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陈小卿“吃货”逆袭

来源 :电视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hongyu8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舌尖上的中国》关键数据:
  拍摄素材无法计数,大量的数字记录,硬盘资料。
  拍摄团队30多人
  拍摄地点60多个,加前期调研将近100个
  去了将近100个地方
  花费一年时间
  《舌尖上的中国》引发的一些现象
  1,自淘宝的数据显示,自《舌尖上的中国》播到第5天,已有5844791人上淘宝搜索零食特产;有2005万人浏览过相关美食页面,成交729万多件。就连传统烹饪的蒸锅、砂锅的成交量都增长了30%多。
  2,自打该纪录片热播,食品类的购买高峰时段,逐渐从上午11点、下午4点-5点向晚上10点以后转移了。
  3,某门户网站频道总编辞职后,在单位楼下开了一家煎饼摊——还能说什么?
  4,不少看完纪录片的人希望尽快休年假,在游览名山大川的同时,尝遍各色小吃。
  红了
  《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一套开播,首集收视率为0.012,此后一路飙升,收视率比同期几大卫视的热播剧《甄嬛传》还高出不少。无论从播出时间,还是纪录片本身的定位上看,《舌尖上的中国》都不具备成为热播片的潜质,但是它火得一塌糊涂。
  多年前看过《食神》,印象最深的是最后决定谁能做食神的菜肴不是食材让人眼花缭乱的珍品菜式,而是普通人家一道最简单的家常菜蛋炒饭。能打动人的食物,一定是俘获人们内心深处情感的食物。不见“烹饪大师”,不见“美食专家”,更没有 “厨艺大赛”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经出现,就掀起了“吃货”们的极大热情。这部美食献给普通劳动者的颂歌中,划着船桨挖莲藕、背着竹萝上山采竹笋、高跷式捕鱼、卖黄馍馍的陕北老汉、陪外婆制作年糕的浙江慈城小姑娘等都成功引发了中国人对食物最朴素的记忆。《舌尖上的中国》悄然传达出几千年来中国人在劳动中所产生的智慧思考以及味觉审美,每一道食物都能勾起观者的浓浓思乡之情。正是因为这些,才使这部纪录片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感召。
  当今特殊国情,出版业衡量一本书走红程度的标准,销量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看它被盗版的版次、是否能引动跟风热潮等等。如果借此来衡量《舌尖上的中国》,它真的红到发紫:一度最时髦的盗版碟是《舌尖上的中国》;新浪微博“热门话题”一栏,继“舌尖上的中国”升至榜首之后,“舌尖上***”成为舌尖体变成一个跟风话题频频出现,甚至还听说有人开始筹拍《舌尖上的化学》。
  陈晓卿红了,他是《舌尖上的中国》的总导演。一个“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不怕吃”的民族,看到这样的片子,能不忘记元素周期表吗?所以,这部纪录片的收视率已经超过了目前播出的任何电视剧,眼看就超过了相亲节目《非诚勿擾》。播出那段时间,说话如果没提到这部纪录片,你就真的OUT了。微博上的公知频道的公知人物方舟子这总算被换下来了,变成了陈晓卿,人们的舌尖上俨然都是他在翩翩起舞。片子红到什么程度?有人不断疑问,面食里面怎么能没有我们河南的面呢?陈晓卿说,宁夏人民也这么问,山东人民也问。现在我已经不能去这些地方了,据说去一次就要挨打一次。
  陈晓卿的一个好朋友这样评价他:陈晓卿红了你也看不出来,因为他的肤色……你懂的。所以他比谁都亏,人家是红得发紫,他怎么红都还是本色,不管怎么外漏侧漏泄漏都看不出来。”看似调侃陈晓卿的肤色,实则夸赞他心不随境而转。
  坊间流传个段子,陈晓卿有一位女粉丝,想索要他的签名当结婚礼物,陈老师可能还还没适应红的状态,紧张的地到处找签字笔,作为业余红人,必备道具都不带在身上。最后,陈晓卿工工整整在纸上写了八个大字:“珍爱生命,远离舌尖。”……当然更直接表明红了的反映,是媒体记者的朋友们都在互相打听他的联系方式,被数家报刊约访。对于陈晓卿这可是个沉重的负担,据说有个“老男人饭局”,陈晓卿头轮酒敬罢众位亲友,就宣布了一条纪律:任何人不得提《舌尖》半句,否则吐他一身。席间,陈晓卿小声地说:“你说我现在都黑的发红了,是不是我给媒体写的美食专栏稿费后面该添个0了?”问:“你原来一篇多少钱?”“150块,这还是总编辑特批的。”
  因为我是吃货
