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地方高校咸宁学院为例,分析咸宁学院校园体育运动竞赛开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探析其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改革思路,从而促进学校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为地方高校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运动竞赛;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38-02
一、引言
运动竞赛是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进行比赛的总称,它是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项目(或某些身体运动)为内容。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之一。近些年来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等理论的导向下,普通高校校园运动竞赛发生了很多变化,在竞赛项目上,引进了一些游戏和娱乐性项目;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也在校园得到传承,这些引进和特色传承项目充分调动了学校师生的参与积极性。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素质教育的深入,时代给校园体育运动竞赛开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也给校园体育运动竞赛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地方高校,受经济条件和信息滞后等因素影响,其校园体育运动竞赛,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难以满足学校师生的体育需求,很难实质上推动素质教育。笔者以地方高校咸宁学院为例,对其目前开展的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咸宁学院开展的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现状进行分析,探析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改革思路,为咸宁学院校园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地方高校校园体育运动竞赛改革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和体育运动竞赛的相关书籍,以及地方高校开展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相关活动资料,为本研究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
2.问卷调查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发放问卷,问卷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年级、运动竞赛目的、运动竞赛频率、运动竞赛项目等,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90份,回收率97%。
3.访谈法。面访了咸宁学院运动竞赛主管领导与运动场地器材管理中心管理和工作人员,针对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组织管理,场地器材的管理和利用以及维护,目前我校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现实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思路等一些问题进行访谈,并做好访谈记录。
4.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对访谈及调查问卷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咸宁学院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开展现状。①组织现状。据调查所知,咸宁学院校园体育运动竞赛主要包括:由体育委员会和工会举办的每年一次的校级田径运动会、篮球联赛和排球联赛等;由团委会组织各个协会举办的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各项联赛以及各个院系之间的各种体育运动比赛;由各院系团委会组织的班级体育联赛、各院系间的友谊赛以及师生对抗赛等。在上述比赛中,每年一次的全校运动会(2010年以前称田径运动会)以及定期举行的院系间的体育运动联赛,相对其他形式的校园体育运动竞赛而言,校方比较重视且投入较大,规模和竞赛规范性方面都是其他形式的校园体育运动竞赛难以达到的。据调查显示(表1),有73.2%的学生参加过学校开展的体育运动竞赛,22.5%的学生基本上没参加过,4.3%的学生不了解,原因主要有:没兴趣、怕成绩不如人、我根本不知道有比赛以及组织不规范等,这说明咸宁学院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组织与宣传有待规范和加强。
表1 学生参与校园体育运动竞赛情况统计一览表
②项目设置现状。据调查显示:参与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人群以男生为主,占68.2%,女生仅占31.8%。其中从参与项目的人群分布看,篮球占40.4%,田径占17.8%,网球占11.8%,排球、足球、健美操依次排列(表2)。篮球以其攻守转换变化快,彼此对抗激烈,技巧性要求高等特点吸引较多学生的参与,且男生占主要;田径运动会每年一次,规模影响大,参与的人数相对较多;网球作为校园新兴项目,受学生喜爱。由此反映了学校校园运动竞赛在项目设置上有所弊端,适合女生参加的项目太少,且有些偏向于竞技性,这就只有占学生人数比例较少的体育尖子能够参加,无形中把绝大多数的学生拒之在赛场以外。这样就不能使“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等理论充分体现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因此,应对学校校园体育运动竞赛项目设置进行更新和积极引进新兴项目,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表2 校园体育运动竞赛项目统计一览表
