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开颅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pSE)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5年5月90例颅脑外伤开颅减压术后pS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CT分析pSE形成的相关因素对pSE形成部位进行分型,并总结各型治疗特点。
结果本组90例中脑膨出78例(86.7%),pSE 44例(56.4%);Ⅱ~Ⅳ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82例(91.1%),pSE 54例(65.8%)。脑膨出及tSAH越重,pSE发生率越高。依据CT将pSE分为四型即骨窗型12例(13.3%),纵裂型19例(21.1%),对侧型27例(30.0%),混合型32例(35.6%)。治疗方法对不同类型pSE治愈率影响较大,其中混合型pSE形成机制及治疗复杂,单一治疗方法疗效差,需要多种方法分步实施以提高治愈率。
结论pSE是脑脊液循环路径及动力学异常所致。术后脑膨出程度是骨窗型pSE形成的主要因素,术后tSAH程度是对侧型、纵裂型pSE形成的直接因素。骨窗越大、脑膨出及术后tSAH程度越重,形成混合型pSE的概率越高。依据pSE的不同类型制定相应治疗策略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