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先生

来源 :数字图书馆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葛剑雄先生2007年三月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之前,我知道他是一位知名学者。我有个朋友听说我要采访他,说一定要让我向他问好,因为受他的思想影响很大。我看过葛先生的著作,后来现场听过他的讲座,也从中获益匪浅。在他诸多的社会角色中,最吸引我的是历史地理学教授。
其他文献
个人科研信息空间的提出主要源于学术科研大环境一一虚拟科研环境的逐渐形成。开放数字环境下,学术科研人员所依存的学术信息生态系统发生了深刻的重构,学术科研人员的科研信息
文章主要目的是介绍由作者提出的“基于云服务的国家科技文献服务系统架构”,同时针对科技文献服务系统对“云服务”的基本概念、模式、本质作了简单阐述。同时为了更好地说明
采访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科学技术情报所所长吴建中先生是很早以前就有的想法,正值上海图书馆2012年七月庆祝六十华诞,在这个时候将其付诸实现也许是再合适不过了。他是中国图
最近几年,随着网络信息资源,尤其是网络科技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增加,利用知识组织系统来组织关联这些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同时随着本体、词系统等知
迈向知识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的选择。然而,什么是知识服务?数字图书馆应当或能提供怎样的知识服务?这不是某一理论体系可以解决的问题,是需要融合各种理论的新模型、新框架。同时,知
东莞图书馆事业发展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缩影。文章从城市格局中图书馆事业的定位入手,通过东莞这个典型案例,全面介绍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结构和发展思路,概
几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几百年前机器也出现了。于是,他们之间的竞争就开始了。人机大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国际象棋大师对阵深蓝计算机。而2011年2月16日,预示着一个全新时代的
我一直对77、78级的大学生心存特别的钦佩,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在那个荒诞年代保持一定清醒的人,相信并能够静观其变那不可预期的未来。曾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77级的学生、现任北
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数字图书馆在中国紧随世界脚步也已经十余个年头之久,看着苏新宁、夏立新、邓三鸿几位教授的10年数图文献数据分析,颇有感慨。尽管关于“数字图书馆”的概念一
为满足我国面向外文文献的科技知识组织体系(STKOS)建设的迫切需求,在全面分析现有国内外知识组织系统和知识组织系统管理工具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LSTKOS素材管理系统的整体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