一起。这样传媒无意识就剥夺了人们的想象能力,创造了万人共有的欲望,创造了虚假幸福的承诺。
  人们放弃为了真正的幸福而斗争,不再关心自己的灵魂家园,不再考虑道德和审美对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相反却寄托在自己的肉体,获得感官的当下性享受的人生幸福,这是要不得的,因为审美的最高境界在于追问自己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立元.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钟琛.当代文学与媒介神话: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媒介文学事件”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3]张江南,王惠.网络时代的美学[M].上海:三联书店,2006.
  [4]范玉吉.审美趣味的变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王建疆.审美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6]李存.试论“短信文学”[J].文艺评论,2005 (1):26.
  [7]陈红莲.浅谈短信文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4) :78.
  [8]吴卫华.短、平、快:短信文学特征刍议[J].写作,2006 (5):33.
  [9]邢孔辉.简论短信文学的特征[J].琼州大学学报,2004 (6):83 - 84.
  [10]叶从容.论短信文学的基本特征[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4) :22 - 26.
  [11]张峰.手机短信写作简论[J].写作,2005(13) :13.
  注释:
  ① 《专访著名作家韩少功:手机短信文学是文学零食》.http://www.hicns.net中新海南网,2004.11.6.
  ② 弗里德里希·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③ 傅修延.《文学与国民教育》.文艺报,2003年11月4日第3版.
  ④ 王建疆.《审美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83页.
  ⑤ 本雅明. 张旭东、魏文生译.《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9页.
  作者简介:
  马亚琼(1985— ),女,延安大学美学研究所08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学。
  基金项目:
  延安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立项项目。
其他文献
[摘要] 为了解我国护理医学类科技核心期刊的发展现状。本文采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200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SAS8.2统计分析软件对12种护理医学类科技核心期刊的被引情况及学术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对主成分分析法用于科技期刊综合评价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针对它的合成方法提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护理医学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指标合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和寻找浙江物流配送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因素,提出发展浙江物流配送业的政府支持策略,即从财政、用地、交通、信息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加以扶持。  [关键词] 浙江 物流配送 政府支持    一、浙江物流配送业蓬勃发展  配送是由送货演变过来的,送货最初作为一种推销手段出现,企业将配送作为推销手段而没有认识到它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手段。现代配送作为一种新型的物流手段,是在变革仓库业发展的基
本文通过总结雷暴的形成原因和济南机场雷暴来临前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以及如何参考卫星云图和雷达图像帮助气象工作人员及早发现雷暴、准确记录、及时通报相关部门,保证飞
本文通过对柴油滤清器结构及发动机燃油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加热装置应用的重要性,以及电加热滤清器(带有加热装置)是借助外界能量进行再生的一项新型技术。 Based on the ana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 本文在分析任务驱动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任务驱动模式下高职市场调查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探讨依据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实施与保障,课程评价及修订相关问题,旨在探索高职教育过程中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任务驱动模式 高职教育 市场调查 课程开发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众所周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即为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要以创新的思维为实施方法,使得学生可以独立思考探索,并且具有创新的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