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建设与家风变革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klie198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风,是学校文化的品质、性格与特色体现,反映了一所学校长期坚持的办学理念、制度文化、行为规范以及价值追求.家庭与学校的冲突,主要是两种文化的冲突,引导家风建设是家校协同育人的需要.构建和谐共生、相互促进、共建共享的育人文化生态是家校共育的基础,核心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家、校育人文化融合.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两不愁、三保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完全实现.面对义务教育有保障的重大变化,研究者分析了推动这一重大变化的教育法律法规的固本利远治理效能,梳理了我国实施的积极有效的义务教育有保障治理体制机制的政策,并对完善义务教育有保障治理体制机制、推动义务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为中小学改革发展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切入点和参照系.结合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湖南省长沙市数学、体育与健康的监测结果,岳麓区实验小学初步构建起行政督导的“处方式”制度改革、协同联动的“打靶式”行动改进和团队共创的“手牵手式”行为参与三种校本化应用范式,为推进质量监测结果在学校发展中的常态化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
为顺应时代发展,落实国家有关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要求,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以区域中小学音乐教育高水平发展为目标,以普及面广的合唱教育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探索音乐教育在教育强区的高水平发展,并力求改变城乡合唱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具体采用“外联内和”模式,努力构建合唱教育的外部优质发展生态,同时促进合唱教育的内部和谐生长.经过多年的实践,全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了区域合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样本.
学校管理信息化是信息化时代学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通过数字化及智能化的管理变革,在提高学校组织绩效的同时,也在工作绩效、校长角色感知及情感与伦理三方面产生了争论.技术过载会导致校长工作强化,模糊校长角色感知,降低校长角色自主感,阻碍移情,引发教育伦理问题.在学校管理中,可以采取授权型领导、注重人机协同、给予校长社会支持、遵循教育管理的伦理原则等策略,以抵消信息化给校长管理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家庭作业是是一种跨越学校和家庭界限的学习策略和教育实践.研究者从作业的功能定位、作业内容规范、作业完成的时间限制、作业的形式、作业的质量评价标准、作业的批改以及家长对于作业的支持等方面分析了欧盟国家小学作业指南,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中小学生作业布置提出了参考建议.
“有使命的学习”充分彰显了自我主导的积极建构式学习的理念和优势.它与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 学习、基于目标的学习计划三种主动学习模式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明晰有使命的学习的实践价值,对明晰我国未来教育的价值、理念与发展框架等有重要启示.
全学科阅读是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它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和学习专注力,拓展学习视野,富润精神世界,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全学科阅读包括本学科阅读、跨学科阅读和超学科阅读三种基本类型,建构多元化的全学科综合阅读体系是每一所学校的担当和任务.泛在阅读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应该是一种学校文化现实.
21世纪以来,英国各中小学逐步开设幸福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幸福的含义,感受幸福建构的过程,形成良好的社会情感能力,为今后高品质生活做好准备.英国幸福课程的内容包括协调人际关系、解决社会问题、认识并发现自我价值、提升抗挫折能力和调节身心等多个维度能力的发展,课程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真实情境体验和反思.课程目标明确且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课程实施强调情景创设且重视体验教学,课程评价突出师生双主体地位且注重过程评价,对我国中小学幸福教育的开展和幸福课程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为落实国家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景苑中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力争从校本课程规划、学习时间统筹、学教方式变革、校本作业设计、育人共同体构建等方面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实现“五育并举”育人目标,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让每一个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以往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表现的反应方式会对儿童的学业和心理功能产生显著影响.以成功为导向的反应和以失败为导向的反应,是父母对孩子表现的两种常见反应.以成功为导向的反应关注孩子表现的积极方面,包括孩子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学习策略等.例如,当孩子在学校表现出色时,父母可能会给予表扬;当他们做得不好时,父母可能会帮他们找出问题.而以失败为导向的反应更关注孩子表现的消极方面.例如,在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批评他们,而在孩子考试成绩好的时候更关注他们的错误答案.以往研究发现,当父母采用成功导向的反应时,儿童也会对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