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完善环境保护法对我国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1983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指出了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法律条文不够具体,对违法的法律惩治力度不够和在一些地区的企业与公民的环保意识差的现象,着重从如何完善环境保护法与如何提高企业及公民的环保意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阐明完善和实施环境保护法以及提高企业与公民的环保意识对我国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环境保护法 环保意识 可持续发展战略
  
  “人类要生存,地球要拯救,环境与发展必须协调”,这是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有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的大会中写入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里的重要口号。这次大会是人类继以往有关环境与发展问题认识的又一个里程碑,这个认识是地球对人类滥用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后带给人类的惩罚警醒出来的。同时也表明这一发展的新思想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组织所承认和接受,也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走向行动。
  
  一、为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重视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为了实现一国经济、社会、生态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持发展的适度和永续性而进行的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全方位的谋略。结合我国的实践,可持续发展战略包含五个方面不可分割的内容,一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强调经济发展为基础,不仅意味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更为重要的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对我国来说,要改变原来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二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三是可持续发展以科技进步为杠杆。四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五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合理的制度、政策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为保障。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上,实践表明环保和自然生态协调单依靠政府行政力量是不够的,应向发达国家学习,注重运用经济政策、法律手段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来推进可持续发展。
  
  二、治理环境污染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可喜的绩效,但在经济増长的同时也付出了不可弥补的代价,如案例1:在冶金行业,国外每吨钢的综合能耗在0.8吨标准燃料左右,而我国高达1.5吨;高炉渣是制水泥的最好原料,美国已全部利用,而我国还有40%即每年860万吨弃之为害;有些钢铁厂的炉渣含有贵重的稀有元素,现在大部分还是环境污染物;有色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尾气是制造硫酸的好原料,现在每年放空的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相当于50万吨至60万吨硫酸产量。在煤炭行业,我国的煤炭产量略高于美国,但1年煤灰渣的排放量却比美国多三倍,约1亿吨。在电力行业,大电厂的热效率国外为40%以上,我国为27%,整个能源利用率不到30%,比日本、美国低20%,仅此一项就等于把1亿多吨的燃料变成“三废”排入环境。在炼油行业,点“天灯”烧掉的气,一年有20万吨,每炼1吨石油,国外用水0.2吨,我国少的要用水5.6吨,多的要用水30多吨,用水量大,排水量及其污染也大。在造纸行业,每年随废水排入江河的烧碱,相当于全国烧碱产量的三分之一;木材的平均利用率为45%,每年等于把几万吨废纤维排入江河。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遵循了这一规律。我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后起国家。我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我国各级环保部门必须根据环境保护法的法律条例对这样严重的危害,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治理污染,否则严重的危害将仍然继续下去,其后果足以毁坏我们共同拥有和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地球。
  
  三、提高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
  
  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比较差,为图方便,一次性用品使用多,扔下的垃圾也就多。很多小学生在学校不敢乱扔垃圾,但出了校门就不管不顾;星期天父母带着孩子到公园玩,绿茵茵的草地成了他们的餐桌,人们为了走捷径,草地也踩出一条条的路;特别是对有害土壤的废电池也随便乱扔。而被污染的土地几十年内都不能把有害物质化解。我国环境保护法中没有规定公民将垃圾如何分类处理,政府也沒有设置垃圾分类处理的机构,垃圾处理也不科学,采用燃烧来处理,在燃烧的过程中又再一次污染空气,在这方面我国应向日本学习。当我们把一些可以重新利用的垃圾扔掉时,日本已将它们作为生产资源,生产出有用产品。在垃圾处理方面形成良性循环,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垃圾分类及分别处理势在必行,应把这项内容列入环境保护法,并予以实施,否则保护大自然只是一句空话。法律界和环保局也应多制作生动易懂的关于环保知识的宣传手册、影片或电视广告有效地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做到知法、守法、维法。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要从小学生即从小公民抓起。父母和老师也要言传身教,使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而且世世代代继承下去。
  
  四、各级领导要明确环保的真正内涵
  
  环保检查不能光看道路干不干净,创卫评比不能光临时突击搞卫生,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如案例2:环保检查团要来检查环保,某县不知道,为了应付突击检查,全部人都坐上领导的小车买扫帚扫马路去了,商店的扫帚被抢购一空,马路也特别干净。如果县领导认为马路干净了就等于搞好了环保未免太无知和不负责任了,若是环保检查团来测试空气,又该如何应付?该县环保局虽然做了测试空气污染指数的工作,但只是做记录,局领导规定不能将测试结果公开,认为公开了,这个地方会没人敢住下去。作为公民连自己生存环境的知情权也给剥夺了。为了搞好卫生,环卫工人从早扫到晚,天天脏天天扫,扫过的地方回头一看又被弄脏,有意见向领导反映,回答是不脏请你们来干啥?怕辛苦就别做了,现在大把人失业,你不做了,我马上又能找到人做。试问这样的领导不知是管人头还是管环卫的,为何不考虑如何以极少的投入去争取高效率呢?马路天天脏,症结在哪里呢?
  如果我国在法律上不作为,政府环保部门也不作为,我国的锦锈山河就毁在自己的手里。“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的一个紧迫目标”。①
  综上所述,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应该立法更完善,内容更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且要坚决实施。如对政府行为的法律要求、对环保部门的法律要求、对企业行为的法律要求、对个人行为的法律要求,在环境保护法中要制定和体现出来,并且要有钢性,做到谁违反环境保护法,经发现谁就要酌情承担法律责任。政府和环保部门对自己所管辖地区环境污染的不作为、玩忽职守,同样应该酌情受到法律惩罚,还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政府、环保部门、企业和个人在环境保护这个重大问题上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建议把环保部门编制为中央直属的行政机关,这样才能不受地方的束缚,放开手脚,实施环境保护法。
  作为环保部门,对污染行为以罚款了事是管理的失败。因为当事人在被罚款后仍有利润可图时,他还会卷土重来,没有达到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所以环保部门要承担起检查、监督、执法这副重担,根据本地区的环保情况,眀确重要的目标和要害部门,作出具体的环保规划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将环保工作落到实处,力求把环境污染降到最低程度。同时要如实将水源、空气的污染程度公开化,使公民知道自己的生存环境,并采取法律手段严惩污染环境的犯罪者。这样才能使制造出污染的企业正视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在生产产品时污染指数超标是一种违法行为,最终是要受到法律的惩处的,这样才会在清除污染的问题上舍得投资,积极解决污染问题。如果我国的企业都能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把环保看成是一种责任和一种义务去完成,那么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才能在尽量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得以实施,并荫及世世代代。所以环境保护法的完善与实施和提高企业与公民的环保意识,对我国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注释:
  ①人类环境宣言.
  
  参考文献:
  [1]孙亚忠,金乐琴主编.政府经济管理概论,2004.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而多媒体技术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幼儿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本文主要论述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幼儿教育的可行性,以及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幼儿教育的众多优势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教育。  关键词: 多媒体技
摘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因此,加强对高校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使他们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意义重大。本文从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高校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高校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措施三方面进行论述,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的新问题,重点强调应进一步完善统战工作体制,高度重视构建高校知识分子安全工作环境,切实提高从事社会科学工作的高校知识分子待
一、竞争的含义和作用    竞争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生物的进化、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竞争。  所谓市场竞争是指商品经营者或交换双方为实现自身经济利益而进行的劳动耗费的比较。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就是争夺市场,相互间争夺有限的顾客和顾客有限的购买能力。  竞争最基本、最核心的作用是动力作用。列宁曾说:竞争是“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培植进取心、毅力和大胆首创精神的”。通常人们把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