③可利用场地器材的基本情况。咸宁学院的体育场地包括3个标准田径场,1个综合训练馆,3个室内运动场地和近百片的室外球场,场地配备相对齐全,其中以篮球场为最多。通过对学校体育硬件设施满意度的调查表明,有85.5%的学生认为基本能够满足他们的运动需求,有10%的学生认为完全能够满足他们的运动需求,有4.5%的学生认为不能满足他们的运动需求。原因主要两点:其一是中心校区西区运动场地的建成满足了一部分学生的运动需求;其二是学校室内运动场馆的建设不健全,场地利用受天气等因素影响严重,遇到下雨天学生们就无法进行正常的运动。这也是目前咸宁学院运动场馆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多种运动需求的主要原因。
表3 学生对校园体育运动硬件设施满意程度统计一览表
④管理机制。咸宁学院目前在对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形式和内容上做了不少改善,但在竞赛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工作上还是有些缺乏。缺乏规范的管理和竞赛监督,就会导致一系列的竞赛问题,例如运动竞赛出现的打架斗殴、运动员代表罢赛和请“外援”等诸多情况。目前现有的管理机制只有奖励政策和一些纸质上的处罚规定,而对于一些违纪行为却没有相应的惩罚和硬性的管理方案。这不仅使比赛的公平、公正性难以保证,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在心理和身体方面受到伤害,更加严重违背了“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等理论。
2.咸宁学院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改革思路。①打破旧观念,开创新体系。咸宁学院2010年全校运动会就为我们开了个好头,它在我校首次尝试将趣味运动、健身操、啦啦操等项目搬上了运动会上,这样不仅吸引了大量喜欢运动的学生参与,而且平时不怎么爱动的女生和老师也参与到其中。因此,我们应将这一成功尝试推广到其他的大型运动比赛场,如在篮球比赛中场休息时间跳啦啦操和健美操等,也可以在篮球比赛中增加“定点投篮”“运球障碍跑”和“远距离投篮”等拓展项目。总之,我们在逐渐施行过程中要建立一个注重健身、淡化竞技,增添融健身、娱乐、文化为一体的多功能校园体育运动竞赛体系。②加强宣传力度,扩大校园体育运动竞赛认知度。高校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宣传是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咸宁学院要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就要加强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宣传力度,利用校广播台、校报、海报、校园网等校园媒体工具对其进行准确的而及时的报道和宣传。另外对于一些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的竞赛办法及操作流程应形成文字性材料,通过各种方式对其加大宣传。这样才能保证校园体育运动竞赛健康、稳定、有序地进行。③将校园体育运动竞赛融入到学生生活中。为了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及“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的理念,让校园体育运动竞赛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笔者认为可以将校园体育运动竞赛这一整体,化分为部分,使学生更加能够充分快速地被吸收到这个整体中。例如:将一年一次的校级运动会和各种大型校园体育竞赛化整体为部分,把有些竞赛内容划分到每个院(系),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进来,不参加竞技性的项目,就参加大众娱乐型的;不参加个人项目,就参加集体项目;不参加比赛,可以参与后勤保障和啦啦队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是不参加比赛,也感受到了赛场氛围,真正实现了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解决了校园体育运动竞赛参与人数不多、性别差异大等各种问题,同时也使学生不一味读死书,学会劳逸结合,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校园里体育运动竞赛,让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真正融入到学生生活中。④完善校园运动竞赛的管理机制。针对咸宁学院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管理机制的缺陷与不足,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强化监督管理体制,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参加运动竞赛的运动员进行认真、仔细、严格的审查,对于“打架斗殴”“冒名顶替”的行为一经发现,核实后从严从重处理,确保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公平、公正性;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充分明确各个竞赛组织机构部门的职能,对于那些设立了却不做事的部门人员应在总结会上进行点名批评,对于那些玩忽职守而造成重大事故的部门人员应追究其相应责任,确保校园体育运动竞赛强大的后勤保障作用。
四、结论
1.咸宁学院开展的校园运动竞赛的项目类型较少,并没有其他一些能够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的运动项目,不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2.咸宁学院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管理机制还存在着一些漏洞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让参加校园运动竞赛的学生对其产生不信任感。
3.几年来咸宁学院运动竞赛在竞赛项目上有了一定的变化,一些趣味性和娱乐性项目走进了校园,开展贴近生活的集体性项目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尹章豹,张鹏.咸宁学院校园体育运动竞赛开展现状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0,30(6):93-95.
[2]杨远波.高校运动竞赛的改革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6):110-113.
[3]李悦悦,王建.普通高校校内运动竞赛现状及改革思路研究[J].中国教育导刊,2008,(7):88-89.
[4]余富光.学校运动竞赛改革的尝试[J].中国学校体育,2004,(1):52.
