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娱乐化倾向及其影响

来源 :采.写.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lotang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新年伊始,世界各国媒介关注东盟五国遭遇海啸袭击的报道络绎不绝。灾难报道原本就吸引入的眼球,何况这是一次死亡15万人以上的世纪灾难。媒介报道系统而又详尽地将全球人民的同情心充分调动起来,并将赈灾捐款推至历史之最。纵观这一个月的媒介报道,我们发现,即使面对的是这样大的灾难,新闻娱乐化的报道依旧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像奇迹生还:“渔民被困船内七天得救,孕妇丛林产子取名海啸”这样的标题比比皆是;更有NBA球星进球每得一分捐赠一干美元;北京赈灾义演票价一百,记者入场也不例外等“戏说”式的报道充斥着每天的新闻栏目
其他文献
(一)一种"最脆弱最不成熟"的文体,划出中国新闻史的一个新时代,不知是喜是忧.然而对于时评来说,肯定是喜的,这不,时评热刚刚三五年,大一点的反思与讨论就有两次.一次是李方老
新闻和史学、文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甚多,有密切的关系.新闻与其他学科尤其与史学、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主要表现是在语言、典型、形象思维三个方面有着
征途与诀别1934年,在红军长征之前,陆定一正在一个潮湿的屋子里当“刻字匠”。“刻字匠”是什么职务?说来还要费一点笔墨。早在1928年,陆定一任中国共产党驻莫斯科代表团的代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