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视角浅析食品安全问题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tersk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层次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该论文重点研究了这一问题经常发生的经济原因,明确指出这是由于食品市场当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等而导致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造成的,与此同时,对于此给出了推翻“柠檬”市场的管控方式,指出构建健全、优质的质量认证系统与实施品牌化战略则是有效处理这一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柠檬”市场;外部性;食品安全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广大民众在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也更加关注于各种生活物质的品质。但是,时常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则已渐渐的使人们产生了忧虑,由之前的“三聚氰胺”开始,再到后来的“假羊肉”问题。最近这几年,这一问题层出不穷,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单一化的市场自我调控体制已经无法满足市场良性发展的需要,市场当中时常存在着“劣币驱逐良币”情况。对于这样的好商品无市场、被打压,而只存在次品的“柠檬市场”当中,广大的消费群体则是最无辜的受害者。
  一、消费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方
  食品市场当中的关键性组成内容有三种,它们分别是政府、厂商以及消费者。政府则属于市场规章的设计者,同时要负责维持市场的正常运转,厂商则属于食品的产出者以及食品讯息的具备者,就消费者而言其只是产品的需求者。凯恩斯明确指出市场经济则属于需求方的,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供给要取决于各种需求。但是伴随着这种经济类型的不断演化与发展,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消费者的个人消费活动时常难以有效的满足其具体需要。其往往会因为会因为信息不对等而始终处在不利地位。
  第一,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首先他们难以具备充足的时间去了解全部的市场讯息。此外,其也不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去得到相关的讯息。其常常是处在信息链的终端位置,仅可以透过商品包装处的一些说明讯息了解一些产出者打算让你得到的讯息,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始终处在讯息获取的被动立场。此外,超过50%以上的消费者自身尚且不了解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根本难以有效的辨别出产出者给出的各种讯息的真假,而仅仅只能够根据自身的经验与主观化评判来实现消费行为。就消费者均衡的角度而言,其往往会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高化,选择一些价格偏低的商品。但是事实上有问题的食品是难以通过眼睛来辨识出的。因为这种信息的不对等,价格则就难以做出有效的调控,进而则会造成市场自我调整的失效。
  第二,超过50%的消费者自身的非专业化地位常常会造成其诉求难以迅速的和政策设置部门进行充分的交流,难以参加到食品政策的设置当中去。在和政府、公司的第三方的论战当中,消费者仅仅只是利益相关者,他们仅可以无奈的接受相关讯息,而难以对于这些讯息做出一定的筛选。
  第三,个体消费者在遭受食品安全问题的伤害后,难以具备充足分诉讼水平与经济支持来和产出方进行辩驳,若难以获得外部的支持与协助,那么则是不可能进行充分维权的。
  二、厂商生产的外部性
  就整个食品市场而言,信息的获取的严重失衡则导致商品的供给者始终处在优势地位。因为消费者自身尚且不存在获得所有讯息的条件、时间以及专业素养。商品供应者进需为他们给出在观感与口感当面有一定特点的食品便能够顺利的获利。
  对于市场供给者(厂商),正规厂商和非正规厂商给整个社会所造成了明显相悖的外部性特征:首先,正规厂商为消费者与非正规厂商造成的正外部性。主要展现在于:就消费者来说,正规性质的厂商所产出的商品切合市场标准,能够充分的满足其具体需求,此外还能够促使其将这一产品向周围传播,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以正外部性;但是就非正规厂商来说,因为优质商品已在市场当中占据了优势,且具备了优质的信誉。所以,在消费者难以科学的辨识出优劣质商品时,非正规厂商则会凭借整个商品的信誉欺骗消费者来实现自身商品的销售,进而收获不法利润,这时,正规生产者则对于非正规生产者产生了正外部性。此外,非正规生产者则会给广大消费者与正规生产者造成一定的负外部性。主要呈现在,就消费者来说,非正规厂商所产出的与投放市场的不良食品,不单单会对于广大消费者的个人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还会对于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对其产生负外部性;但是就正规厂商来说,因为非正规者的劣势商品给他们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阴影,这时也会明显阻碍到正规产品的销售。从而对其产生负外部性。
  正规厂商对于整个社会所造成的正外部性并未能得到足够的补偿,与此同时,非正规者们所导致的负外部性亦未能付出相应的代价。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外部性无法经由市场体制来加以有效的管控,这样下去则会造成市场调节的严重失效。
  三、政府在监管中处于弱势地位
