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炜《等茶》与画及其他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jun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夏炜兄认识于哪一年,是怎样认识的,已记不太清了。印象最深的,是其“出场”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一出手就拿出了一部七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铁观音》,厚厚的一册。认真地读过一遍,情不自禁地写了一篇三千来字的书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融汇》。那几年,“铁观音”茶叶十分畅销,且被“炒”得十分厉害,夏炜的长篇小说《铁观音》适逢其时,在“铁观音”的发源地安溪县举办了一次规模颇大的作品研讨会。
  那是2005年的事了,一晃过去了十多年。这些年来,夏炜当然没有歇着,画画、创作,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
  夏炜大学读的是经济学,原本在一家企业担任高管,2000年辞去工作,成了一名职业作家、画家。《铁观音》之前,他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过长篇小说《赝品》,办过以“虎”为主题的画展。《铁观音》研讨会之后,他又出版了长篇小说《那些花儿》,办了两次画展,一次以“花儿”为主题,另一次以“山水”为内容。
  以花为主题的画展《如思美人》于2017年8月在厦门时代美学馆开幕,我应邀参加,代表厦门市作协致辞,短短的几分钟,主要谈了三点:
  一、夏炜多才多艺,是一位典型的两栖作家,他一手作文,一手绘画。作家队伍中,兼擅书画者不乏其人,但两者都达到较高水平者不多。夏炜从小受过绘画专业训练,非“半路出家”者所能比拟。
  二、他视文艺创作为第二生命,辞去原来收入可观的工作,摆脱外在的琐碎、羁绊与束缚,以蓬勃的生命、昂扬的激情,专心一致地进行创作。其主观与主动,非被动、无奈而加入自由撰稿人、职业画家行列者所能比拟。他绘百兽之王老虎,画花儿绽放时的灿烂,从中可以看出,其骨子里有着一种高贵侠义、完美主义的内在情愫与艺术倾向。
  三、夏炜打通了生活与艺术以及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内在关系。他的作品是生活的结晶,长篇小说《那些花儿》叙写一群年轻人在厦门的奋斗历程,便融入了自己独特的体验,是他人生的写照;此次画展《如思美人》,也是他文学创作的延伸,是长篇小说中的青春与美丽以另一种形式的绽放。它们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将生命的激情与美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然,夏炜的生活,不仅仅是创作和绘画,当一位女士问他写作和绘画更爱哪一个时,他十分坦诚地答道:“其实,我一爱佳人,二爱茶烟相伴,再次是读书,之后,大约方可轮到写写画画。”爱佳人是其隐私,我不知晓,对他的好茶、嗜烟、爱书却多有感受。每次见面,他总是“吞云吐雾”;也常购书求书,算得上一个“书虫”;其“茶客”身份更是圈内闻名,家中常有三朋四友品茗聊天。
  记得好几年前的一天下午,他请了包括我在内的数名文友在金榜公园喝茶,大家聊了两三个小时,快到晚餐时分,便各自散去了。可见在他看来,喝茶比吃饭更重要,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想象的,必定以晚宴为主,附带喝喝茶而已。而在厦门的茶馆喝一次茶,其实费用并不比请客吃饭少。
  还有一次,我找他拿一册地方文史资料,约好了时间、地点,快到时,我们电话联系,他说在附近一家茶馆喝茶,邀我过去。我正忙着,他便让茶馆小妹将书送至我下车的站台附近。
  由此可见,夏炜对茶不是一般的喜爱,简直成了一种癖好。他以前也喝酒,后来滴酒不沾,于是我想,他是不是将喝酒之好转移至茶饮作为补偿了?因此,当他说手头正在创作茶文化的系列随笔并准备出版时,我便充满了深深的期待。
  在长篇小说《铁观音》中,他对茶文化的研究就已十分了得,不仅写了物质的茶,更写了精神的茶。物质的茶是载体,其落脚点在于弘扬一种久已缺失的茶文化。他对种茶、制茶、泡茶、品茶、斗茶的描绘,对闽南地区风土人情及民間艺术的叙写,为《铁观音》注入了一定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品位。又经十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夏炜对茶文化的感受、理解与研究当更深入,那么笔底的文字也会弥漫一股更加浓郁的“茶香”吧?
  当我在第一时间拿到他的谈茶美文集—《等茶》时,花了整整两天时间,几乎一口气读完,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不仅没有令我失望,某些地方还超出了我的预期!