基金项目:咸宁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KY09037)
作者简介:尹章豹(1978-),男,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
关键词:地方高校;运动竞赛;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38-02
一、引言
运动竞赛是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进行比赛的总称,它是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项目(或某些身体运动)为内容。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之一。近些年来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等理论的导向下,普通高校校园运动竞赛发生了很多变化,在竞赛项目上,引进了一些游戏和娱乐性项目;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也在校园得到传承,这些引进和特色传承项目充分调动了学校师生的参与积极性。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素质教育的深入,时代给校园体育运动竞赛开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也给校园体育运动竞赛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地方高校,受经济条件和信息滞后等因素影响,其校园体育运动竞赛,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难以满足学校师生的体育需求,很难实质上推动素质教育。笔者以地方高校咸宁学院为例,对其目前开展的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咸宁学院开展的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现状进行分析,探析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改革思路,为咸宁学院校园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地方高校校园体育运动竞赛改革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和体育运动竞赛的相关书籍,以及地方高校开展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相关活动资料,为本研究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
2.问卷调查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发放问卷,问卷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年级、运动竞赛目的、运动竞赛频率、运动竞赛项目等,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90份,回收率97%。
3.访谈法。面访了咸宁学院运动竞赛主管领导与运动场地器材管理中心管理和工作人员,针对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组织管理,场地器材的管理和利用以及维护,目前我校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现实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思路等一些问题进行访谈,并做好访谈记录。
4.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对访谈及调查问卷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咸宁学院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开展现状。①组织现状。据调查所知,咸宁学院校园体育运动竞赛主要包括:由体育委员会和工会举办的每年一次的校级田径运动会、篮球联赛和排球联赛等;由团委会组织各个协会举办的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各项联赛以及各个院系之间的各种体育运动比赛;由各院系团委会组织的班级体育联赛、各院系间的友谊赛以及师生对抗赛等。在上述比赛中,每年一次的全校运动会(2010年以前称田径运动会)以及定期举行的院系间的体育运动联赛,相对其他形式的校园体育运动竞赛而言,校方比较重视且投入较大,规模和竞赛规范性方面都是其他形式的校园体育运动竞赛难以达到的。据调查显示(表1),有73.2%的学生参加过学校开展的体育运动竞赛,22.5%的学生基本上没参加过,4.3%的学生不了解,原因主要有:没兴趣、怕成绩不如人、我根本不知道有比赛以及组织不规范等,这说明咸宁学院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组织与宣传有待规范和加强。
表1 学生参与校园体育运动竞赛情况统计一览表
②项目设置现状。据调查显示:参与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人群以男生为主,占68.2%,女生仅占31.8%。其中从参与项目的人群分布看,篮球占40.4%,田径占17.8%,网球占11.8%,排球、足球、健美操依次排列(表2)。篮球以其攻守转换变化快,彼此对抗激烈,技巧性要求高等特点吸引较多学生的参与,且男生占主要;田径运动会每年一次,规模影响大,参与的人数相对较多;网球作为校园新兴项目,受学生喜爱。由此反映了学校校园运动竞赛在项目设置上有所弊端,适合女生参加的项目太少,且有些偏向于竞技性,这就只有占学生人数比例较少的体育尖子能够参加,无形中把绝大多数的学生拒之在赛场以外。这样就不能使“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等理论充分体现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因此,应对学校校园体育运动竞赛项目设置进行更新和积极引进新兴项目,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表2 校园体育运动竞赛项目统计一览表
③可利用场地器材的基本情况。咸宁学院的体育场地包括3个标准田径场,1个综合训练馆,3个室内运动场地和近百片的室外球场,场地配备相对齐全,其中以篮球场为最多。通过对学校体育硬件设施满意度的调查表明,有85.5%的学生认为基本能够满足他们的运动需求,有10%的学生认为完全能够满足他们的运动需求,有4.5%的学生认为不能满足他们的运动需求。原因主要两点:其一是中心校区西区运动场地的建成满足了一部分学生的运动需求;其二是学校室内运动场馆的建设不健全,场地利用受天气等因素影响严重,遇到下雨天学生们就无法进行正常的运动。这也是目前咸宁学院运动场馆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多种运动需求的主要原因。
