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按摩师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ya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爱狗,说狗对主人忠诚,很“讲义气”,可是,我们家养过两条狗,都是下楼遛弯儿的时候不辞而别,父亲从此不提养狗之事;母亲则爱猫,说猫优雅、文静、本分,还恋家。可是,母亲养过的两只猫也都先后“离家出走”,不知是跟别的猫“私奔”了,还是觉得在我家待遇不咋地,全然没有半点恋家的意思。母亲很不甘心。
  几个月前,母亲又从宠物市场抱回一只猫儿。这一次,母亲特意给它取名“不离”,顾名思义,即希望它不要像前几只猫那样离我们而去。
  为了和“不离”建立良好关系,母亲不仅提高了猫粮的档次,还日夜精心侍候。只要一闲下来,就把“不离”抱在怀里或是搁在腿上,一会儿抚它的头,一会儿摸它的肚子,还拿出那把她自己都舍不得用的黄杨木梳帮它梳理毛发。夜里,一听到“不离”叫唤,再冷的天也得起床。我们劝告母亲,“您这也太过分了,简直比照顾小孩子还要细心。”可母亲说,这是她对猫儿的“感情投资”。
  您还别说,母亲的“感情投资”还真得到了猫儿的回报。几个月下来,“不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小媳妇儿一样老老实实待在家中,而且吃喝拉撒都依照母亲调教的来,干干净净、规规矩矩。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母亲发现了“不离”居然具备“按摩师”的潜质,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项训练,已经能“持证上岗”,给我们进行“脚面按摩”了。你只需往沙发上一坐,唤一声,“‘不离’,过来给我按按脚。”边说边用手指指脚。“不离”就会马上跑过来,往你的拖鞋上一蹲,然后四条腿轮番起落,就像是在“原地跑步”,而且速度越来越快,按得真是舒服极了。一只脚按完,就换另一只脚,直到你觉得可以了,就摸摸它的头、抚抚它的背,它才停下来,还冲着你娇滴滴地“喵”一声,真是可爱至极。
  现在我每天下了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换上拖鞋,让“不离”给按按脚面,几分钟下来,一天的疲乏立刻会一扫而光。母亲自然是得意非凡,今天晚饭时还放出话来,“以后,谁要让我的‘不离’给按摩,将实行计价收费,一元一次。”我刚想说母亲开的价格还算便宜、公道,没想到母亲又说了仨字,“一只脚”。
其他文献
伯母膝下有3男两女,都在千里之外的边远省份工作。自从伯父去世后,伯母变得忧郁起来,常闷坐在房间里发愣。她不愿去敬老院,独自守在老屋里,只有一个保姆作陪。  逢双休,我便抽点时间去看望她,顺便帮她料理一些家务。这也是老人家最高兴的日子。她并不在意我给她干家务活,因为家里有保姆,她最大的兴趣是跟我谈家常。  听伯母谈家常是件很吃力的事,因为她的谈话内容繁杂又陈旧,说来说去都是讲过去怎么受苦,怎样支撑这
3个多月前,我在单位主动申请了提前病退。幾天后,单位的病退文件发下来了。不经意间,我也成了退休老太。按照单位的规定,我还有一年多才正式退休。同事们不免惊讶,我却如释重负,把这看成是一件不大的喜事。虽然每月领的钱不多,但也算是自己的晚年生活多了一点保障。  离开单位那天,单位为退休的职工开了个小型欢送会,也就是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毕竟是离别的场面,气氛算不上热闹。不管过去彼此有什么误会和冲突,到那一
编者的话:  现代人常常感叹:现在的孩子只知道享受家长或其他长辈的关爱,却不知感恩回报。  其实问题的症结不一定全在孩子,家长们往往只顾用爱去包围孩子,却经常忽略了教会他们如何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如何去回报。  下面这组北京景山学校师生的小文,为我们生动地展示了爱是怎样在几代人之间流动的。    《倾斜的爱》是某期《读者》上的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人发现自己和父亲、儿子之间的爱,是倾斜的爱:父亲肩上的
北京人称的白薯,又称地爪、红薯、红苕、蕃薯。我们家乡,也许是由于气候和土壤的原因,不种白薯。每年庙里唱戏的时候,便有不少小贩,其中就有外乡农民担了白薯来卖。那时候,我还很小,向爷爷要枚铜板,买一块白薯,细细长长,皮儿紫红,嚼了几口,也没有嚼出什么味来,便丢到大庙大门背后去了。后来参了军,先是行军打仗,全国解放后又在“军官食堂”就餐,白薯也就很少吃到了。直到三年自然灾害,这不起眼的白薯却救了不少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