  《等茶》收入五十篇美文,分茶言、茶颜、观色三部分,从选茶、泡茶、喝茶、品茶的过程,从物质的茶到精神的茶、文化的茶,涉及茶史、茶路、茶具、茶宠、茶点、茶画等诸多方面,也算是茶知识的一次科普与巡礼。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夏炜对茶的挚爱与研究也是如此,他不仅研究书本的茶,还经常外出访茶—探访茶叶生产地及北京、成都、杭州、福鼎、婺源、永春等全国各地茶馆。访茶既是了解,也是交流,更是对书本知识的验证与深化。
  茶叶有七百多种芳香物质,不仅每一款茶叶都有着不同的品质,即使同一款茶中的每一泡,也会产生不同的水雾与香气,给人以不同的感悟与启迪。泡茶也讲究循序渐进,从次到好,一泡泡地上升,会喝得“风生水起”。如果刚开始就是一泡最好的茶,尔后越泡越差,则会令人兴味索然。因此,那些茶客“高人”喝过好茶之后,总是唇齿含香,停留于当时的氤氲之中,有再访、再探而不得的遗憾。其实,这种对好茶的魂牵梦萦,才算真正品出了茶味。
  夏炜经常访茶,常有这样的体验,因此,他笔下关于茶的文字,也透着一种“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只有人茶相融,喝出境界,方能达此佳境。每当兴致勃发之时,夏炜便神思如泉涌,名言名句、经典茶语,信手拈来,且引用得恰如其分、准确传神。这,也可看出夏炜深厚的人文素养。曾经烟、酒、茶三者皆具的他,笔下诗一般的文字,也有烟的沉思、酒的热烈与茶的清寂。
  书名《等茶》,一个“等”字,其实包含着许多茶的意蕴与真谛,摒弃浮华,去掉杂质,过滤提纯—等茶变凉,等茶沉淀,等茶通透……“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无论是喝茶、品茶、吃茶、用茶,都急不得,茶助思考,可以一窥社会天象之本质。茶人散淡通达,可以进入老庄无为大道之境界。夏炜是一名典型的性情中人,我最看重他身上所具有的本真与质朴,这一许多城市人少有的可贵“童心”,是否与他长期喝茶有关呢?
  合上《等茶》书卷,我发现夏炜对茶之水着墨甚少。茶水茶水,水对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今天的我们,不可能像古人那样取用井水、雨水、雪水、泉水、江水、河水、溪水等,所能选择的,主要是自来水,也有出售的矿泉水、纯净水。这样的水,不写也罢!
  最后,我要说的是,《等茶》图文并茂,配了三十多幅插图,全由夏炜手绘,多与茶有关,有的还有题字,如“茗香”“煮茶听秋”“人间至味是清欢”“人淡如菊,心淡如茶”“清香满座,故交盈门”等,诗情画意不仅是形式,也是该书所透出的内在韵味。
  曾纪鑫
  一级作家,《厦门文艺》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最早写作文化历史散文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发表各类体裁作品一千多篇,出版专著三十多部,多次获国家、省市级奖励,著作进入全国热书排行榜。作品被报刊、图书广为选载、连载并入选《大学语文》教材,全国媒体广泛关注、评论。享有实力派作家、学者型作家之称。代表作有文化历史散文《千秋家国梦》《历史的刀锋》《千古大变局》,长篇小说《楚庄纪事》《风流的驼哥》,长篇历史人物传记《晚明风骨·袁宏道传》《大明雄风·俞大猷传》,论著《迟熟之果·中国戏剧发展与反思》,选集《历史的面孔》等。
其他文献
《海猎记》  作者:派崔克·奈斯  绘者:蔡若雯  译者:李斯毅  出版方:联经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可以多重解读和多元诠释,特别是创作于一百六十多年前,又被公认为是海洋文学经典的《白鲸记》(Moby Dick)。这部厚达六百多页,四十多万字的文学巨著,书中所描写的内容,表面看来也许只是捕鲸冒险故事,但它同时也是鲸类生态记述之滥觞,更是彰显海洋精神鼓舞人类向海洋发展的经典作品。其内涵宽广深邃,寓意深
期刊
苏善开始儿童文学创作的契机,是希望孩子读遍各种故事,却苦于市面上没有足够丰富的品类—“书市上多是外国的翻译作品,中文童书则有不少古典改写读物和校园故事”。她希望孩子的阅读面向能够广泛一些,“期待孩子抬眼,凝视当代及周遭的环境与变化,从中探问与思考”,于是便萌生了自己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的念头。  自2003年起,苏善开始参加文学奖比赛,并屡见成绩。有所成果之后,她的创作意志越发坚定,于2006年进入儿
