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的下咽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eb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下咽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导临床靶区的准确勾画。

方法

2014—2017年在山东省肿瘤医院初诊的下咽鳞癌患者123例。经电子喉镜以及头颈部CT检查确诊,根据CT诊断标准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计算颈部各组淋巴结转移率(LM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分析LMR与原发灶关系。

结果

123例下咽鳞癌原发灶来源于梨状窝101例(82.1%),咽后壁15例(12.2%),环后区7例(5.7%)。123例患者中颈部淋巴结转移104例(84.6%),其中原发灶来源于梨状窝、咽后壁和环后区肿瘤的LMR分别为84.2%、93.3%和71.4%。颈部各组LMR:(1)梨状窝癌:同侧颈部Ⅰa 0、Ⅰb3.0%、Ⅱa66.3%、Ⅱb42.6%、Ⅲ46.5%、Ⅳ10.9%、Ⅴ5.0%、Ⅵa2.0%、Ⅵb7.9%、Ⅶ11.9%;对侧颈部Ⅰa0、Ⅰb0、Ⅱa14.9%、Ⅱb5.0%、Ⅲ3.0%、Ⅳ2.0%、Ⅴ0、Ⅵa0、Ⅵb3.0%、Ⅶ2.0%。(2)咽后壁肿瘤:同侧颈部Ⅰa 6.7%、Ⅰb6.7%、Ⅱa66.7%、Ⅱb46.7%、Ⅲ46.7%、Ⅳ20.0%、Ⅴ0、Ⅵa13.3%、Ⅵb33.3%、Ⅶ60.0%;对侧颈部Ⅰa6.7%、Ⅰb6.7%、Ⅱa33.3%、Ⅱb26.7%、Ⅲ20.0%、Ⅳ20.0%、Ⅴ0、Ⅵa0、Ⅵb13.3%、Ⅶ33.3%。(3)环后区肿瘤:同侧颈部Ⅱa71.4%、Ⅱb28.6%、Ⅲ14.3%、Ⅳ14.0%、Ⅴ14.0%、Ⅵb14.3%;对侧颈部Ⅱa14.3%,其余淋巴组未发现淋巴结转移。T1—T4期肿瘤平均转移2.4、1.9、2.2、3.3个淋巴组(P=0.023)。梨状窝癌、咽后壁肿瘤、环后区肿瘤平均转移2.2、4.5、1.6个淋巴组(P=0.000)。咽后壁受侵与Ⅶ组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环后区或食管入口受侵与Ⅵ组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1)。

结论

下咽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以同侧Ⅱa、Ⅲ、Ⅱb组最常见,Ⅰ组和Ⅴ组少见。咽后壁来源肿瘤Ⅶ组淋巴结转移率高达60.0%。环后区或食管入口受侵,Ⅵ组淋巴结转移风险增加。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外泌体逐渐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外泌体在肿瘤增殖、分化、转移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外泌体具有纳米级大小的特点,因此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使其可能成为恶性胶质瘤新的诊治手段。该文通过复习57篇文献,将外泌体在恶性胶质瘤发生发展、液体活检、预后评估、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肺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局部晚期NSCLC其2年LC率只有20%~40%,故降低LR率,提高OS成为重要研究目标,但对侵及胸壁的早期肺癌术后辅助治疗有一定争议。我们从胸壁解剖学特点、手术方式、失败模式及术后放疗等方面回顾了侵犯胸壁T3N0-1M0期的NSCLC研究现状。
目的研究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口腔溃疡防护剂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有效性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放疗致1级口腔黏膜炎的鼻咽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口腔溃疡防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治疗。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时间和程度、VAS疼痛评分、血清CRP、TGF-β1、IL-6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两组第4、6周末,实验组2、3级黏膜炎发生率均低于对
目的与胸部CT相比,超声胃镜可以更准确的确定食管癌病灶的上、下界,对超声胃镜确定的上、下界用钛夹标记有助于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比较食管钡餐造影、胸部CT和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在确定食管癌放疗GTV长度中的作用,为合理确定食管癌放疗GTV提供依据。采用成组t检验差异。方法选择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明确、拟行放疗的胸段食管癌初治患者30例进入研究。每例患者均在治疗前行食管钡餐造影、胸部CT和超声胃镜下钛夹
目的调查粤东地区放疗物理技术及QA的基本情况,为促进基层单位放疗学科建设、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3—5月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现场调查方式,对粤东地区放疗单位的一般情况、设备配置、开展技术和治疗QA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截止2016年5月31日,共有放疗单位8家,开放病床数966张,日均放疗632人次,放疗从业人员222人。共有直线加速器12台,后装治疗机5台,γ刀1台,CT模拟
目的比较鼻咽癌非均整(FFF)与均整(FF)模式下VMAT计划剂量学特性,分析FFF模式下VMAT计划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2017年间Ⅱ期鼻咽癌患者10例,分别对同一患者CT图像及CTV用相同处方剂量6 975 cGy和相同优化参数在RayStation计划系统平台设计6 MV X射线FFF和FF的VMA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剂量学特性、机器跳数和出束时间。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FF计划与F
期刊
目的探讨光学表面成像(OSI)系统(Catalyst)用于引导放疗摆位的精度和稳定性。方法选取行全程CBCT引导放疗的5种不同肿瘤部位共52例肿瘤患者。首次治疗患者摆位后行CBCT配准修正并记录摆位误差为C,Catalyst拍下此时患者表面图像信息为参考图像Cref。非首次治疗患者按Catalyst Cref参考图像初步摆位(±2 mm/2°),记录此时与Cref摆位误差为C1,再进行CBCT配准
目的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0例VAI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VAINⅠ、Ⅱ、Ⅲ级分别为16、5、29例,年龄33~76岁。结果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82%患者病变位于阴道穹窿或上1/3,18%位于阴道中、下1/3,VAINⅠ级患者观察随访,VAIN Ⅱ级患者阴道局部用药,VAIN Ⅲ级患者行三维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放疗。HPV感染与VA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直径在30~120 nm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盘状囊泡,参与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及多药耐药等诸多方面。在放射治疗领域,目前已证实放射线所引起的肿瘤细胞外泌体分泌的变化,可影响细胞间的通讯作用,同时增加肿瘤细胞的放射线抗性。本文就外泌体在恶性肿瘤放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