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老牟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j78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牟其铎先生是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技术管理研究室(十室)的老主任. 今年是他去世十周年. 十年很漫长. 但是当年和他在一起的很多事情, 今天回忆起来, 还像是在昨天一样.
其他文献
“现代大地测量学”是当今最有活力、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已成为解决地球科学基本问题必不可缺的学科,并被认为是地震科学和地震预报的支柱性学科之一。根据地震科学发展的趋势和国家防震减灾的目标和需求,必须抓住机遇,夯实基础,发挥中国地震局系统的大地测量学科与地球观测技术优势,尽快建立服务于防震减灾事业的现代大地测量学研究—实验—装备体系。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我们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每日上报到中国地震分析预报网的宏观异常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时空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可知,
对仪器震前异常和应震反映进行分析,探讨仪器前兆控制范围、应震时空特征及其典型震例的震前异常特征。本资料选取1994~2003年ML4级以上地震(5级以上地震距胶州400km以内、4~4.9级地震距胶州300km以内)。
“九·五”期间,上海已在浦东机场安放了深度不同的地震记录仪,最浅30m,最深300m,这些井群可以测量到不同深度接收到的不同地震波的强度。
本文从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发展出发,指出了地震信息工作发展现状,提出了“十五”期间地震信息工作发展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建设原则和主要任务。从行业化管理的角度,论述了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在新时期如何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开创地震科技信息工作的新局面
近年来国际地震学界在地震孕育过程、发生机制的认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相应地对于地震预报的研究、特别是基于物理模型的地震预报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我们在融和国际最新研究成果从事地震预报研究工作中,建议重点注意①加强基于物理机制的地震预报研究;②现象学研究中注重系统性和定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