期刊
如果要说现在最炙手可热的营销手段,必定非“直播”莫属。从网红主播口若悬河的推荐和洗脑般的吆喝“买它!”,到企业老板走出幕后、走到镜头前亲自向广大网民推销产品,现在的确是“万物皆可直播”的时代。  出版企业也不例外。早在四五年前,就已有出版社試水直播这一图书营销和品牌宣传新模式,而今年的疫情在对出版业形成巨大冲击的同时,在另一方面也倒逼着更多出版业者开放思路,纷纷加入直播大军。  与日常生活用品相比
期刊
《水里的灵魂就要出来》  设计:吳佳璘  出版方:时报出版  这本书的美是一种氛围,在整体略暗的色调上有着氤氲弥漫,下方式蓝晒效果般的水草丛生,随着烟雾上升遇见烫金的水滴,搭配书名“水里的灵魂就要出来”,更增添神秘的氛围。在进入正文之前有两页折页,牛皮纸象征树皮与树心,让读者一边“伐木”一边打开一首名为《伐木者之心》的诗,这种体验是专属实体书的惊喜。  OKAPI阅读生活志是2010年由博客来创立
期刊
在各个出版社的直播带货潮兴起之时,作为大陆少儿出版的龙头之一的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下文简称:中少总社)也陆续试水当当、京东、博库、天猫等各大平台进行带货直播。读者在哪,阅读服务就要跟到哪,为了让自己的图书即使在疫情期间也能直达读者,中少总社策划开展了“抗疫假期,我们陪你”主题直播活动,自2020年2月17日开始首播。  虽然从计划到开播仅仅只有不到十天的时间,但我们的直播团队还是做了精心的策
期刊
上海译文社早在2016年前后就开始探索直播领域了。当时社里举办了很多优秀作品的线下分享会,但活动主要都集中在北上广这类大城市,很多读者和粉丝都无法到现场参加。于是我们就开始尝试以类似直播的方式,将一些新书的发布会或分享会,通过直播平台发布。读者如果关注了译文社的公众号或微博,就会知道相关直播活动的信息。不过当时的直播和大家现在理解的直播不太一样。现在的直播是以带货类型为主,而我们那时候的直播主要是
期刊
我们观察到,这几年影视化的现象带动了各行各业,直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出版也不该自外于此。因此从去年开始,我们尝试让作者做直播,但都是比较短的讲说,也没有形成一定的播出规律。  今年一月底开始,由于疫情蔓延,大家都不敢出门,台北书展被迫取消,书店也都乏人问津,业绩更是一落千丈。尤其在二三月,所有话题的焦点都集中在疫情上,我深感必须开始突围,因此从三月开始在宝瓶的脸书(Facebook)粉丝页上做“瓶
期刊
商周在2017年于《自慢10~18项修炼》开始尝试以直播的方式在商周出版粉专上跟读者介绍新书内容,但并不会对每一本新书都采用直播方式进行宣传,主要还是以作者意愿为主。直播内容除新书推介外,还包括规划活动预告或深度的聊书议题等。我们的直播也不限定单一作者,而是会因应不同规划,邀请嘉宾朋友一起和粉丝互动。因此从整体上讲,都会因应书籍属性与作者的风格而采取不同的直播规划。  我们在疫情之前就常有规划直播
期刊
《草仍然绿,水仍在流》  作者:托马斯·金  译者:姚媛  出版方: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3月  2006年,我在温哥华访学,听说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有一座人类学博物馆。我记得第一次走进那座博物馆的下午,灿烂的阳光从巨幅玻璃墙倾泻进来,让图腾柱上的夸张造型、器物上的变形图案以及反复出现的意象和色彩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我感觉走进了“另一个世界”。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北美原住民文化。  
期刊
每年,乐多多都会到全国各地做近百场的校园活动,和孩子们聊阅读的心得,聊成长的烦恼。在畅所欲言的过程中,很多孩子都会问她这么一个问题:“多多姐,你小时候是胡小闹还是小樱桃?”  胡小闹和小樱桃,都是乐多多笔下的人物角色,一个成绩一般调皮捣蛋,一个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很多小读者都猜测乐多多小时候是表现优秀的“小樱桃”,而事实恰恰相反。在学生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乐多多就是班级里那最不起眼的一个,也正因为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