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众多艺术学科中,大学钢琴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教育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事业之一,近几年来也进行了不断改革。而其改革又必须细化到每一个课程中来,大学钢琴教学也不例外。如何提高大学教学效果,加大其教学改革力度,使其新时代教学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对每个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本文就大学钢琴教学改革的构思与实践进行了详细介绍,提出了其具体的改革策略,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效建议。
关键词:大学钢琴;教学改革;构思;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7-0080-02
在众多乐器之中,钢琴形成了其自身的魅力。除了音域宽广之外,还具有很强的音乐张力,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素养。然而,有关钢琴的学习却并不简单,它要求演奏者要有很强的专业技巧。在大学课程体系中,大学钢琴是艺术课的主要构成部分[1]。大学钢琴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同时演奏和弹奏加强学生的节奏感,在培养学生演奏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2]。在众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大学钢琴教学仍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教学效果并不显著,教学水平还亟待提高。对于众多高校而言,有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不仅是改善当前教学现状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的高效策略。对于国家而言,加强其教学改革,不仅能为其他学科的改革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也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3]。所以,在已发现的众多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展开构思和实践工作,有计划性地进行一系列改革,对于高校和国家都有很高的现实意义。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 打破传统的钢琴教学观念,进行理念更新
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就展开了各项教育工作,传统的教学思想早已更深蒂固,在现今教学领域中仍然发挥着重要影响力[4]。音乐教育理念同样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沉淀,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也有沿用。钢琴教学要想实现较大的突破,首先就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其基础上结合现代理念进行不断创新,才能为其改革开辟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传统理念中,很多钢琴老师认为只要传输给学生有关钢琴的理论知识即可,而忽略了钢琴本身所包含的文化、道德等内容。认知过于肤浅。使得在具体教学中,多是“老师教、学生学”,形式过于呆板,理念过于陈旧。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学氛围,还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学习思想也局限于狭窄的范围之内,对学生之后的学习过程具有阻滞作用。所以,在教学理念上,传统理念要与现代理念相互结合起来,做到思维上的创新,理念内容的更新,使理念与新形势更加相符。钢琴老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首先就要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应深刻认识到大学钢琴是一门综合性质极强的学科。学会深度挖掘其包含的隐藏性内容,做到详细教学,深度讲学。同时,要注重对课堂氛围的培养,除了强调课堂的学习氛围之外,还要提高课堂的自由性,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提高对钢琴学习的热情。老师要做到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感学习,勇于打破传统的“以师为尊”的理念。另外,要做到“应试教育理念”向“素质教育理念”转化,将教学重点归结到提高学生音乐能力上来,而不是让学生为了有更好的卷面成绩而死记硬背,把学生作为提高教学水平评估的“工具”。老师要时刻谨记“为学生服务”这一宗旨,做到尊重每一为学生,与学生达成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对于同一音乐作品,每位学生的体验是各不相同的,老师应该依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进行再创造,比如对一相同旋律的曲子,让学生让学生自主学生配奏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创作天分。
二、 以“多元文化”为教学核心,丰富钢琴教学内容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外加各种先进设备的支持,使得信息实现了共享,各国文化相互渗透。文化形式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特点。这在某一程度上为艺术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扩大了艺术文化的涵盖内容同时,也对大学钢琴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钢琴教学改革时,我们可以依据这一文化大背景,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补充和丰富。首先,在教材的编订上,可以将国外的一些优秀作品及时地吸收进教材之中来,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圣桑的《天鹅》等等。同时,要把范围扩展到整个世界中去,使教材中的钢琴作品不仅仅只有中国、欧洲的,应该包括全世界。可以对钢琴作品进行“横方向”和“纵方向”双方向的延伸。“横方向”上拉伸地域广度,“纵方向”上扩大时间跨度,比如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进行引用,直接跨度到近现代的作品。另外,要有效提高教材的趣味性,使其内容更加生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比如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动漫、卡通等,使其不再只是单调的文字和音符。