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年路过香港逛书店时买了一些图书,其中有一本从数百元打折到71.5港币的画册,书名是《MATERIAL WORLDa global family portrait》,翻译为中文应该是《物质的世界——全球家庭肖像》。出版者组织了几位摄影家,在三十个国家各拍摄一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把全部家当搬到户外,连同他们所居住的房子,拍摄一个全家福。画册里每个家庭占六或八个页码,第一个对页是这幅全家福,后面几页是家庭成员每天日常活动的情景,同时配有文字介绍这个国家的概况和这个家庭的详细情况。
本刊上期(2006年第一期50—55页)介绍了摄影师胡杨拍摄的《上海人家》,也是以家庭为拍摄对象,但他的拍摄方法是在较短的时间里进入几百个家庭,拍摄连同家居环境的人物照片,被拍摄人物处在自己日常生活的环境中,摆出日常生活的状态。
上述两本画册差异极大,使用了完全不同的拍摄方法和表现形式,但有一点是共同之处,它们都显示出了“人和他们所拥有的家庭财产”。
比较这两者,显而易见《全球家庭肖像》是高成本、高投入,好几位知名摄影家奔赴世界各地,找到一户人家,并把他们的全部家当搬到光天化日之下,然后安排摆布一番。这费时、费力、费心的活动,这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上海人家》则简单的多,摄影师进入一户人家,基本上是按现实的情景拍摄。
《全球家庭肖像》的另一个特点是点与线的结合,在拍摄每个家庭全家福的同时,跟随家庭成员拍摄他们的日常活动,形成点和线的结合。《上海人家》则是以每户人家为一个点,由众多的点构成了一个面。两本书的文字也分别很大,《全球家庭肖像》对每户人家有比较深入的采访,《上海人家》则只是被拍摄对象说了几句话而已。
翻看《全球家庭肖像》的确很有意思,从政治、文化、经济的角度都可以读出许多东西,但这种拍摄方法也太折腾人了,使人感到有一种拍摄者以强势俯视的味道。为了达到设计效果,把场景安排到极致状态,从而产生吸引人、震撼人的效果,这种好莱坞大片式的大资本宏篇巨制是难以效仿或者说是不必效仿的。
关于《上海人家》本刊上期已有论述,在此不再赘述,它的确还存在一些可以改善的地方,但却十分值得移植。试想在全中国,如果上至首都,下至县乡,每个地方的摄影者都拍下自己身边的百十户人家,这将是多么丰富的历史影像,这将是一部多么壮观的《中国人家》。
《大众摄影》愿为这件事牵线搭桥,与全国的摄影人共同打造《中国人家》。
本刊上期(2006年第一期50—55页)介绍了摄影师胡杨拍摄的《上海人家》,也是以家庭为拍摄对象,但他的拍摄方法是在较短的时间里进入几百个家庭,拍摄连同家居环境的人物照片,被拍摄人物处在自己日常生活的环境中,摆出日常生活的状态。
上述两本画册差异极大,使用了完全不同的拍摄方法和表现形式,但有一点是共同之处,它们都显示出了“人和他们所拥有的家庭财产”。
比较这两者,显而易见《全球家庭肖像》是高成本、高投入,好几位知名摄影家奔赴世界各地,找到一户人家,并把他们的全部家当搬到光天化日之下,然后安排摆布一番。这费时、费力、费心的活动,这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上海人家》则简单的多,摄影师进入一户人家,基本上是按现实的情景拍摄。
《全球家庭肖像》的另一个特点是点与线的结合,在拍摄每个家庭全家福的同时,跟随家庭成员拍摄他们的日常活动,形成点和线的结合。《上海人家》则是以每户人家为一个点,由众多的点构成了一个面。两本书的文字也分别很大,《全球家庭肖像》对每户人家有比较深入的采访,《上海人家》则只是被拍摄对象说了几句话而已。
翻看《全球家庭肖像》的确很有意思,从政治、文化、经济的角度都可以读出许多东西,但这种拍摄方法也太折腾人了,使人感到有一种拍摄者以强势俯视的味道。为了达到设计效果,把场景安排到极致状态,从而产生吸引人、震撼人的效果,这种好莱坞大片式的大资本宏篇巨制是难以效仿或者说是不必效仿的。
关于《上海人家》本刊上期已有论述,在此不再赘述,它的确还存在一些可以改善的地方,但却十分值得移植。试想在全中国,如果上至首都,下至县乡,每个地方的摄影者都拍下自己身边的百十户人家,这将是多么丰富的历史影像,这将是一部多么壮观的《中国人家》。
《大众摄影》愿为这件事牵线搭桥,与全国的摄影人共同打造《中国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