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与人心的触发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baishi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闲时爱读书,沉浸文中,自得其乐。出于习惯,常将感动自己的文章推荐给学生,或读给他们听,或打印出来,再出几道思考题,有时也让学生写写心得,或据此引发作文话题。学生正如“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在静静的阅读中,触动心灵,将作品从静态的文字还原为鲜活的生命,也在交流与碰撞中,产生触点,引发表达的欲望。夏丏尊先生曾说过,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如此在语言中栖息、浸润,大量地吸纳与表达,触发的功夫应该是渐长了。现以一次阅读传递亲情的过程为例,愿与大家探讨,并分享阅读中的感动。
  第一步:触发家长,文以生情
  一日,翻到台湾散文家张晓风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短文写的是一位母亲在孩子初入校门的第二天站在阳台上目送儿子去上学,出于对孩子路途安全,学校读书生涯等等方面的担忧,心中有着种种的不舍,结尾写到:“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作为一位母亲,我觉得这就是如作者般天下母亲们的心声,感动之余,细细思量:孩子们未必会有我这般的情感共鸣。怎么办?于是,在文章的下面添上阅读建议:作为妈妈的孩子,你有没有想过妈妈对你读书、成长、安全等等的担忧?你能体会这担忧里母亲浓浓的爱吗?请将文章推荐给爸爸妈妈,请他们写下自己的感受。我说:“请将家长的感受明天交给我。”话音刚落,学生欢呼雀跃,说终于也可以让爸爸妈妈尝尝作业的滋味了!家长会给予配合吗?我不能肯定。
  第二天,学生们给我带来了父母的作业。“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灵震撼不已,我虽没有如此细腻的文笔,但我这位普通母亲的所思所想全包括在里面了……考虑让他一人乘车上学,又不放心交通安全,常常是偷偷跟踪他,站在角落里偷偷看他过马路,大约半个月才逐渐让他独立上学……上夜班,下了楼,常常是走几步回头看看,其实什么也看不见,心里很难受,眼泪常常含在眼眶里。此时,我多么希望孩子你快快长大呀!孩子,妈妈的爱你能理解吗?舍不得的同时,妈妈也希望你能得到锻炼,温室的鲜花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我读完这篇文章以后,有一种莫名的激动——这正是我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话!我想,也是千千万万的父母们的心声!但孩子总要成长,我们的社会需要百折不挠的小鹰,为了他们的将来,应该让他们早一点接受生活的磨练……”“作为家长和作者的感受是一样的,给予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无悔的,无限的,希望我的女儿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有时,磨难也是一笔财富,严厉也是一种关爱,在学习、生活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曲折,妈妈的爱会陪你成长……”文以生情,多么感人的肺腑之言,我动情地读着,教室里安静极了,我知道孩子们正在聆听父母的心声。
  第二步:触发学生,亲情互动
  意外的收获让我意识到家长资源的可贵,何不就此展开,通过阅读触动心灵,感悟亲情呢?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寻找并引导学生阅读课外短文。我将一篇美国作品《家》介绍给学生,讲述的是一个5岁的儿子在父亲下班后向父亲要10美元,父亲生气地责骂他,后来父亲情绪稳定下来后,通过询问,才知道儿子竟是想用钱买父亲一个小时的时间,希望和父亲一起吃晚饭。文章出人意料的结尾引起了我内心的震颤,这其实是一个社会共性问题。在将文章推荐给学生的同时,我提出如下阅读要求:你希望自己的父母是每天辛苦工作多赚钱呢,还是希望他们拿出更多的时间陪陪你呢?请写一篇小短文谈一谈你的想法。当看到孩子们写的短文中不乏对父母的怨言时,我没说什么,只是建议他们将《家》推荐给父母看看。谁曾想孩子们主动交来父母的话语:“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肩负着生活的重任,我们很想和孩子在一起,和他们一起读书、看报,一起出去游玩,但是有很多的时间,我们却用在做家务和工作中,忽略了孩子的孤单和寂寞,这篇文章使我受到了启发和震撼,仿佛看见了一个寂寞的心灵在呐喊:不要让我一个人在家。”“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孩子和家长的关系上,首先应是平等互助互爱的……家长在现实的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也不允许有很多时间来陪孩子,这就需要孩子也体谅家长的难处。当然,家长就要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不仅是陪孩子玩,而且是教导他们如何对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困惑,用自己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激情去感染孩子……”
  情感的交流是互动的,家长阅读后的文字体会不也是一篇篇震撼人心的美文吗?孩子们也一定会产生表达的欲望,应及时让这种情感释放。于是,一封封设计别致的信出现在家长会上,打开后呈现的是真挚的话语。“……唯一留下的是那钻石般不可磨灭的回忆,那对这没有原因的爱的一丝依恋。这爱没有原因,因为她如彩虹般美丽:还记得吗?那年的那天,是谁拉着我的手,在雨中漫步,仔细地对我讲着小鸭子的故事,认真回答我不依不饶的追问;这爱没有原因,因为他如蝴蝶般轻盈,至今忘不了那双宽厚的臂膀,爸爸常常从地上将幼小的我一把托起,在空中一圈一圈地转,任由又惊又乐的我又叫又笑,当时我曾天真地想到过:小鸟是这般学飞的吗?这爱没有原因,因为她如永恒般坚硬,这12年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如此坚定地守护着我,时刻让我感到爱的阳光。爱无法用文字表达,无法用语言倾诉,只有在父母的爱心下,一滴滴将爱珍藏在心里,那时,爱将成为爱的原因。”……看着家长由疑惑到吃惊继而感动的表情变化,我感到欣慰:孩子们从爱父母做起,已懂得感恩,懂得爱。
