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肠内侧动脉和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接力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etimes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和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陆军第80集团军医院收治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以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供区,遗留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术后进行随访,对供、受区外观和疗效进行综合评价,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评估皮瓣肿胀程度,分为Ⅰ度、Ⅱ度、Ⅲ度、Ⅳ度(肿胀程度依次加重)。

结果

共纳入15例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10~65岁,平均38.4岁。内踝处创面9例,踝前创面6例。创面大小3 cm×4 cm~6 cm×10 cm。切取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2 cm×8 cm ~4 cm×12 cm,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2 cm×6 cm~4 cm×10 cm,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3~36个月,皮瓣颜色、质地良好,与周围皮肤接近,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疗效评价:满意13例,一般2例。皮瓣肿胀程度评价:早期(<3个月)Ⅰ度12例,Ⅱ度2例,Ⅲ度1例;后期(3~6个月)Ⅰ度14例,Ⅱ度1例。

结论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和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不携带肌肉、深筋膜,对供区损伤较小,无需植皮,接力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好的外形,无需二期皮瓣修整。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问卷,访谈,数学统计分析等研究方式,随机遴选都江堰市6所中学、6所小学为调查对象,并对这几所学校的花样跳绳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得出相关研究结论.研究结论:(1)都江堰市中小学缺乏专门的科学教育仪器;(2)都江堰市中小学缺乏专业的花样跳绳教练;(3)都江堰市中小学生对花样跳绳认知度有限.研究建议:提高中小学生对课外花样跳绳的兴趣,多建设并完善体育设施和场地,针对个人设计合适的体育项目,学校领导对学生课后花样跳绳的重视程度很大的决定了当地中小学课后花样跳绳的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