  由经济学的立场出发,市场自我调节如若出现失效的状况,则需要由政府来予以及时的管控。市场监管属于政府的一项关键性智能,政府一定要切实的发挥好自己的管控作用,从而最大限度的维护社会大众的利益。斯蒂格勒说,监管总是有利于生产者。政府管制俘虏理论明确指出:首先,政府并非一个公司,其难以精确的认识与了解到公司的产出成本,而仅可以依据公司所给出的相关讯息进行一定的成本合算。与此同时,公司则回为实现自身的片面利益而向政府传播一些有助于自身的“失真”讯息,这样一来则会造成政府的调控功能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因为信息不对等的状况一直在发生,政府身为管控者,在整个管控活动当中则一直处在不利地位,广大的消费者作为一个个松散的个体,也是无法发挥一定的监管效用的,如此一来则会导致公司作为被监管者,始终处在优势地位。此外,他们还会构建起一个个利益集团来针对政府实施游说,从而获得更多的利己之处。此外,其还会综合运用在监管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等性,使得政府难以对于具体的市场讯息进行把控,让政府管控遭遇很大的威胁。
  四、政策建议
  (一)健全质量认证系统。柠檬市场出现的一个较为关键性的特征便是信息不对等,要有效的处理这一状况,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则是进一步健全食品质量认证系统。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各个管控机构的管控职权范围以及科学的设计各个机构的运作流程,从而有效的提升管控效率。
  (二)积极去鼓励优质企业树立优质的品牌形象。积极鼓励高品质的公司去树立自身良好的公司形象,建设优质品牌,构建起完全的公司文化系统,从而有效的提升公司不良活动与恶性竞争的成本。支持品牌公司去提高消费者对于消费的认知水平,进而带领他们进行更加理性的购买商品,此外,还需要综合运用区别化与个性化的策略来实现竞争,为顾客们创造更多高品质且更具性价比的商品或者服务。很多公司的销售人员在向顾客们介绍相关商品时常常采用的是则是不管优劣程度如何,全都一概说好。这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商品的负面讯息,使得整个介绍过程并没能让顾客们获得有用的讯息,反而成了一种单方面自夸的活动。基于这种让顾客们混乱的状况,他们在消费过程中只能够选择的消费模式是:相同功能的商品,挑选那些价格低些的;或者说挑选那些大品牌商品当中的低端商品。这则为那些大公司所必须要及时处理的问题。
  (三)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管控的公众参与。消费者作为食品安全问题当中的直接受害者,优化渠道实现公众的有效监督,进一步强化对于此类问题的公众参与则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措施。公众参与则需要由这些层面来展开:1、充分的运用广大消费者与高品质厂商的监督功能,综合运用多种奖励手段来激发其对于食品的整个流通过程实施全方位的监督,进而能够有效的避免食品市场信息不对等现象的发生,然后顺利的消除“柠檬”市场的格局。2、发动媒体力量,发挥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同时,政府要加强对企业与媒体的监管,防治暗箱操作的行为。(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姜涛,王怀明.政府规制与食品安全信息披露[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2).
  [2]李瑾,杨利琼,秦向阳,丁萌.信息不对称与食品安全监管策略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0(9).
  [3]肖兴志,宋晶.政府监管理论与政策[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行政效能监察是行政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实现政府管理功能创新的有效机制。本文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审视行政监察在政府管理中的位置,理性思考行政监察的本质特征和职能内
近年来,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表外业务的发展备受瞩目.表外业务隐含一定的风险,一旦转化为现实风险,很可能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中央银行必须加强对表外业务的监管.但
2014年12月22日,福建省召开了全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
鉴于我国当前输血型、造血型旅游扶贫模式效果不佳的状,虽然目前许多贫困地区由“输血型”向“造血型”模式转变,但往往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各方管控规划能力,扶贫效果状态进程
阳光操作的必要性.众所周知,招投标最能进行“暗箱操作”的环节就是评标阶段,然而不论我们采用什么机制,实施何种制度,评标过程毕竟要靠人来完成.人以社会的方式存在,监督约
春季正是大地回春、百花争艳的好季节,但有些人常感到疲倦无力,即使晚上有充足的睡眠,白天仍精神不振,昏昏欲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春困。春困不是病,它是人体生理机能随自然
门票收入不过占凤凰古城旅游收入的约1/30而已,凤凰又何必精于一张门票的算计,“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呢?  随着五一的到来,各地的旅游又将迅速升温,选择去哪似乎都少不了汹涌的人潮,但可预见的是,凤凰古城的游客将会比往年减少。因为凤凰古城从4月10日起,变“凭票进入景点”改为“凭票进入景区”,游客为此支付148元的门票费,“游览凤凰古城的免票时代终结了”。  不独是凤凰古城,自去年以来,全国许多知名景
期刊
策划前言  “神九”飞天、“蛟龙”下海、“歼-15”一鸣惊人、高铁奔驰……这些令国人无比自豪的成就背后。有一个共同的标志:国企创造。当不少人对国企的印象還停留在“效率低下”、“靠垄断盈利”、“产品落后、缺乏竞争力”时,中国的国有企业已经完成了一次华丽蜕变。  在青岛,同样的蜕变也在发生着:国有企业继续改制,上演着“凤凰涅槃”;再造北部新城区的2014世园会,逐渐在现实中勾画着人们的想像;蓝色经济、
期刊
陈可辛说:“一开始我们以为可以改变世界,摸爬滚打之后才明白,我们改变不了世界,是世界改变了我们。在历经岁月之后,希望即使改变不了世界,但也不要被世界改变。”于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