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force9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传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可以传承文化,可以传达社会价值观,从而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转。从语文教育的外在目的看,工具性强调的是语文课程的功能和目的。人文性是指语文课应突出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视,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德、智、体、美和谐的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强调“统一”,而不是“结合”,颇有深意。如何理解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和谐的统一呢?第一,两者的统一,不能偏重某一方面。第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因为,语文是“交际工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属于“人类文化”,又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非常深广的,小学语文包含母语使用的规范和技巧,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色彩,是作者睿智见解和个性风格,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这是语文的人文性所在。因此,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是语文教育的本质回归。
  一﹑通过情感朗读,以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要求学生充分地读书,是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相统一、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重要过程和方法。如:在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陈淼所写的《桂林山水》的课文时,教师深情并茂范读课文所营造的情境,学生陶醉于文章所描写的美景,被文章的优美语言所吸引。他们的内心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极大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再抓住重点词、句、段落,引导学生采用默读、自由读、同位互读等10多种不同的形式朗读方法,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朗读做出鼓励性的评价,让人人乐意去读,并在读中接受美好情感的熏陶和高尚道德的教育。极富感情地朗读,有助于情感共鸣,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提高读书效率。读的时间足,读的目标明,读的形式活,读的层次清,不仅提升了阅读感悟,从而使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提高了阅读效果。
  二、加强语感渲染,以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故事性强,感人至深;有些文章极富有情感性、人文性、综合性,有利于铸造人的创造品质。在语文教学中,应抓住以上文本的写作特点,根据文章主题,引导学生在学习文章中提出问题,引起讨论,在问题的讨论中加深理解,激发情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课文《梅花魂》的教学中,讲述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表露了一位老华侨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这样展开训练:学生自由感情朗读,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反复读并思考: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并紧紧抓住一个字:“魂”,引导学生在阅读这几件事时感悟,外祖父的魂究竟指什么?画出描写老华侨的一些令你感动的句子,体现了这个魂的。“送墨梅图”“赠梅花帕”是老华侨爱国心的集中体现,教师善于抓住课文中这一十分有富人文性的内容,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调动学生情感智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播放了一段录像,让学生看着画面进行想象。画面中,船渐渐地消失在滚滚波浪中了,微风轻轻地吹拂着老华侨的一头白发,一行热泪在老华侨那刻满皱纹的脸上无声流淌……画面在这里停住了。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喜欢的表达方式,例如:根据画面如何进行续写或场面描写;以表演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学生的感情随着阅读、感悟,已被老华侨的精神所感动。学生仿佛融入故事中,把情感推向了高潮,他们的情感经过一段时间的孕育,已经到了不吐不快的程度,录像后的说话安排,正好给学生留下了口语训练的空间。由于学生的阅读期待、阅读视觉、认识水平、生活经历等各不相同,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教师既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更要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价值观念,特别是对不符合的见解加以引导,他们的发言从不同角度将主人公的一片爱国深情更加立体化了,“魂”的内涵更加丰富了,学生们为魂而感动,为魂而发出赞叹。这种教学方法挖掘了教材中的工具性、人文性的内涵,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三、通过情感体验,以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标准》强调:“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阅读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阅读中得以渗透,这正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教授《永生的眼睛》一课时,由于内容不难理解,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读过课文后,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由于课前布置了查阅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学生借助资料的理解就广泛多了。有的回答:“这位父亲用自己的言行在影响、教育着孩子们,我觉得他非常了不起。”也有的回答:“父亲把死后的母亲角膜捐出去,似乎太不尊重死去的人了,虽然这是母亲的遗愿。” 另一学生听到前两位学生的发言,持不同意的观点说:“父亲能够以帮助别人为快乐,他做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同学们相互相展开争论,看着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教师顺势利导,“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值得别人学习、尊重的呢?学生回答:“处处关心别人,做出對别人有意义的事的人才值得大家学习、尊重……”。由于学生的个性、生活体验不同,以上学生的回答都体现了学生对课文的“独特体验”,这对学生来说是“言者无罪”,要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在学生独特体验被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学生会饱尝个性思想被肯定的快乐,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他们个性化的创造潜能,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学生在文章中所感悟到的,是他自己以独特的感性和经验模式参与解读才能感悟的,即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发挥自我、实现自我,让工具性与人文精神在阅读教学中得以渗透,突出“人本”,体现“关怀”。