或者,适当添入一些背景图片,让学生可以通过图片对钢琴的创作背景进行更加直观的了解。编订好后,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要做好严格的审批工作,对于编订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改正,确保无误后,在传送到各高校之中去。除了教材编订之外,还有就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该做到合理布局,巧妙设置。对于同一类型的钢琴作品,要做到整合分类,使学生在理解和学习时能够更加方便。要选择与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中的钢琴作品,不易过难,也不要过于简单。对于一些经典作品要不断在教材中进行传承,对于一些教学价值不高的作品要做到及时的摒弃。教学过程中,要把“多元文化”贯穿到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了解除中国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丰富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音乐无国界”的正确意识。另外,不能盲目地对国外文化进行大力宣传,而忽略本国的文化渗透。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国家,特有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都应该渗透到钢琴教学之中去,教学时应该做到“中国文化为主,他国文化为辅”,把“多元文化”作为主要核心内容,让学生在文化对比中明确文化差异这一不可避免的问题,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以及价值观。只有教学内容得以丰富,才能使扩大教学资源的来源,使钢琴教学的进度更快。 三、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优化钢琴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中,大多是“重理论,轻实践”,直接导致学生专业知识过关而实际操作时却错误百出。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整体教学质量出现下滑趋势。对于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市场越来越大。所以,优化钢琴教学模式已经显得刻不容缓。首先,应该先确定好钢琴教学的最终目标,对钢琴教学有个明确且正确的定位,然后再将目标具化到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中来。对于各高校钢琴教学而言,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每位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标准[5]。21世纪,不仅需要有影响力的音乐家,还需要会进行音乐制作的“天才”。并且,音乐感较强的人在商业活动中也更容易取得成功。然而,钢琴学习不是简单地对音符进行认识,对琴键进行拨动,更需要将自己与音乐安全相融合。传统的理论知识显然与新形势下的音乐人才要求相矛盾,所以,在优化过程中,我们要将实践培训有效地融合进教学体系之中。首先,钢琴这一乐器具有其本身的技术特点,老师在设计课堂讲学方式时,要从演奏特点出发,对其技术要点进行明确的支出,然后知道学生进行自主摸索,自主发现弹奏时还应注意的其他细节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每位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优点。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交流工作,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然后进行针对性教学,使每位学生的优势达到最大程度化的释放。对于学生在自我弹奏时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对于学生的薄弱地方,要加强训练强度,使其不足之处得以改进。各高校应该建设专门的钢琴教师,使学生能够做到实践操作,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及时发现自己在弹奏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学校要加大对钢琴教学的资金投入,尽量使每位学生都能有一台钢琴,从而使教学能够实现“一对一”指导,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实行竞赛制、分组制等等。例如老师通过在讲台上进行演奏,让同学们分组对老师操作中存在的错误进行点评,对于表现优秀的同学,提出必要的表扬。该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扩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并在合作探究中掌握钢琴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印象。还可以借助让一个同学进行演奏,另一位同学进行现场观摩,再进行交换。之后做一组一组的交流评价,从而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做到取长补短。另外,老师还应该学会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而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课堂这一单一教学领域。让学生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去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寻找钢琴弹奏的灵感。不断改善教学模式,把实践能力与理论学习放到同等位置上来,才能使教学结果更加令人满意。
四、 遵循评价原则,完善钢琴评价体系
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检测的过程,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评价时,除了要突出公平公正性之外,还应该体现出人文关怀。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对钢琴教学的评价过于单一,一般都是采取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很容易受到老师思想观念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改革实践中,要把“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转化为“生生评价、生师评价”,实现双向评价。不仅能够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还能使老师在评价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对教学策略进行改正。