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思考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n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二十一世纪,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如何科学发展群众性文化,是基层文化工作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发展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具体环节,提出了几点思考。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群众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社会文明风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我们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建设、努力为群众文化建设想办法,办实事。
  一、群众文化彰显时代特征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群众文化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范畴,她的发展水平是与各个时期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在当前的生产力水平下,我国的群众文化同样应该彰显新时代的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增长,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成长速度也大为提高,对文化生活需求和文化活动要求也不同程度地有所提高。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们低层次的生活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追求更高需求的愿望就会变得更加迫切,也即精神文化的需要。
  同时生产力发展对人力的大幅度解放 ,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空闲自由时间,这也极大的促进了人们对文化艺术、娱乐、旅游、教育等各方面的精神需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总量日益上升;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独立自我意识更强,传媒技术的发展,各种媒体广播的普及使得群众可以接触到更广阔的空间,在文化需求上明显的表现就是选择更加广泛,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所以新时代、新时期,群众文化反应了新时代特征。
  二、群众文化建设中人才与设施建设的加强
  人才是21世纪社会竞争的一个核心因素,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人才队伍的培养已经成为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中非常迫切的问题。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打造出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文化素质的队伍,实现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基层文化管理队伍,通过他们来引导与管理基层群众文化发展,进行文化活动的统筹规划,实现基层群众文化可持续发展。兼职人员可以发展社会中的文化志愿者,文化志愿者是社会参与方式中需要重视的重要人力资源。文化志愿者是指自觉为社会公益文化付出时间、劳力和智慧的人士。只要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职业培训和引导,文化志愿者们在群众文化发展中将成为强有力的辅助力量。
  如果说人才建设是关键,那么文化设施的建设则是群众文化开展的前提条件,设施建设强弱直接影响了群众文化的质量高低。文化设施是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的一个环境与空间,缺之不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趋向越来越高的层次,保障相应的群众文化建设,促使大众对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循序渐进的诱发社会各方面力量参加到群众文化中来,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规范化、多样化、制度化、经常化的形成;同时加大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在做好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各种兴趣俱乐部等设施建设的同时,对简单的体育设施与传统文化的活动设施等进行重建或者翻新,使其具有普及知识、宣传教育、娱乐休闲等功能。
  三、群众文化中文化形式建设和创新建设的加强
  人民群众是基层文化建设的受益者和实践者,基层群众文化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最终取决于他们的参与度和认同感。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和丰富多样的载体,以健康的格调、丰富的内容吸引人民群众广泛地参与到文化建设事业当中来。因此,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要从人民群众的实际要求出发,把科技卫生知识、思想道德教育等有机融入到各种文化活动当中去,促进人们思想道德及整体素质的提高。
  群众文化中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很好的内容,但却由于形式陈旧、宣传不够或其他种种原因未能被更多的人民群众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本着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换角度思考重新包装,赋予其更多的时代气息,使其更能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如此这些传统的优秀文化则在与时俱进中依然发挥其潜在巨大的文化功效。例如东北的二人转、安徽的花鼓戏,都有过一段时间被民众所忽略,沉寂于乡间,但在重新包装适度宣传之后又重新焕发新颜,更是突破了原有的地域局限,走向了全国甚至世界。
  四、群众文化建设中监督引导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双刃剑,使我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不良文化的传播速度进一步加快,相对于以前单一的传播渠道,现在的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不良文化,而群众并非都能火眼金睛辨识良莠,很多人会为这些不良文化所影响。面对此种情况,文化管理部门则要联合法律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加大网络黑色文化的筛选力度,严厉打击不良文化的源头,掐断不良文化的传播途径,同时也要加强健康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对群众进行精神上的合理引导,尽力为广大群众塑造出一片文化的绿色家园。
  群众文化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光荣事业,是一项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公益性事业,亟需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
  【作者单位:安徽桐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参考文献】
  [1] 丁刚.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J].工作研究.2006 年第 4 期
  [2] 贾小平.浅议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 [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0(2)
  [3] 贾靓.增强品牌意识,提升群众文化魅力[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7 (3)
  [4] 金永良.试论新形式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J].科技资讯,2007(7)
其他文献
>摘要:  文人画不仅造就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绘画教育思想,而且更是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绝佳表达,宋元文人画美术教育思想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对中国绘画教育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人画,也可称士人画,中国画的一种,它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和士大夫所作的画,其发源可以追溯到魏晋,在宋元时代呈现繁荣昌盛景象,甚至发展到了文人画的巅峰。文人画不仅造就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绘画教育思想,而且更是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绝佳表
结合教学实践的体会,分析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理念,促进整个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提出新的教学改革。
【摘要】幼儿园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幼儿教师职业口语具有较高的表达效果,即音量适中,音色甜美,情感真挚,绘声绘色,语气、语调要符合表达内容,修辞方法运用熟练,要注意语速的适度和节奏的变换等。幼儿教师要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效果好,受幼儿欢迎,应在表达技巧上加强训练,加以提高。  【关键词】音量;音色;语言;清晰  【中图分类号】G658.1 【文献标识码】A  科学实验证明,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