  语文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潜能,这有利于学生掌握语文能力,有利于学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文化熏染,端正价值观,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发展,传统教学中的班级授课制不再能够满足班级所有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高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模式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更加有效的教学,并且在词汇教学策略的选取和应用中帮助教师灵活运用,提升英语词汇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英语;分层教学;教学策略;词汇教学  一、引言  有人用语言的骨骼形容语言结构,那么词汇则是最重要的器官和血肉。在词汇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和
【摘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应该强化德育意识,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蕴含的德育要素,把数学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地整合,形成两者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完善教育模式,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教育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要求。数学教学作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简单地成为只有传授知识的过程,它应该是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
【摘要】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后进生”在每一个班级里面都会存在。如何转化“后进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后进生”的转化策略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入手进行探究。  【关键词】德育教育;后进生;转化策略  时下,有不少班主任怨工作难做,主要原因归于“后进生”问题。其实,转化“后进生”,是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不可忽视的职责。如何转化“后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从而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音乐学科,在其教育、教学形式与过程中,与其他学科又有显著的区别。音乐以师生双方主动、积极的情感投入和互动的情感交流活动为主,并视这种活动本身为教育的目的。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音乐学习方式,虽已被音乐教师广泛接纳和普遍运用,但是如何利用新课程理论来
本报综合消息 10月13日,第六届广州市校园无线电阳光测向活动在番禺石碁镇中心小学举行。该活动由广州市教育局支持,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主办,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教育指导中心、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中心小学承办。  “阳光测向”是引导学生走到阳光下,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利用无线电测向科技手段,开展集科技、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科技体育运动。电台均放置在操场内,并使用“雪糕筒”遮挡,运
摘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音乐教学中,要通过情感渗透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促进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教学手段及方式,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做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因此,音乐课有效渗透情感审美育教育,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音乐课堂;情感审美;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美丽的花朵;有人说教
“留守生”是个班级中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心理情绪波动大,学习习惯不良、家庭教育欠缺,其所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困扰着班级管理,阻滞着学校教育发展。为做好“留守生”教育管理工作,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成效,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班级管理中我积极开展“五常一及时”(即安全常叮嘱、生活常过问、休闲常谈心、学习常辅导、好事常夸奖、困难及时帮)关爱“留守生”教育活动,让“留守生”沐浴着爱的阳光,和其他学生一道共同健康
本报综合报道2016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近日圆满结束,全市新增中小学正高级教师34名、高级教师(含中专教师)1419名、一级教师1275名。2016年职称评审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申报人数创新高,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大幅增长;职称改革政策落地开花,教师职称结构更趋合理;服务工作更有成效,得到教師广泛认可;评审工作严谨规范,成为全省工作的标杆。  广州市教育评估中心按照严格审核、公正评判的工作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呼唤人文精神的时代,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已不再是唯一目的,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活动的始终。高年级的小学生对人文精神还始于朦胧阶段,对其进行人文精神启蒙教育,奠定其人文素养,塑造其健康的人格,培育其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及
摘要:背诵对理解力、记忆力、表达力的巨大提升作用,是形成语言能力的关键。但可惜的是,没有几个学生喜欢背诵、重视背诵。问题出在哪里呢?仔细研究,发现有的教师在背诵教学中存在以下误区:误区~越多越好;误区二一一死记硬背;误区三一一化零为整;误区四一一只背不诵;误区五一一方式单一。我们只有正确应对,掌握好度,背诵才能成为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好方法。  关键词:背诵;误区;应对  有人说“熟读”是学习语言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