表3 学生对校园体育运动硬件设施满意程度统计一览表
④管理机制。咸宁学院目前在对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形式和内容上做了不少改善,但在竞赛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工作上还是有些缺乏。缺乏规范的管理和竞赛监督,就会导致一系列的竞赛问题,例如运动竞赛出现的打架斗殴、运动员代表罢赛和请“外援”等诸多情况。目前现有的管理机制只有奖励政策和一些纸质上的处罚规定,而对于一些违纪行为却没有相应的惩罚和硬性的管理方案。这不仅使比赛的公平、公正性难以保证,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在心理和身体方面受到伤害,更加严重违背了“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等理论。
2.咸宁学院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改革思路。①打破旧观念,开创新体系。咸宁学院2010年全校运动会就为我们开了个好头,它在我校首次尝试将趣味运动、健身操、啦啦操等项目搬上了运动会上,这样不仅吸引了大量喜欢运动的学生参与,而且平时不怎么爱动的女生和老师也参与到其中。因此,我们应将这一成功尝试推广到其他的大型运动比赛场,如在篮球比赛中场休息时间跳啦啦操和健美操等,也可以在篮球比赛中增加“定点投篮”“运球障碍跑”和“远距离投篮”等拓展项目。总之,我们在逐渐施行过程中要建立一个注重健身、淡化竞技,增添融健身、娱乐、文化为一体的多功能校园体育运动竞赛体系。②加强宣传力度,扩大校园体育运动竞赛认知度。高校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宣传是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咸宁学院要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就要加强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宣传力度,利用校广播台、校报、海报、校园网等校园媒体工具对其进行准确的而及时的报道和宣传。另外对于一些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的竞赛办法及操作流程应形成文字性材料,通过各种方式对其加大宣传。这样才能保证校园体育运动竞赛健康、稳定、有序地进行。③将校园体育运动竞赛融入到学生生活中。为了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及“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的理念,让校园体育运动竞赛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笔者认为可以将校园体育运动竞赛这一整体,化分为部分,使学生更加能够充分快速地被吸收到这个整体中。例如:将一年一次的校级运动会和各种大型校园体育竞赛化整体为部分,把有些竞赛内容划分到每个院(系),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进来,不参加竞技性的项目,就参加大众娱乐型的;不参加个人项目,就参加集体项目;不参加比赛,可以参与后勤保障和啦啦队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是不参加比赛,也感受到了赛场氛围,真正实现了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解决了校园体育运动竞赛参与人数不多、性别差异大等各种问题,同时也使学生不一味读死书,学会劳逸结合,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校园里体育运动竞赛,让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真正融入到学生生活中。④完善校园运动竞赛的管理机制。针对咸宁学院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管理机制的缺陷与不足,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强化监督管理体制,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参加运动竞赛的运动员进行认真、仔细、严格的审查,对于“打架斗殴”“冒名顶替”的行为一经发现,核实后从严从重处理,确保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公平、公正性;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充分明确各个竞赛组织机构部门的职能,对于那些设立了却不做事的部门人员应在总结会上进行点名批评,对于那些玩忽职守而造成重大事故的部门人员应追究其相应责任,确保校园体育运动竞赛强大的后勤保障作用。
四、结论
1.咸宁学院开展的校园运动竞赛的项目类型较少,并没有其他一些能够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的运动项目,不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2.咸宁学院校园体育运动竞赛的管理机制还存在着一些漏洞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让参加校园运动竞赛的学生对其产生不信任感。
3.几年来咸宁学院运动竞赛在竞赛项目上有了一定的变化,一些趣味性和娱乐性项目走进了校园,开展贴近生活的集体性项目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尹章豹,张鹏.咸宁学院校园体育运动竞赛开展现状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0,30(6):93-95.
[2]杨远波.高校运动竞赛的改革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6):110-113.
[3]李悦悦,王建.普通高校校内运动竞赛现状及改革思路研究[J].中国教育导刊,2008,(7):88-89.
[4]余富光.学校运动竞赛改革的尝试[J].中国学校体育,2004,(1):52.
基金项目:咸宁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KY09037)
作者简介:尹章豹(1978-),男,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