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体外开窗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repair,TEVAR)治疗不良(短或不健康)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天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体外开窗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repair,TEVAR)治疗不良(短或不健康)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例不良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体外开窗TEVAR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即时血管造影结果。术后随访4~9月,于7~30 d、90 d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以手术成功率、存活率和分支支架通畅率为有效性观察指标,并统计相应的不良事件。结果 7例患者术中支架全部释放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55±12)min,围手术期Ⅰa型内漏1例,与开窗直径过大有关,经封堵器封堵后消失。随访期7例患者无死亡,无支架近端内漏,夹层假腔均血栓化,无LSA支架闭塞。结论体外开窗TEVAR技术治疗不良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期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大龄儿童"不可复性"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10月治疗的35例肱骨近端Neer-HorwitzIII型及IV型骨折患儿资料,其中III型13例,IV型22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10~15岁,平均12.6岁;右侧18例,左侧17例;21为摔伤致骨折,9例为车祸伤,5例为高处坠落伤。其中2例合并锁骨骨折、肋骨骨折,2例合并颅
甲胎蛋白(alpha-fetal protein,AFP)是一种糖蛋白,自发现伊始,甲胎蛋白一直在相关儿童肿瘤(肝母细胞瘤、卵黄囊瘤、胰母细胞瘤等)的临床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但诊断作用并不完美,甲胎蛋白有三种异质体(AFP-L1,AFP-L2,AFP-L3),近年来,对其作用机制及功能的研究愈发加深。
目的是探讨能否以术前分肾功能(DRF)小于10%作为重度肾积水行肾切除术的指征。并进一步探讨若以术前分肾功能作为参考,重度肾积水行肾切除术的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本院泌尿外科经手术治疗的单侧UPJO肾积水患儿。根据术前分肾功能,将其分为3组,即Ⅰ组:10%≤术前DRF<40%,Ⅱ组:5%≤术前DRF<10%,Ⅲ组:术前DRF<5%。分析各组手术前后分肾功能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