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课程资源,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x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这就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入手,综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善于去发现、挖掘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和道德品质,实现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一、挖掘教材与教师资源教材是基础性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根本,其中所涉及的内容和所提供的活动案例。
其他文献
消费者购物中心的印象是购物中心魅力度的决定因素。不同消费者对购物中心魅力度的认知各不相同。高购物卷入度消费者(即喜欢逛商场的人)和低购物卷入度消费者(即不喜欢逛商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主张“博观约取”“以约驭博”的治学方法。细细品味其深刻内涵,语文教学不也应遵从此道?引导学生由“博”入手,撷取、存储丰富的素材;由“约”入心,有针对性、选择性地组织言语实践。从而构建寓丰富于简约之中的“博约”课堂,从根本、核心处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  一、罗之多目,张罗求鸟  “学之要于博也,所以为知类也。张罗求鸟,得鸟者不过一目;以一目为罗,则鸟不可得也。然则罗之多目,所以以一目