在“生生评价”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上台演奏,其余学生作为评审嘉宾,对其表现进行评分和适当点评,使评价公开透明化,提高其公正性。在学生对老师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让学生提出相关建议,老师做到虚心接受,并依据实际建议作相应的改正。同时,在评价体系中,可以有效地利用一些先进科技设备进行评价。最普遍的就是计算机设备了。可以把一些有关钢琴的一些理论知识输入进电脑中,然后让学生进行作答,不仅能够节省试卷纸张资源,还能通过电脑阅卷,节省人力。对于钢琴的实际弹奏能力,也能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评价。通过模拟真实环境,排除外界因素干扰,学生进行“对机”操作,计算机系统给出自动评分,为评价体系增添又一有效途径。另外,评价过程中还要加入人文关怀。钢琴不同于数学、物理等学科,它更加注重情感与情感之间的交流。所以,在具体评价时,也要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加以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对评价内容进行认真的设计,除了基础的能力评分外,还应包括钢琴作品赏析、钢琴实践体会等等。比如把学生的课堂表现纳入进评级体系之中,增设作品赏析这一评价内容,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钢琴作品进行简要阐述、对于自己的钢琴演奏能力作自我评价。等等。这些都应该成为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最后每位学生的评价结果,要及时地纳入到电子档案中去,以便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充足的案例。使之后的工作开展可以更加顺利。并未整个教学工作做好结尾工作。
五、 结束语
近几年来,各大高校都进行了相应的扩张,导致生源结构日益复杂。与此同时,钢琴教师资源越来越少,使得大学钢琴教学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随着一些大型音乐节目的兴起,人们对音乐的关注度才逐渐上升。再加上人们对音乐的认知度越来越全面,各高校逐渐将其作为重要发展对象。针对仍然存在的一些理念偏差、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现象,我们在深度研究中得出,只有从教学理念着手,立足于现实问题,坚定教学目标,然后再将每一项应对策略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改革工作之中去,就一定能够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这不仅仅需要国家和各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老师和广大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将自己放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把教育改革作为自己应该履行的任务,贡献出自己的微博之力,则一定能够使大学钢琴教育事业发展得更好。我国整体教育事业也必将在其基础上,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于乐丽,张菊萍,张丽丽.谈钢琴教学中的心理探讨[J];潍坊学院学报;2012,11(34):443-444.
[2]肖海珍,田家铭,金格平.在钢琴教学中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J];儿童音乐;2012,33(65):443-444.
[3]杨相勇,郑建国,梁秋霞.主角与配角——由对汤姆森《布谷鸟》角色比喻的不同所想到的[J];儿童音乐;2013,45(76):882-883.
[4]宿宏双,李启民,江建华.巧用比喻让钢琴教学更生动[J];戏剧文学;2013,08(43):98-99.
[5]余年年,徐建高,谢景明.高等师范类钢琴教学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14,33(66):665-666.
关键词:大学钢琴;教学改革;构思;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7-0080-02
在众多乐器之中,钢琴形成了其自身的魅力。除了音域宽广之外,还具有很强的音乐张力,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素养。然而,有关钢琴的学习却并不简单,它要求演奏者要有很强的专业技巧。在大学课程体系中,大学钢琴是艺术课的主要构成部分[1]。大学钢琴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同时演奏和弹奏加强学生的节奏感,在培养学生演奏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2]。在众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大学钢琴教学仍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教学效果并不显著,教学水平还亟待提高。对于众多高校而言,有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不仅是改善当前教学现状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的高效策略。对于国家而言,加强其教学改革,不仅能为其他学科的改革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也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3]。所以,在已发现的众多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展开构思和实践工作,有计划性地进行一系列改革,对于高校和国家都有很高的现实意义。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 打破传统的钢琴教学观念,进行理念更新
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就展开了各项教育工作,传统的教学思想早已更深蒂固,在现今教学领域中仍然发挥着重要影响力[4]。音乐教育理念同样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沉淀,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也有沿用。钢琴教学要想实现较大的突破,首先就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其基础上结合现代理念进行不断创新,才能为其改革开辟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传统理念中,很多钢琴老师认为只要传输给学生有关钢琴的理论知识即可,而忽略了钢琴本身所包含的文化、道德等内容。认知过于肤浅。使得在具体教学中,多是“老师教、学生学”,形式过于呆板,理念过于陈旧。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学氛围,还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学习思想也局限于狭窄的范围之内,对学生之后的学习过程具有阻滞作用。