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选举制度六十年的重大进展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37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60年来,新中国的选举制度取得重大进展:享有选举权的主体从有限发展到普遍;选举权的价值不平等性逐步缩小,并向完全平等方向发展;从记名投票发展到无记名投票;直接选举范围从基层扩大到县级,并逐步向高层迈进;从等额选举发展到差额选举。
  【关键词】选举制度; 六十年; 重大进展
  【中图分类号】D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62(2009)18-0016-02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共颁布了两部选举法(1953年与1979年)。其中1979年选举法经历了四次修改(1982年、1986年、1995年、2004年)、一次补充(1983年)。经过这“二”、“四”、“一”的变迁,新中国选举制度在民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方面逐步有了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民主制度建设。保障了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一、享有选举权的主体从有限发展到普遍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民主制度的发展,享有选举权的主体范围逐渐扩大,人民当家作主得到充分的体现。
  建国初期,基于当时特定的政治原因,1953年选举法确定了有限的选举权。虽然1953年选举法第4条确定了普遍选举原则,但第5条同时规定:依法尚未改变成分的地主分子、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反革命分子、其他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以及精神病患者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种规定是与当时的政治形势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的发展,1979年选举法取消了过去阶级斗争时期,对地主分子、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反革命分子选举权的限制,规定无选举权的人只限于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犯罪分子。在此基础上,1982年宪法规定,除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外。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这是我国选举权普遍性的突出表现。
  
  二、选举权的价值不平等性逐步缩小。并向完全平等方向发展
  
  选举权的平等性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选举过程中的具体体现。选举权的平等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投票权相等,一人一票;二是每一票的价值相等,一票一值,相同数量的选民选举相同数量的代表。一人一票是基础,一票一值是更高层次的平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选举制度已经完全实现了一人一票原则,1953年和1979年选举法都规定:“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但在一票一值的平等方面,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还未能完全实现。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都是以一定人口数为基础,但城乡代表所代表人口数是不同的。1953年和1979年选举法规定,选举全国人大代表,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是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8倍,即8:1,而省、县分别为5:1和4:1。也就是说,在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农村每一选民的实际选举权是城市每一选民的1/8;在选举省、县人大代表时,农村每一选民的选举权则分别是城市每一选民选举权的1/5和1/4。
  然而,这种城乡选民间选举权的价值不平等,只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阶段性现象。邓小平同志在1953年“关于选举法(草案)的说明”中指出:“这些在选举上不同比例的规定,就某种方面来说,是不完全平等的,但是只有这样规定,才能真实地反映我国的现实生活,才能使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有与其地位相当的代表”,“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我们将来也一定要采用……更为完备的选举制度”,“过渡到更为平等和完全平等的选举”。(胡健:《城乡选举权平等:渐进的过程,必然的方向》,解放日报,2007-10-23第8版)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选举权的价值不平等性逐步缩小。1982年修改选举法时,缩小了农村与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1995年第三次修改选举法时,自治区和全国这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从原来的五比一、八比一缩小为四比一。比例的调整虽然没有完全解决选举权价值不平等的现实问题,但毕竟向完全平等方向迈出了一大步。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实行了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如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因此,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乡、工农差别的逐步缩小,我国将会适时修改选举法,把“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一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制度,从而实现选举权的完全平等。
  
  三、从记名投票发展到无记名投票
  
  秘密投票即无记名投票是与记名投票或以起立、举手、鼓掌等公开表示自己意愿的方法相对立的一种选举方法。选举人的意思表示是秘密进行的,他人无权干涉,这就保障了选举人能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参加选举,选举自己所信任的人,无记名投票选举优越于举手表决方法。
  在我国直接选举过程中,存在一个从无记名和举手表决相结合到普遍实行秘密投票的发展过程。1953年选举法规定,乡、镇、市辖区出席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采用以举手代替投票的方法,也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法;县级以上各级人大的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当时作出这样规定主要是由建国初期,选民中文盲比较多等具体条件决定的,是为了适应人民群众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应急之举。后来,随着选民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从1958—1963年的几次基层选举中,大多数地区已采用了无记名投票方法。1979年制定选举法时,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进行选举的条件,因此,选举法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这一规定,推动了中国选举制度的民主化进程。
  
