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本洁来还洁去王派弟子追忆恩师王文娟

来源 :中国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591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对我总是格外偏爱一些,就像她时常说起的一句话,仰萍总是平顺的.从22岁第一次见老师,我跟随老师已经整整37年了.老师是最了解我的人,她知道我的性格就是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其实,我在艺术上的积累和成绩,无一不是在老师的守护下取得的,没有老师,就没有我在越剧艺术道路上的鲜花与坦途.
其他文献
2021年9月7日,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彦,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赵晓刚,浙江省剧协副主席、秘书长谢丽泓以及中国剧协部分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一行专门到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浙婺”)展开调研活动.rn调研组参观了浙婺的剧场、排练厅、办公环境和婺剧艺术博物馆等配套设施,深入了解婺剧及浙婺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在不同的练功场,包括走廊及舞台上,随处可见青年演员正在进行认真刻苦的基本功训练,从武戏的毯子功、把子功等,到文戏的说戏、排练,心无旁骛、一丝不苟,无不体
“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这是湘江人民对红军最诚挚的情感,对湘江战役最深切的悼念.随着剧末桂北原生态民间小调的唱响,由广西演艺集团创排、陈蔚担任总导演的歌剧《血色湘江》收获了一片掌声与好评,这部以“湘江战役”为背景的作品经过多次打磨,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再次与观众见面,以厚重沉郁的曲调和豪迈激昂的唱腔诉说着87年前先烈们的坚守与悲壮.
期刊
根据朱熹古音叶音的取音倾向,分析其体现在叶音中的古韵归类,推知朱熹古韵部刍型13部.这是古音学史上最早的古音韵类之一.
10月9日至27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23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31台优秀剧目在江城展演(根据疫情防控相关要求,话剧《香山之夜》和《金色的胡杨》改为线上展演),涵盖京剧、昆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川剧、晋剧、婺剧、高甲戏、花鼓戏、山东梆子、楚剧、壮剧等14个戏曲剧种以及话剧、歌剧、儿童剧等艺术形式.
1927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大事,如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同样,这一年也有很多革命先驱牺牲,如李大钊、陈延年、赵世炎、张太雷等.他们的亲属是如何继续生活的?他们的后人是否也像其父辈一样走上革命之路?肉身损毁,唯精神为他人照亮前路、指引方向,这便是锡剧《烛光在前》(罗周编剧,童薇薇总导演)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
期刊
10月15日,“构建中国戏剧导演体系—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中国戏剧导演艺术高峰论坛”在江城武汉隆重举行.论坛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国戏剧》编辑部承办.这是继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戏剧剧本创作高峰论坛”和“戏曲音乐创作高峰论坛”之后的持续推进,旨在提升理论研究对创作实践的引导作用,切实加强戏剧理论建设,为构建中国特色戏剧理论体系夯实基础.rn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有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彦,中国剧协副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导演任鸣,中国剧协顾问、导演王晓鹰,中国剧协分党组成
戏曲电影《安娥》以大跨度、横断面的结构方式,用细腻、抒情的笔法,描述了石家庄人安娥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为了追求自由、独立,体现人生价值,经历了迂回曲折的人生历程,展现了那个时代涌现出来的杰出女性在民族存亡之际,担当起抗日救亡的历史责任.
评剧电影《安娥》的拍摄和首映是非常成功的.rn可以说,我是见证了《安娥》从评剧到电影的整个创作过程.在七八年前,河北省剧协驻会副主席贾吉庆与石家庄评剧团的裴团长、编剧刘兴会和淑梅一起来到中国剧协,商量《安娥》剧目的创作,我当时就觉得选题非常精彩.不只是说安娥是石家庄人,安娥本身也是中国剧协的前辈田汉的夫人,她更是20世纪革命年代著名的词作家、革命家,在中国现代史上是非常有地位的,也是非常值得写的.石家庄评剧团将这一重要人物搬上舞台,由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袁淑梅领衔主演,成功率会很高.这是当时我的预判,结果也
期刊
戏剧,大概是非到剧院去欣赏不可的.用现代影像技术复制戏剧,试图让古老的戏剧艺术插上现代技术的翅膀,更加广泛地传播,想法虽好,但效果不佳.因此,我有过很极端的观点是现代影像技术把戏剧给毁了.我有过多次经验,通过看影像资料去触摸一部戏剧作品,往往和在舞台下面观赏,效果大相径庭.因此,我极少看电视台播的戏曲,因为不想倒了自己的胃口.
期刊
值君秋大师百年华诞赏鉴京剧张派诸多话题,尤其是“十旦九张”对京剧继承与发展形成的关于“舍我其谁”的生命绽放与时代领跑,不仅为致敬大师毕生之功业,也为感怀大师生前身后继往开来“国粹中国”之风光无限的先贤与后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