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技术的土地覆被变化区位效应分析——以龙口煤矿塌陷区为例

来源 :国土资源遥感 | 被引量 : 46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用1989年、1995年和2004年3期数字遥感影像,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BPNN)分类器,获取研究区各期土地利用信息;利用地理学的“区位”理论和分析方法,分析由于地面塌陷导致塌陷区及其附近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模式,以及塌陷地的变化与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具有明显的环状结构:变化速度和幅度中心区明显大于外围区;中心区主要是各种地类向塌陷地的单向转移;中间区主要是园地、耕地、林地、塌陷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相互转换;外围区主要是向建设用地和园地的转换。
其他文献
【正】在数学教学中,充满着各种未知的可能,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教学方式进行,随时都可能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与教师预设的教学产生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化腐朽
为调查漓江流域近30 a来的生态环境变化,开展了基于TM/ETM+和MOD IS遥感长、短周期结合的动态监测研究。通过对3期Landsat-5/7 TM/ETM+遥感影像的信息提取、模式识别和实际调查,发现造成漓江上游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与漓江水源林遭人为破坏、城市化扩展和水质污染等因素有关。通过对MOD IS-NDVI和水体反射波谱分析,初步探明了流域区植被总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和漓江水体污染的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