所以,在教学理念上,传统理念要与现代理念相互结合起来,做到思维上的创新,理念内容的更新,使理念与新形势更加相符。钢琴老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首先就要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应深刻认识到大学钢琴是一门综合性质极强的学科。学会深度挖掘其包含的隐藏性内容,做到详细教学,深度讲学。同时,要注重对课堂氛围的培养,除了强调课堂的学习氛围之外,还要提高课堂的自由性,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提高对钢琴学习的热情。老师要做到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感学习,勇于打破传统的“以师为尊”的理念。另外,要做到“应试教育理念”向“素质教育理念”转化,将教学重点归结到提高学生音乐能力上来,而不是让学生为了有更好的卷面成绩而死记硬背,把学生作为提高教学水平评估的“工具”。老师要时刻谨记“为学生服务”这一宗旨,做到尊重每一为学生,与学生达成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对于同一音乐作品,每位学生的体验是各不相同的,老师应该依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进行再创造,比如对一相同旋律的曲子,让学生让学生自主学生配奏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创作天分。
二、 以“多元文化”为教学核心,丰富钢琴教学内容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外加各种先进设备的支持,使得信息实现了共享,各国文化相互渗透。文化形式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特点。这在某一程度上为艺术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扩大了艺术文化的涵盖内容同时,也对大学钢琴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钢琴教学改革时,我们可以依据这一文化大背景,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补充和丰富。首先,在教材的编订上,可以将国外的一些优秀作品及时地吸收进教材之中来,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圣桑的《天鹅》等等。同时,要把范围扩展到整个世界中去,使教材中的钢琴作品不仅仅只有中国、欧洲的,应该包括全世界。可以对钢琴作品进行“横方向”和“纵方向”双方向的延伸。“横方向”上拉伸地域广度,“纵方向”上扩大时间跨度,比如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进行引用,直接跨度到近现代的作品。另外,要有效提高教材的趣味性,使其内容更加生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比如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动漫、卡通等,使其不再只是单调的文字和音符。或者,适当添入一些背景图片,让学生可以通过图片对钢琴的创作背景进行更加直观的了解。编订好后,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要做好严格的审批工作,对于编订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改正,确保无误后,在传送到各高校之中去。除了教材编订之外,还有就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该做到合理布局,巧妙设置。对于同一类型的钢琴作品,要做到整合分类,使学生在理解和学习时能够更加方便。要选择与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中的钢琴作品,不易过难,也不要过于简单。对于一些经典作品要不断在教材中进行传承,对于一些教学价值不高的作品要做到及时的摒弃。教学过程中,要把“多元文化”贯穿到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了解除中国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丰富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音乐无国界”的正确意识。另外,不能盲目地对国外文化进行大力宣传,而忽略本国的文化渗透。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国家,特有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都应该渗透到钢琴教学之中去,教学时应该做到“中国文化为主,他国文化为辅”,把“多元文化”作为主要核心内容,让学生在文化对比中明确文化差异这一不可避免的问题,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以及价值观。只有教学内容得以丰富,才能使扩大教学资源的来源,使钢琴教学的进度更快。 三、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优化钢琴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中,大多是“重理论,轻实践”,直接导致学生专业知识过关而实际操作时却错误百出。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整体教学质量出现下滑趋势。对于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市场越来越大。所以,优化钢琴教学模式已经显得刻不容缓。首先,应该先确定好钢琴教学的最终目标,对钢琴教学有个明确且正确的定位,然后再将目标具化到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中来。对于各高校钢琴教学而言,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每位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标准[5]。21世纪,不仅需要有影响力的音乐家,还需要会进行音乐制作的“天才”。并且,音乐感较强的人在商业活动中也更容易取得成功。然而,钢琴学习不是简单地对音符进行认识,对琴键进行拨动,更需要将自己与音乐安全相融合。传统的理论知识显然与新形势下的音乐人才要求相矛盾,所以,在优化过程中,我们要将实践培训有效地融合进教学体系之中。首先,钢琴这一乐器具有其本身的技术特点,老师在设计课堂讲学方式时,要从演奏特点出发,对其技术要点进行明确的支出,然后知道学生进行自主摸索,自主发现弹奏时还应注意的其他细节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每位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优点。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交流工作,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然后进行针对性教学,使每位学生的优势达到最大程度化的释放。对于学生在自我弹奏时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对于学生的薄弱地方,要加强训练强度,使其不足之处得以改进。