  第三步:触发生活,情以生文
  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是触发;看到某个景或物,引起心中的波澜,是触发;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得与平日所读过的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读了文章,觉得与日常生活有交涉,联想到自己,是触发……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要自己的新鲜的才好。
  一个周末的班会上,我们举行了以“感动”为主题的美文诵读活动,孩子们满怀深情地读着我和他们共同搜集的文章,《妈妈喜欢吃鱼头》《北风乍起时》《树的故事》《我的母亲独一无二》《娘讨来的三袋米》……
  我希望孩子们于有字的书以外,更留心去读没有字的书,在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于是,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组题为“人间万象”的照片,父亲将孩子扛在肩头大步走、母亲蹲下身在风中为孩子拉紧拉链、年轻的儿子推着年迈的老人在公园漫步,风雪中卖菜谋生的父亲一边吆喝一边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我要让孩子们懂得,生活是被细节填满的,这些都是爱的姿势。
  听觉和视觉的集中冲击,文字和图片的熏陶与感染,孩子们情以生文,作文写出了自己的味道。《爷爷是个“胆小鬼”》中写到:爷爷怕的东西连一屋子都装不下:吃排骨怕塞牙,喝牛奶怕腥味,吃巧克力怕粘牙……读完结尾才明白,爷爷的怕缘于爱呀!“怕”原来是褒义。《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写到:小时候雨天的夜晚,雷声隆隆,我蜷缩在被中,“到我这儿来,不用害怕,妈妈在这。”我再也不颤抖,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看恐怖片睡不着,“那只不过是一部动画片,没什么可怕的,到妈妈房间来睡。”我一睡天亮,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在文中反复强调,处处照应,埋下伏笔。
  “文心”是“为文之用心”,从文心到人心,从阅读走向写作,触发生活,触动心灵,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这也许就是触发的功夫吧。我们常常是多篇文章会聚于一个焦点,读书、启示、四季之美、天真孩童、名著人物等等,孩子、家长、老师在共享阅读的同时,也就将语文教育的范畴扩大到生活的范畴,提供学生的是开阔的视野,渗透着人文的精神,渗透着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在感悟语文的同时,也在感悟生活,感悟人生,并通过自己的笔让生活在文字中驻留和鸣响。
  (李素琴,镇江市京口区教育局教研室,212000)
  责任编辑:赵赟
其他文献
带蒂皮瓣治疗组织缺损和骨外露创面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常带来皮瓣臃肿、外形难看、影响肢体功能等问题,尤其是手部皮瓣对功能影响最为明显。因此皮瓣术后,如何行皮瓣
临床上发生足下垂表现常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当影像学表现腰椎间盘膨隆于椎管内的影像,极易被诊断为椎间盘膨出或轻度突出,从而导致误诊误治。我科曾收治1例左足下垂半年
有一种鸟,喜欢朴素而低调,它知道唯有这样轻装自己才能飞得高远。我的好友志祥就是这样的一只不镶金的鸟。  志祥本身是个读书人,热情、纯真、朴实、睿智,身上流溢出一种浓浓的书卷气。走上领导岗位后,这种书卷之气便在他的办学理念中逐渐凸显。七年历经五所学校,他所到之处总有个典型特征——教师与学生都渐渐爱上书。因我自己也是爱书之人,于是与他颇有渊源,我们常在一起谈论关于人生、阅读、教育的话题。我区在推动读书
顾颖:学语文,就是和孩子一起欣赏书里的风景。    2007年盛夏,蝉声未消,我走进静谧的力学园,心怀忐忑和憧憬,踏上自己的教师之路。那一年,我22岁。  刚开始工作,做什么都错。头发披散下来太邋遢,衣服穿得随意不得体,黑板报出得没别的班好,和家长相处近不得、远不得……最难的还是不知道怎么教语文。我努力回忆自己当年是怎么学语文的,希望能找到一点灵感,可不久就发现时代变迁太快,语文课早不是当年的模样
一、创新“四位一体”发展模式,促进教师全面均衡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持续深入进行,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我市发挥“四位一体”体制优势,以学科工作组为载体,创新构建起新型的教师发展模式,以寻求教师内涵式发展的新突破。  1.“四位一体”充分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  现代教师除了应具有教学能力与教育能力外,学习能力、科研能力、信息能力已成为必备的基本素养,但是综观教师发展现状,发展不全面、
教育名家李镇西说过: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幸福的快乐;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在我们看来,孟晓庆校长的成长历程是对这句话最好的印证。  满怀情感的教育者  他能为着教育的思索而通宵达旦,能为着完美的实践而废
肱骨髁间骨折是青壮年严重的肘部损伤之一,但50~60岁的伤者也时常可见。由于损伤程度的差异,以及所采用的治疗措施是否合适,其最终结果往往显出较大的不同。对于粉碎性骨折如无牢
国庆长假的第三天晚上,接到了一通同事打来的电话。  “组长,假期家庭作业有哪些啊?我想和你核对一下。”  “嗯,你等等。”  我印象中有四项作业,但是一时记不起具体内容。近来任务较多,只好改变了年轻时用脑子记的习惯,改用记事本。没办法,好记性不如赖笔头嘛!  我翻开记事本,果然有四项,于是逐一念道:“第一项:写一篇下水文;第二项:在原有校本《习作》教材的基础上编写本学期的‘作文活页’;第三项:在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