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霍费尔在集中营的黎明前死去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7nh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5年4月8日,德国,弗洛森堡集中营,天阴沉沉的,囚犯神父迪特里希·朋霍费尔,坚持为囚犯们做礼拜,布道的主题是:“因为你的鞭伤,我们得到治愈。”祈祷毕,两位盖世太保带走了他;第二天,他以叛国罪被绞死。临刑前,他对友人说:“这,就是终点;但,对于我,却是生命的起点。”一天后,弗洛森堡集中营被盟军解放;二十天后,希特勒自杀;随后,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他的生理生命结束在黎明之前,而他的精神生命,在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却蓬勃生长。跨越德国,跨越基督教神学,跨越学术理论界,在世界上广泛颂扬和传播。教会追认他为 “殉道烈士”,甚至认为“上帝以牺牲自己的最忠诚的最勇敢的儿子来赎残暴政权的罪,使欧洲文明得以重建;上帝以此来亲自干预了迄今为止世界所发生的最可怕的斗争。”德国各地建立起了朋霍费尔纪念馆,他的著作,包括他未完成的著作以及书信,连续出版、再版,被译成了多种文字,被热烈讨论、引用、阐释。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翻译并出版了他的《狱中书简》,并陆续翻译出版了《做门徒的代价》(台港地区文献译为《做信徒的代价》)、《团契生活》、《追随基督》等等,以及未完成但被整理出版的著作《伦理学》。
青年朋霍费尔

  实质上,他更强调的是人类的责任,“责任”是他的思想的核心。真正的基督徒,真正的信仰者,必须对世界负责,在苦难的世界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他提出的责任观念是20世纪基督教的中心观念,如当代著名的神学思想家尤根·莫尔特曼就反复阐释“责任伦理”,认为“责任伦理”应该成为人类普世伦理的核心观念。这在推崇“个人之上”的当代西方思想潮流中,独树一帜,振聋发聩。
  他的有些神学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上帝是以他的软弱来征服强暴与不义”,以他的痛苦和卑微来帮助我们;他解释道,耶稣是个失败者,生在马槽,被门徒出卖,钉死在十字架……而耶稣以自己的行动彻底地改变了整个世界。以自己的失败和牺牲而成为神圣。这些思想,在马丁·路德·金以及甘地等人的“非暴力反抗”的理论中悠久回响。
  更重要的是,作为优秀的神学家,他还对传统的基督教神学的核心观念做了新的阐释,使其重新恢复了直面现实解决当下人类困境的力量。例如“祈祷”:他强调“祈祷”不是祈求上帝的帮助,而是祈求上帝使自己远离罪恶,用神的光辉来驱逐自我贪欲的妄念。他还提倡“代祷”,尤其是代敌人祈祷,代罪人祈祷,代不信上帝者祈祷。他认为应该替那些不知道自己的罪的人祈祷,使他们远离罪恶,从而得到拯救。
  “忏悔”:强调要将自己的罪置放在阳光之下,即不能仅仅自我忏悔,要面向他人忏悔,这样才能洗涤罪,将灵魂置于神性的光辉下,而获得拯救。这与中国的“三省吾身”的内省反思是有差异的。
  “道成肉身”:是耶稣为了真实的、有力的担当起我们的存在,我们的罪恶,我们的苦难,“道成肉身”来承受轻视,侮辱,鞭打,乃至死亡,从而引导我们背上十字架,跟随其前行。
  “恩典”:他认为上帝的恩典不是廉价的,也不能廉价,不能够仅仅“因信称义”,而必须做出牺牲才能得到拯救。必须对上帝的召唤做出积极的响应,成为“代理”,才能获得恩典。
  “爱罪人与穷人”:他解释为,正因为要爱罪人和穷人,才憎恶罪与穷;正因为憎恶罪与穷,才爱罪人与穷人。爱“罪人与穷人”,才能优先解放罪人与穷人。
  这些思想,极大地深化了基督教神学,为振兴基督教信仰,恢复基督教神学的灵修力量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他的主要思想也逐渐被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主流所接受,并得到广泛的呼应。如60年代召开的“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的宣言以及各种文件所表现的思想,处处可看出朋霍费尔的思想观念。如“梵二会议”宣告:“教会不是权力而是服务”,“我们失去自己才能找到自己 ”,“宗教是人类学的场所”,“我们不能谈论自己就不能谈论上帝” ……因此,面向全人类的人文关怀,用神的话语的光,在俗世中寻找神圣等等,就是教会和神职人员的工作。
朋霍费尔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很好地处理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局部与整体的关
期刊
李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以李实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通过实证研究,所测算的中国基尼系数被广泛引用。  2012年4月16日,李实接受《南风窗》记者专访时表示,根据最新研究,中国的基尼系数现已靠近0.5—危险警戒线,他疾呼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从公共财政入手  《南风窗》:就收入分配改革而言,有人提出应该从财政改革入手,具体一点说,能否理解为是将“建设型财政”转为“民生型财
2014年8月3日,世界著名的收藏家、古董商安思远先生以85岁高龄与世长辞。伴随着今年三月佳士得“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拍卖会的举办,有关先生传奇收藏经历的文章铺天盖地,其中一些文章提到了安先生曾经捐献给中国的一件珍贵的青铜文物——归父敦。笔者经历了这一捐献的全过程,现将这个尘封了十几年的故事奉献给读者。  一、中国文物藏纽约  2002年4月的一天,纽约。  著名的收藏家、古董商安思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