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风险饱和度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分析

来源 :交通信息与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m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反映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状况,提出了动态风险饱和度理论,构建了动态风险饱和度模型和计算方法.依据路段不同交通饱和度下车辆的驾驶行为,以路段交通安全为约束,研究了跟车行驶和换道行驶2种驾驶状态下,考虑车速变化及雾天等特殊天气条件影响的路段平均最小安全车头时距计算方法,利用建立的安全车头时距与安全流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得到不同驾驶状态下的路段安全流量.在不同车辆驾驶状态切换阈值下,计算路段实际交通流量与路段安全流量的比值得到高速公路路段动态风险饱和度值.以G3高速公路某改扩建路段所在路网为例进行验证,计算得到了路网中各路段不同切换阈值下的动态风险饱和度值.动态风险饱和度随着交通饱和度的增大,呈现稳定的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且在换道行驶状态时达到最大,在跟车行驶状态时开始下降,与现有交通安全状态分析相吻合.相较于交通饱和度,动态风险饱和度更能够反应出高速公路路段交通安全动态变化的规律.
其他文献
密集场所条件下,基于视频监控下的人群行为分析在安全防范、智能预警、危机处理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针对密集人群的行为分析问题,首先通过边缘检测与混合高斯结合,对边缘梯度建模来提取前景边缘和前景人体轮廓;然后通过提取并跟踪前景轮廓上的特征点,提取可靠人群轨迹;最后,根据特征点与群组中心的拓扑关系进行聚类,获得局部一致性群组,在此基础上,分析群组中心运动向量的交点、群组间距离变化和运动速度,实现
快递作为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快递用户信息泄露问题也一直困扰整个快递行业.本文研究快递行业用户信息泄露问题,设计分层架构的虚拟号隐私保护平台,阐述虚拟号隐私保护平台能力在快递寄递过程中的业务流程,探索有效利用虚拟号服务、减少快递行业用户信息的泄露,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
车辆切入是常见的驾驶行为,频繁的变道切入行为影响了通行效率与交通安全.因此,揭示切入场景下的驾驶特性对研究交通拥堵和行驶安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在自然驾驶数据的基础上,根据驾驶人的主观风险感知特性,探究驾驶人的切入行为发生条件,并在期望安全裕度(DSM)模型的基础上,标定了切入场景下的相关参数,根据标定结果进行切入场景下的队列跟驰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仿真区间内,队列的长度、行驶速度以及切入车的切入位置不同会影响队列的稳定性以及队列的调整,当队列长度由4辆变为13辆,速度由5 m/s增至20 m/s,切入车
基于动态用户均衡、系统最优分配的诱导方法,侧重路网需求的宏观预测和调节,难以准确辨识道路拥堵点的关联车流,制约了诱导效果.为精准调控致堵车流,有效缓解常发性拥堵,研究基于需求溯源的主动交通诱导方法.遵循靶向诱导的思路,分析车辆行驶轨迹和常发拥堵点的交通流关联性,运用卡尔曼滤波对关联车流进行短时预测,在此基础上,结合流量占比、路径饱和度等指标,对诱导目标车流进行优选.同时,从负荷均衡的角度出发,基于路段与路径交通流的时空关联更新路网交通状态,建立以饱和度均衡为目标的主动诱导优化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反应型
为了解混合驾驶环境下交通管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现状为基础,分析自动驾驶汽车在混合驾驶环境下存在的问题,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CNKI核心数据库近24年(1997—2020年)有关自动驾驶研究的文献为研究数据源,从发文年代、期刊来源、研究机构、关键词等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并生成各研究机构间的关系网络图谱及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结果表明:国内近5年自动驾驶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中国公路学报》为发文量最高的期刊;自动驾驶汽车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①目标检测及场景感知研究;
为深入分析安全因素对校车事故伤害严重程度的影响,探寻事故数据中未观察到的异质性,基于随机参数Logit模型从驾驶员、车辆、道路特征及环境4个方面构建校车事故伤害严重程度模型.结果表明:①涉事车辆数为2辆且对应参数服从正态分布时,不发生死亡受伤事故的概率为83.84%;②驾驶员年龄35~44岁、涉事车辆数为1辆时,死亡受伤事故概率均降低0.58%;③道路限速值为40~50 km/h时发生死亡受伤事故概率增加0.35%,道路限速值大于60 km/h时发生死亡受伤事故概率增加0.96%;④安全气囊状态打开,死亡
针对因隔离平行运行模式与不合理跑道机位使用方案引起的航空器场面滑行排放过高的停机位分配问题,在传统停机位分配模型基础上,研究了多跑道运行模式对停机位分配方案的影响,基于空管机场2方协同运行与就近起降运行模式,研究了面向平行多跑道混合运行的停机位分配模型.通过引入航空器空中走向约束与航班接续约束,以减少采用航班横跨场面运行这个过长滑行距离的停机位分配方案.在此基础上,考虑不同机型发动机燃油流率对分配方案燃油消耗及碳排放的影响,以最小化燃油消耗为目标建立整数规划数学模型,并结合天津机场典型时段运行数据进行仿真
机场群上空空域资源共享、运行耦合复杂,拥堵往往发生在共用航路点.为缓解空域拥堵和航班延误问题,开展了机场群共用航路点的优化排序研究.针对共用航路点的运行特征,引入惩罚因子并以总延误时间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机场群共用航路点的航班优化排序模型,基于滑动时间窗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原理提出了TW-PSO组合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选取京津冀机场群过共用航路点的航班进行算例仿真,结果表明:TW-PSO组合优化算法与FCFS算法、滑动时间窗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相比在高峰时段的总延误时间成本分别减少了216,2
为探究公交站台区域进出站台行人与电动自行车发生冲突时,双方的通行策略选择机制,建立行人与电动自行车通行时间延误模型,分析2类出行者选择是否通行或穿越策略的时间收益,利用复制动态方程刻画2类出行者通行策略的博弈学习行为,建立该区域2类出行者之间的冲突演化博弈模型,结合稳定性分析可以得到该区域2类出行者发生冲突时的稳定通行选择策略.利用桂林市6个公交站台区域的实测数据对演化博弈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选择“通行”策略的行人群体比例越大,其过街安全感越高;发生冲突时,电动自行车做出决策的时间较行人更短,且2
为探索民航安全管理中模型的引用发展,基于比较安全学方法,对比分析ICAO安全管理手册中SHELL模型和REASON模型.根据比较安全学的研究模式,构建了2个模型基于时间维、知识维和空间维的三维比较研究模式;从时间维角度,比较分析2个模型的开发思路和评价侧重点;从知识维角度,对比分析2个模型在组成要素和功能作用上的不同;从空间维角度,对2个模型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个模型在民航安全管理的应用领域和价值有相似性,但在风险致因分析侧重点、分析路径、分析范畴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不同安全管理需求方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