各高校应该建设专门的钢琴教师,使学生能够做到实践操作,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及时发现自己在弹奏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学校要加大对钢琴教学的资金投入,尽量使每位学生都能有一台钢琴,从而使教学能够实现“一对一”指导,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实行竞赛制、分组制等等。例如老师通过在讲台上进行演奏,让同学们分组对老师操作中存在的错误进行点评,对于表现优秀的同学,提出必要的表扬。该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扩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并在合作探究中掌握钢琴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印象。还可以借助让一个同学进行演奏,另一位同学进行现场观摩,再进行交换。之后做一组一组的交流评价,从而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做到取长补短。另外,老师还应该学会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而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课堂这一单一教学领域。让学生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去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寻找钢琴弹奏的灵感。不断改善教学模式,把实践能力与理论学习放到同等位置上来,才能使教学结果更加令人满意。
四、 遵循评价原则,完善钢琴评价体系
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检测的过程,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评价时,除了要突出公平公正性之外,还应该体现出人文关怀。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对钢琴教学的评价过于单一,一般都是采取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很容易受到老师思想观念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改革实践中,要把“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转化为“生生评价、生师评价”,实现双向评价。不仅能够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还能使老师在评价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对教学策略进行改正。在“生生评价”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上台演奏,其余学生作为评审嘉宾,对其表现进行评分和适当点评,使评价公开透明化,提高其公正性。在学生对老师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让学生提出相关建议,老师做到虚心接受,并依据实际建议作相应的改正。同时,在评价体系中,可以有效地利用一些先进科技设备进行评价。最普遍的就是计算机设备了。可以把一些有关钢琴的一些理论知识输入进电脑中,然后让学生进行作答,不仅能够节省试卷纸张资源,还能通过电脑阅卷,节省人力。对于钢琴的实际弹奏能力,也能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评价。通过模拟真实环境,排除外界因素干扰,学生进行“对机”操作,计算机系统给出自动评分,为评价体系增添又一有效途径。另外,评价过程中还要加入人文关怀。钢琴不同于数学、物理等学科,它更加注重情感与情感之间的交流。所以,在具体评价时,也要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加以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对评价内容进行认真的设计,除了基础的能力评分外,还应包括钢琴作品赏析、钢琴实践体会等等。比如把学生的课堂表现纳入进评级体系之中,增设作品赏析这一评价内容,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钢琴作品进行简要阐述、对于自己的钢琴演奏能力作自我评价。等等。这些都应该成为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最后每位学生的评价结果,要及时地纳入到电子档案中去,以便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充足的案例。使之后的工作开展可以更加顺利。并未整个教学工作做好结尾工作。
五、 结束语
近几年来,各大高校都进行了相应的扩张,导致生源结构日益复杂。与此同时,钢琴教师资源越来越少,使得大学钢琴教学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随着一些大型音乐节目的兴起,人们对音乐的关注度才逐渐上升。再加上人们对音乐的认知度越来越全面,各高校逐渐将其作为重要发展对象。针对仍然存在的一些理念偏差、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现象,我们在深度研究中得出,只有从教学理念着手,立足于现实问题,坚定教学目标,然后再将每一项应对策略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改革工作之中去,就一定能够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这不仅仅需要国家和各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老师和广大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将自己放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把教育改革作为自己应该履行的任务,贡献出自己的微博之力,则一定能够使大学钢琴教育事业发展得更好。我国整体教育事业也必将在其基础上,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于乐丽,张菊萍,张丽丽.谈钢琴教学中的心理探讨[J];潍坊学院学报;2012,11(34):443-444.
[2]肖海珍,田家铭,金格平.在钢琴教学中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J];儿童音乐;2012,33(65):443-444.
[3]杨相勇,郑建国,梁秋霞.主角与配角——由对汤姆森《布谷鸟》角色比喻的不同所想到的[J];儿童音乐;2013,45(76):882-883.
[4]宿宏双,李启民,江建华.巧用比喻让钢琴教学更生动[J];戏剧文学;2013,08(43):98-99.
[5]余年年,徐建高,谢景明.高等师范类钢琴教学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14,33(66):66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