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ingkin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文化事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事业,对于学生的培养需要从小学语文抓起,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不仅是要学生们掌握基本的教材知识,更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而且激励教学法也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应用得当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要探讨了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1导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而激励性手段能够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体会到兴奋,增强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推动力。教师强化激励手段研究,可以让语文教学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前行。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重视激励手段的研究。因为教师面对的学生年龄尚小,激励手段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激励手法运用得当可以营造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更加投入。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手段的科学运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2激励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进行全面改革。传统的的教学方法中教师都是很严格地进行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都是幽默风趣的教师更受学生的欢迎,而严厉的教师会让学生感到压力。教师的赞扬肯定少,批评指责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并且造成学生对教师有恐惧感,课堂氛围也自然会变得枯燥乏味。这是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足和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科学习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而激励教育的应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办法之一,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激励教育的重点在于鼓励和肯定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当中的良好表现,让学生有信心学好语文这门学科,这样才能对语文学科感兴趣。由于小学生的思想心智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环境影响。所以良好的环境影响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而激励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地应用激励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
  3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3.1树立激励教学理念
  教师要将激励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并能够合理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摒弃原有的批评教育為主的教学观念,要将激励教育放在主要位置,落实到实践当中去。首先,要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和学生交朋友,认真对话,相互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让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下去。其次,教师自身的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树立激励教学理念,激励教育工作需要老师做好长期充足的准备,最大的难题是坚持,这需要激励教育在语文教学的实践当中慢慢克服,从而达到激励教育带来的效果,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坚持和努力,克服困难,激励教育的作用才能实现。最后,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需要将激励教育带入到课堂中来,对语文课堂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称赞和鼓励,这是对学生良好表现的回应。而受到鼓励的学生会在之后的课堂中表现更加活跃,这是对教师的良好回应。增强这样的互动,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众所周知的“罗森塔尔效应”,通过罗森塔尔的“权威性的谎言”,他将随机抽取的 18 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发现在 8 个月后这些学生进步惊人,再后来,这 18 人成人后全部事业有成,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很明显,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能力的评价;而教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等方式传染了学生,使他们强烈的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期待、鼓励,变得更加自尊、自信、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取得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3.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不断激励和鼓舞学生努力学习知识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习环境的合理设计,可以极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主动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可在教室的黑板上写上鼓励性的标语,这样在学生不想学习或学习主动性不高的时候看到这些标语便会激发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多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让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力,绘制出一些鼓励学生学习的图画。通过这种鼓励方式可以增强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从而更加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学习更加努力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小学语文知识。
  3.3教学中多组织实践活动
  小学生处在一个很小的年龄段,存在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小组形式,并在小组与小组间展开比赛活动,小组间通过默写生词的多少来决定胜负,在默写过程中,教师也要适当的鼓励学生,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
  3.4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主体性的学生,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注意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且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差异来进行教学。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提出的要求会具有最佳激励效果。比如教师在讲授《秋天的图画》时可以安排学生写作在你的心目中秋天的图画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在批改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优秀方面进行表扬鼓励尤其对于那些语言功底不太好的学生教师要善于从其他方面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激励。
  4结束语
  小学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打好全面发展的基础,小学语文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而且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进程,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海霞.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探究[J].科学中国人,2014.
  [2]柳德明.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
其他文献
摘要: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再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
摘要:美术学科是引领中小学生走向艺术之路的基础,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艺术的熏陶。中小学生艺术欣赏能力较弱,教师需有效引导引领中小学生学会欣赏、学会鉴别,进而启迪灵性,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小学 美术 灵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新课程改革向基础教育迅速推广,中小学美术教师们正在紧跟时代步伐,全面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
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不在表达心意,交流情感,传达信息,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把“口语交际”纳入了教学内容,并明确规定: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这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体现了对语文教育功能的全面理解,对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理解语文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现在的低年级小学生生活内容比起以前的孩子丰富多了,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多,与人交流时基本上“
摘要:每一个学生,其认知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都是有差别的,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使用分层教学方法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也是生本理念的最理想的诠释。本文主要探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改变落后的教学现状,让学生学到除数学知识之外的其他东西。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应用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1分层教学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数学学科教学要求学生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