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移位≤2 mm肱骨外髁骨折手术与保守治疗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ghost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移位≤2 mm肱骨外髁骨折早期经皮固定手术和保守治疗的效果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个研究单位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初诊在受伤1周内、移位≤2 mm的114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其中,使用石膏固定于旋转中立位及屈肘90度41例(A组),使用经皮克氏针或者可吸收骨棒固定73例(B组)。

结果

1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4年,平均1.2年。A组41例中11例出现骨折再移位,B组73例均未出现骨折移位。11例骨折再移位者(C组)均接受了切开复位克氏针或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根据Dhillon评分,A组30例保守治疗成功者和B组73例评分均优良,C组11例评分一般。C组关节活动度评分(1.82±0.4)与A、B组(2.93±0.25和2.89±0.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出现骨骺早闭1例,皮肤激惹反应1例,无感染和皮肤坏死等并发症。

结论

移位≤2 mm肱骨外髁骨折保守治疗易发生再移位;早期经皮固定手术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式,可避免骨折再移位导致的切开复位手术、功能不佳、骨骺早闭等并发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股骨是否截骨对18个月~3岁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开放复位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有无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国内8家单位行开放复位手术治疗的18个月~3岁的67例DDH患儿中,股骨截骨组(41例)与股骨不截骨组(26例)的近期疗效有无差异,评估术后髋臼指数(acetabular i
目的探讨环状韧带的重建、修复对陈旧性孟氏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各中心治疗的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患儿,通过病历查询及随访的方式获取资料,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首诊时间、手术年龄、骨折分型、复位方式、是否尺骨截骨、手术入路和肘关节功能等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有59例患儿纳入本次研究,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22个月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我国乃至全球范围人类的健康 ,是导致死亡的首要病因[1-2 ] .据文献报道,缺血性疾病排中国人群死因第二 ,冠心病年龄标化病死率明显上升 ,死亡人数明显
目的分析小儿肝囊肿腹腔镜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肝囊肿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12 d~3岁7个月;全部为单发囊肿。全部患儿行腹腔镜手术(经脐部单切口腹腔镜5例),及术中胆道造影。1例患儿行腹腔囊肿切除术,4例患儿行腹腔镜囊肿开窗术,2例患儿行腹腔镜囊肿胆囊吻合术。结果无术中中转开腹。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