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03
泪小管损伤是眼睑外伤中常见疾病,以下泪小管断裂较多见,如不采取适当的治疗会引起永久性溢泪,2005~2010年手术治疗泪小管断裂患者3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泪小管断裂患者30例(30眼),男25例,女5例,年龄8~70岁,病因为拳击伤、脚踢伤、锐器伤、摔伤、车祸伤等,就诊时间1小时~7天,24~48小时就诊8例。
治疗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方法:①麻醉:2%利多卡因加少时0.1%肾上腺素,做筛前神经及眶下神经阻滞麻醉;②止血:充分止血,可用止血钳或肾上腺素棉片;③寻找下泪点管断端;④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后,自下泪点进入引线,由颞侧断端穿出,引线末端原系一硅胶管,自下泪点进颞侧断端轻轻拉出,夹住硅胶管旋转进入鼻侧断端的泪小管,进入长度10~15mm(直接插入带有盲端的硅胶管,另一端再逆行插入颞侧断端自下泪小管穿出);⑤断端吻合:对位缝合泪小管断端的前壁、后壁、上壁的管周组织各1针,是吻合成功的关键,皮肤对位缝合;⑥下泪点外留胶管10mm,固定于下睑皮肤3针;⑦治疗情况:术前局部滴抗生素眼液,3个月拔除硅胶管。
结果
痊愈28例(93.3%),失败2例(6.7%),原因是泪道插管拔出过早,泪道炎性黏连,主要表现为溢泪。
讨 论
泪小管吻合手术关键在于泪小管鼻侧断端的寻找,因组织肿胀,泪小管断端退缩于眼轮匝肌肉,致其不易寻找,下泪小管断呈粉红色喇叭口样,找到后注入生理盐水,以确认是否是泪小管,患者感觉鼻部及咽部有水否,再进行下一步治疗,如果找不到可自上泪点注入气、液即可找到。
体会:断裂处距下泪点5mm以内,鼻侧断端泪小管容易找到,若>5mm则比较难找到,采用自上泪点注水、注气等方法,使鼻侧断端形成泉涌现象。支撑物选择:选用硅胶管作为泪道插管支撑,其不良反应小、柔软,旋转进入泪管时不易引起硬伤,保证断端正确对合,术后黏膜良好愈合,从而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泪小管损伤是眼睑外伤中常见疾病,以下泪小管断裂较多见,如不采取适当的治疗会引起永久性溢泪,2005~2010年手术治疗泪小管断裂患者3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泪小管断裂患者30例(30眼),男25例,女5例,年龄8~70岁,病因为拳击伤、脚踢伤、锐器伤、摔伤、车祸伤等,就诊时间1小时~7天,24~48小时就诊8例。
治疗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方法:①麻醉:2%利多卡因加少时0.1%肾上腺素,做筛前神经及眶下神经阻滞麻醉;②止血:充分止血,可用止血钳或肾上腺素棉片;③寻找下泪点管断端;④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后,自下泪点进入引线,由颞侧断端穿出,引线末端原系一硅胶管,自下泪点进颞侧断端轻轻拉出,夹住硅胶管旋转进入鼻侧断端的泪小管,进入长度10~15mm(直接插入带有盲端的硅胶管,另一端再逆行插入颞侧断端自下泪小管穿出);⑤断端吻合:对位缝合泪小管断端的前壁、后壁、上壁的管周组织各1针,是吻合成功的关键,皮肤对位缝合;⑥下泪点外留胶管10mm,固定于下睑皮肤3针;⑦治疗情况:术前局部滴抗生素眼液,3个月拔除硅胶管。
结果
痊愈28例(93.3%),失败2例(6.7%),原因是泪道插管拔出过早,泪道炎性黏连,主要表现为溢泪。
讨 论
泪小管吻合手术关键在于泪小管鼻侧断端的寻找,因组织肿胀,泪小管断端退缩于眼轮匝肌肉,致其不易寻找,下泪小管断呈粉红色喇叭口样,找到后注入生理盐水,以确认是否是泪小管,患者感觉鼻部及咽部有水否,再进行下一步治疗,如果找不到可自上泪点注入气、液即可找到。
体会:断裂处距下泪点5mm以内,鼻侧断端泪小管容易找到,若>5mm则比较难找到,采用自上泪点注水、注气等方法,使鼻侧断端形成泉涌现象。支撑物选择:选用硅胶管作为泪道插管支撑,其不良反应小、柔软,旋转进入泪管时不易引起硬伤,保证断端正确对合,术后黏膜良好愈合,从而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