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唆犯性质新论——一个传统理论的重构

来源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yzkm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犯理论被学者称之为刑法学中的“迷宫”,而教唆犯性质问题绝对可称之为这一“迷宫”里的黑暗地带。如何准确厘定教唆犯性质,成了刑法学人探讨的热点。教唆犯性质的研究,应立足于已有研究成果,加以重新构筑。教唆犯在概念和罪名上具有从属性,而在成立及处罚上又彰显其独立性;二者孰主孰次,既无法也没有必要加以区分。
其他文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提供了制度保障,“以人为本”是其极终价值目标。建设一个和谐的“人性化”社会,就必须在立法、执法等社会生活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探讨“
“小孩子是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孩子!”学生也可以做老师,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知识信息的交流。根据陶行知先生的观点,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了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84例,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各42例。传统治疗组以强心、利尿、扩张血管治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