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职校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与劳动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使得职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在逐步发生变化,由过去的国家统一分配到政府指导就业,到学校推荐就业,再到现在的学生自主择业,这也是新时期劳动就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变化。班主任应自觉、有计划地渗透职业指导,加强就业指导,培养学生新的就业观。
  关键词:职校生 就业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教育与劳动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职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也在逐步发生变化。由过去国家统一分配到政府指导就业,到学校推荐就业,再到现在学生的自主择业,这是新时期劳动就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变化。因此,如何增强职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率,对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要想提高职校生的就业率,职业学校就必须对职校生进行有效的职业指导,特别是择业观的教育。如职业学校可以利用班(团)会、家长会等渠道,对学生、家长进行宣传引导。开展职业指导固然十分必要,但与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还是班主任,所以班主任必须自觉、有计划地渗透职业指导,加强就业指导,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职校生就业观的形成。
  一、职业学生就业观念中的错误倾向
  1.传统观念未变
  尽管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已毫无例外地被推向了市场。但是,许多学生、家长都难以适应这个变化,总认为学校是公立学校,自己是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学生,毕业后应由政府统一安排工作。
  2.没有忧患的意识
  不少学生认为,考进职业高中,只是为了混个文凭,不用刻苦学习、苦练本领,至于工作,则是学校和家长的事。
  3.怕苦怕累思想作怪
  不少学生认为,辛辛苦苦读了十几年的书,目的就是吃碗“轻松饭”。当学校推荐上班路途稍远些的单位或稍辛苦些的工作时,学生就不愿意参加应聘。
  4.名利思想作祟
  不少学生一味追求工作单位的名气大、工资高,心理价位与自身实力差距太大,也是时下职校生就业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加强就业有关对策的宣传,澄清学生和家长的错误认识
  1.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学生及家长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观是人对职业的根本看法,是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求职方面的具体体现。职业观能直接影响人们在择业时的价值取向,形成不同的择业标准。如崇尚金钱的人,以收入高为标准;崇高权力的人,以能“升高晋职”为标准;贪图安逸的人,以轻松为标准等。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职业价值观,都希望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但是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作为社会的一员,应首先考虑社会价值。如果离开社会价值,人也就无法实现个人价值。
  2.加大教育力度,引导学生树立新型就业观
  (1)加强艰苦奋斗教育,树立劳动创造世界的观点
  在推荐毕业生工作时,笔者发现,许多毕业生把职业分成三六九等,总是盯着环境优美、待遇优厚的工作,不愿做艰苦的工作,只看到别人拿钱,看到别人怎样赚钱。为此,班主任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无高低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可成才”等观念,教育学生克服等待观念和依赖思想,树立新时代应艰苦创业的思想。
  (2)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在择业时,学生都想找到理想的职业,但是有些学生常常抱有挑剔和攀比心理,不仅怕苦怕累,贪图享受,而且高估自己,挑东拣西,与同学盲目攀比,结果使自己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困境。因此,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教育他们对客观存在的职业与主观自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既不能妄自菲薄,丧失信心,也不能忽视自身实际,好高骛远。
  3.教育学生校正心理定位,增强就业的危机感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职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一个岗位干一辈子的时代更是一去不复返了。面对就业的新形势,班主任要引导职校生不要过高要求,先参加工作,在实践中锻炼能力,逐步积累经验,等自身能力提高了,再谋求更大的发展。
  (作者单位:南昌汽车机电学校)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