  从《大国崛起》到《舌尖上的中国》,很多人认为纪录片的高潮期到来了,但陈晓卿知道,这只是纪录片按部认为这只是就班地向前走的过程。由于央视现在对于纪录片栏目的保护力度很大,而这些节目的权限要比娱乐节目宽松得多。但实际上在经费、媒体的扶持方面,甚至不如过去几年。早前就有很多卫视频道总监对《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部分归功于央视这一巨大的资源平台,但能做出来跟大火不是一个概念,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在片子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味道,这是《舌尖上的中国》被观众追着看的原因。
  “吃货”、普通观众、传媒人、文化学者、社会学家等各路人士纷纷发出了各种专业感慨,以求揭秘它何以“走红”,甚至它还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纪录片处境、市场前景的思考。《舌尖上的中国》简直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可陈晓卿悠悠地说,“我是个吃货,没有什么是我不爱吃的,我真是太爱吃了。能够把吃和纪录片结合起来是让我感觉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他觉得片子能火是因为这个题材跟“吃”有关系。食客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好吃吧?这个不太好说,因人而异,每个人会有自己的答案,就像这个片子,每个人会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你对美食,首先要有一个好奇心,第二要有对食物的热爱,口舌之欢,想满足还是非常容易的。《舌尖上的中国》最初定位是希望通过美食这个平台,看到更多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这是陈晓卿拍摄这部纪录片的目的。还有这一次他和他的团队更多的是怀着“吃货”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来做这件事情的。“现在的很多评论有点过度诠释,我本人也没有什么思想,没有追求,更不喜欢被别人拔高,从一个简单的片子里边拔出很多高深的思想。当然大家看了片子有感受,也没什么错。”陈晓卿说。
  2011年,中央电视台成立了纪录片频道,陈晓卿于是向台里报了《舌尖上的中国》这个选题。他在中央电视台已经工作了20多年了,更多的选题是由领导派下来的任务,这是第一次自己上报,而且通过了。很多人对《舌尖上的中国的》中的旁白津津乐道。但陈晓卿以前觉得这片子应该比较窄众,所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出的文案。但现在来看文案对普通大众来说有点“文艺”,对文青又“故事会”了一点。这也是为什么该片的评价显得两极分化的原因。
  对一个经常用一个长镜头把婚庆场面拍下来的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婚纱摄影专业的高材生陈晓卿来说,拍和吃有关的纪录片,简直是太容易的事情了。作为当代吉野美食家,当他有一天发现眼前的食物都不是食物的时候,就拍出了《舌尖上的中国》。好友的饭局,陈晓卿就是这个饭局的舌尖。每次聚会在哪儿吃、吃什么、怎么吃,都由他包办。别人不能插嘴,更别想干涉,否则他真生气。不过他真生气大伙也不在乎,因为他脾气太好了。拍摄《舌尖上的中国》的时候,陈晓卿经常缺席老友饭局,缺席的假条上,写的都是“工作太忙”四个字。大家都以为他当了官,忙国计民生的大事,于是不以为然。结果有一天看到了《舌尖上的中国》,大伙才发现,他还是个三俗的大吃货,只是这次俗到要给全国人民当“舌尖”,于是纷纷原谅了他。
其他文献
由于在《中国轨道》《把一切献给党》《军港之夜》等军旋题材作品中的出色表现,艾东曾被朋友戏称为“主旋律专业户”。在演了一连串的军人角色之后,竟会是暗藏心机类的反面角色纷至沓来。《人证》里的反面人物付新生,《爱上单眼皮男生》里的外表温文尔雅、忠厚老实,内心却是阴险狡诈的蒋易,《上书房》中为争夺皇位而心机毒辣的五阿哥等,艾东在“亦正亦邪”的演技中,锤炼得游刃有余。在最近热播剧《花木兰传奇》中,艾东此次回