  四、直接选举范围从基层扩大到县级,并逐步向高层迈进
  
  直接选举范围是指选民能够行使选举权利直接投票选举国家代议机关代表或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在我国,直接选举范围包括选民可以直接投票选举的人大代表的范围。
  1953年选举法规定,各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县和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这是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还不发达,交通比较落后,群众觉悟和文化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并缺乏普选经验,直接选举的范围还不能够扩大。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有了较大的发展,并积累多次全国普选的经验,为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创造了条件,于是,1979年选举法对1953年选举法做了重大修改,把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
  应该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建设的发展,直接选举范围将会循序渐进地提高到中层,乃至高层。
  
  五、从等额选举发展到差额选举
  
  差额选举是与等额选举相对应的一种选举方式,实行差额选举,就是所提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的代表名额。它可以给选民以较大的选择余地。使选民选出自己所满意的代表,从而提高选民的参与意识。同时,差额选举必然使一部分人当选,另一部分人落选,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励当选者,增强其群众观念,强化其公仆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
  受到国内外复杂形势的影响,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仿照苏联模式,实行了等额选举。这种办法,虽然因为候选人名单一般是事先经过各方面协商才提出的。基本上能反映各方面的意见,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许多群众和人大代表,对这种办法提出不同的意见。1957年6月刘少奇在主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十五次会议时,提出实行差额选举的建议。随后,在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讨论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问题时,许多代表赞成实行差额选举,但对差额比例有不同意见。直到1979年,新的选举法将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并规定了差额幅度。至此,选举各级人大代表一律实行了差额选举。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 于朝霞
其他文献
[摘要]建设具有时代特点和石油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是石油企业顺应时代主题的必由之路。石油企业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国际竞争中能与西方石油巨头抗衡的国际化大公司,就必须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加强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石油;企业文化;构建;矛盾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20-0045-02    当前,石油企
期刊
[摘要]以民主所包含的四项基本规定来衡量,“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大民主”完全背离了民主,它根本不是民主,而是反民主。  [关键词]民主;“大民主”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20-0033-03    民主与“大民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两者都冠有民主的字样,而且后者对前者还加了一个很好的形容词,但后者并不是前者的延伸、扩展,以至于必须打
期刊
1999/2000第一次亲密接触    在经历了不甚愉快的尤文之旅后,亨利来到了昔日恩师温格的帐下。对于这次转会,在四年后亨利成为世界足球先生第二名时,才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向外界透露出来,亨利说:“当我在尤文图斯感到不顺利时,我在飞机上和温格见面了,我告诉他希望再次为他效力,温格随后笑着告诉我,如果这一切成真那再好不过了。”回顾两人的二度牵手,成就了教授,更成就了亨利这位海布里之王。  当时,阿森纳
期刊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年。60年的曲折经历,60年的辉煌岁月,中国已经由一个刚刚摆脱满目战争疮痍积贫积弱的国家成长为一个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的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可谓:沧海横流难掩英雄本色,沧桑巨变再造华夏辉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再一次以雄辩的事实表明,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之路。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
期刊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使工业化的标志已不再主要体现在工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总量中占优势,应是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在GDP总量中占较大优势,而且服务业发展水平又被看成是经济发达水平的最主要的指标。正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所指出的:“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在从工业化社会迈向服务经济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发展服务业是一个
期刊
[摘要]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着眼人文关怀,注重情感投入;着眼知行合一,注重讲求实效;着眼与时俱进,注重灵活多样;着眼人的发展,注重服务功能。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19-0046-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人们就业需求的不断变革。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
期刊
[摘要]解放思想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完善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完善推动了中国的前进和发展,决定了新时期思想解放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新时期;解放思想;思考;特点;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20-0041-02    
期刊
[摘要]民族关系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价值观念、民族信仰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只有加强意识形态整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使之逐步被各族民众所认同,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我国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创设一个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意识形态; 民族和谐; 马克思主
期刊
[摘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综合创新的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破到立的文化发展道路,是群众路线的文化发展道路。是城乡统筹的文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19-0015-03   
期刊
[摘要]改革和完善粮食补贴政策,要构建综合为主专项为辅的制度,完善粮食补贴程序控制制度,健全粮食补贴监管制度。  [关键词]粮食补贴;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19-0026-03    我国从2004年开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粮食补贴政策。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实践证明,这些粮补政策确实起到了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