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谐观及其现代转换的可能向度

来源 :国际儒学论坛·2009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m17207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和谐观遵循着由外在到内在的逻辑层次:差异是和谐的必然前提,礼乐是保证差异之间和谐的外在制度安排,仁德则是外在礼乐制度的内在道德理性。其和谐观的基本特征有三:一、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二、性近论的人性预设;三、家庭本位的伦理意识。在孔子和谐观的现代转换中,至少有三个可能的向度:在民族文化关系上,从“用夏变夷”到文化生态的范式转换;在社会存在结构上,从等级到阶层的形态转换;在人际关系上,从血缘到业缘的重心转换。
其他文献
中国政府白皮书,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塑造和提升了中国和平、负责任的良好国际形象。通过对近二十年来中国政府白皮的统计分析,总结白皮
探讨非政府组织的功能和作用,有公民个人、政府政治等诸多视角。从国际事务的新视角来看,非政府组织则是化解矛盾的"缓冲器"、促进交流的"中转站"、捍卫公益的"先锋队",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