播出日期:2012年6月19日  播出平台:三立都会台、东森综合台  导演:明金成  主演:天心、温升豪、柯佳燕、李千娜、谢坤达  类型:偶像/剧情  经济不景气,想发财要更努力!江爸和江妈牵手一生,也吵了大半辈子,吵架的主题除了柴米油盐,不外乎是家里的三个孩子。江爸是公务员退休,老实憨直,平安就满足;然而江妈可不这么想,能够当有钱人,谁要当穷人!发财,谁会不想呢?就连嫁进来的媳妇也盼望着江家大儿
故事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改  革开放的春风已经率先吹绿了中  国南方,个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般  遍地开放,家住瑞安古树村的周  万顺召开家庭会议,宣布了一个  石破天惊的决定:一是卖掉房子  让13岁的女儿阿雨跟随表舅去意大利上学,二是他和媳妇赵银花带着  16岁的儿子麦狗闯荡温州城,寻找商机发大财,此后的20多年间,周  万顺一家的人生都因他当初的那个决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创业年代》
在近期举办的首都电视节目推介会上,编剧彭三源发言表示:她在这个春暖花开、热闹非凡的时候最想说的话,是希望大家“冷静”,听者都明白她话里的恳切。彭老师说这个话不是没有原因的,不久前杭州某影视公司的老板自杀了,给这个晚来的春天蒙上了些许阴霾。  同样是杭州,那个我待过四年、倍感节奏慵懒的城市,某房地产企业也申请破产,成为房地产“资金链断裂的第一案”。有文章认为这个企业肯定在楼市不理智的阶段干过不理智的
说话耿直、语速很快,再听不到她讲“羊肉串儿味”的普通话。“沈冰”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搭火车来京“看世界”的姑娘了,她在这里找到了事业和爱情,如果不去考究外形和出身,你会以为佟丽娅就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大妞。  眼前的姑娘脸上写满自信,近两年来在影视剧作上的高产令她的努力被更多人看到,不过她真实的样子跟想象的稍微还是有些距离。可能是因为身形太瘦弱,佟丽娅看起来总给人以温柔、文静的感觉,但她其实压根儿就不是
导演:李国立  原著:桐华  制片人:蔡艺侬  主演:吴奇隆饰四阿哥、郑嘉颖饰八阿哥、刘诗诗饰马尔泰·若曦/张晓、刘松仁饰康熙、刘心悠饰马尔泰-若兰(八侧福晋)、石小群饰郭络罗·明慧(八福晋)、袁弘饰十三阿哥、林更新饰十四阿哥、韩栋饰九阿哥、叶新饰十阿哥、刘雨欣饰郭络罗·明玉(十福晋)、郭晓婷饰敏敏格格、巴森饰苏完瓜尔佳王爷、穆婷婷饰四福晋、郭珍霓饰绿芜、张雷饰太子、曹馨月饰巧慧、叶青饰玉檀、郑凯
乱世飘萍 情义无价  导演:李添胜  编审:叶广荫  主演:黎耀祥、胡杏儿、萧正楠、马赛、谢雪心、刘江、陈自瑶等  类型:民初奇情、抗战  集数:30  播出时间:2015年8月10日  播出频道:翡翠台、高清翡翠台  故事:在乱世中,胜利需要用另一种方法,这方法就是智取,间谍就是最有效的武器。日治时代,间谍潜伏于大街小巷,无孔不入,各有立场,各有目标。有人为国而战,有人为情而战,有人选择放低分歧
《爸爸去哪儿》为什么成功?真正打造点是小朋友最纯真、最真挚的部分,那部分不能让他演,跑男也一样,真人秀节目,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大家都知道跑男第一集反馈没有那么好,第一集收视率没有那么高,因为兄弟之前没有磨合好,没有晨妈、没有宝蓝组合,形成真实感情,有代入感。时间长,老朋友有了默契、幽默感,那是最大的共鸣点,那个共鸣点是节目成功的原因。  ——陈洪伟
欢乐到底  2013年4月15日,乐视网出品的网络剧《我叫郝聪明》以5000多万的播放量收官。这部讲述北漂大妞欢乐寻爱的网络剧,采用了播放互动、网络征集和全站独占贴片等宣传方式,获得2013年“优秀网络剧作品”、 2013金远奖的“营销传播巅峰案例大奖”、2013大中华区“艾菲奖”铜奖;2013网络视听“最佳网络剧营销案例”;2013“中国微营销年度精品案例”银奖;2013金瞳奖“最具商业价值网络
前一段,巩峥和徐梵溪作为本刊两期的杂志封面人物出现,我们约在一起进行采访;获得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的赵立新,也因出演《中国式关系》的契机,和我们畅聊了表演的真谛;本期策划关于发行的专题,和同事讨论后,曹平属最佳人选。而上面这些活跃在我们眼前的实力派演员都和一部作品有关——《芈月传》。  一部《芈月传》,着实捧红了不少演员,虽然这部戏的大火部分得益于观众对《甄嬛传》的延伸期待,最重要的是曹平和郑晓龙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